“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工业,工业道路,工业阶段,工业有所发展
摘要: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变化先从重工业、军事工业慢慢向轻工业转变
所谓重化工业就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中的重工业,或者说工业中除轻工业的部分,重工业是
相对于轻工业而言的。重化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现代意义的重化工业是资金和知识含
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包括能源、电力、电子、石化、冶炼、机械制造、汽车、修造
船及建筑材料等,产品市场覆盖面广,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被誉为
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一 。重工业化历程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发展完备的重化工业体系,制定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
战略。时至今日,回顾过去60年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1949 - 1960
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 4%迅速上升至66. 6%;三年自然灾害之
后这一比值降至46. 3% (1968年) ; 1968 - 1978年该比值又有所回升; 改革开放以
后,随着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该比值一度降至1981 年的48. 5%; 紧接着的1982
- 1999年间,重工业产值比重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调整时期(平均51. 8%,最大53.
7% ,最小49. 8% ) ;从2000年开始,重工业又步入了一个新的结构扩张时代,从60. 2% (2000年)增至70. 5% (2007年) , 7年间增幅达到10. 3% ,同时也使中国重工业产值
比重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1.1 中国重化工业的技术之忧
重工业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十几年来,以
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有
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国在许多的科
技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较长。根
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
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后,在2000年又下降3位,名列第28位[11]。
此外,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还存在规模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能与
世界跨国公司相抗衡并不断促进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出创新的滞后使我国重工业的发展长期陷于低效率、高能耗、高浪费的粗放
型增长状态。若不加强技术研发,一味拼规模、拼资源,必将加重我国的能源压
力。
二.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重化工业比重
明显上升。2003年,我国GDP增长9.1%,其中第二产业占了6.5个百分点,工业对整个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2%,重化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增幅达18.6%,占到全部工业增加
值的64.3%;并且,我国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大关,达到1090美元。综合判断,我国
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
提高、可持续性比较强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结构的“重化”趋势十分明显,出现了石化、
钢铁、汽车、船舶修造等一批高增长的重化工业行业。
重化工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