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近代经济史 论文(4)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三.重化工业有所发展:

3.1 重化工业“第三波”与转型路径

第三次加速的挑战相对于我国前两轮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时期来说,这一次 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第一轮是政策驱动,时间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

1979年。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跨越式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试图跨越轻纺工业

的发展时期,执行重投资、重积累、轻消费这样一个战略。成就是我们都看得到

的,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快速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也导致了一

些问题,就是产业结构的畸形,重‘重’轻‘轻’,消费需求被遏止,经济发展的一些

内生动力难以形成,也就是说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样一个内生的机制很难形成。第二轮的形成机制是消除短缺。改革开放初期,调整思路后的中国经济转向以消

费为导向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被释放出来了。但轻工业的加

速发展到了1992、1993年时出现了一个瓶颈,由于原材料和能源工业供给短缺

造成了结构性的失衡。于是便有了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等重化工业的第二轮加速发

展。第三轮也就是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发展,按年度划分应从2001年开始。这一

轮形成机制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由过去吃、穿、用的生

存消费升级到住和行的消费,带动了汽车、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两个行

业的产业链条是很长的,比如汽车对34个像钢铁、橡胶、石化甚至是电子制造

信息产业等有重要带动作用。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

进程要达到60%(城市人口的比重)左右,目前是40%多一点。这意味着一年要

提高一个多百分点,每年要有1300万到1400万的农民变成城镇人口。于是,仅

仅从能源需求来看,目前城镇的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的3.5倍,再加上城市化进

程中的城市改造、扩张,也使重化工业的产品,尤其钢铁的需求增长加快。三是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的制造业大多在向中国转移,因此我国制造业的服务范

围已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大多处

于低端位置,附加值比较低,而能源和资源等产品在其中占有的比例比较高。

近年来,重化工业发展迅猛,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经历了粗放式增长的过程,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极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随着经济发

展水 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资源和环境对

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化工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是其理性的政策表达和现实选择。

中国近代经济史 论文(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