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2

发布时间:2024-11-17   来源:未知    
字号: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摘 要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强调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是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做出的正确决策。和谐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以社区为依托的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丰富社区人的精神生活,维系社区内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城市社区文化品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目标,探究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导向作用。城市和谐社区文化正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沿着和谐思想的路径,不断走向和谐与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社区文化形态。本文首先在探析城市和谐社区文化构成要素、特征及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关于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及问题的关键所在,探讨了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内涵,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城市中形成的社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区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城市社区文化形态。同时提出了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建设理念及原则,并试图提出了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机制。在城市和谐社区文化新机制建设方面,本文尝试建立了一套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为有助于增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加快促进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以此希冀提高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和谐程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作了前期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字: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Research on the Belief and New Mechanism of Urban

Harmonious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bstract

Hu jintao stressed the need to enhance Chinese culture as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in his keynote speech to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ulture has become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urce of national cohesion and creativity and a factor of growing significance in the competition in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We should hold on the right direction of social democracy advanced culture, inspire the whole national creativity energy, and improve soft power of country culture." Hu said. He also stressed we should construct harmonious culture and cultivate civilization fashion. It is CPC which made the right decision on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the community culture taken community as to rely 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a cit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riching the community persons’ spiritual life, supporting a good social interaction inside the community、the same neighborhood relation, and raising community culture.

Harmony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essential target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Whi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zing the society and city, the construction which investigates the harmonious community culture of the cit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direction function .Urban harmonious community culture just persists in socialism core merit system’s leading, along the way of harmonious ideology, and tends towards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Urban harmonious community culture is defined as, ―on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munity’s perpetual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a new urban community culture configuration comes into being, which takes harmony as core ideology and merit tropism, and sparkpluging,diffusing,implementing and pursuing harmonious thought as key content, and melted ideology、ideal belief、community fashion、behavior criterion、community system with one body. This text passes to open an exhibition culture concerning the community of questionnaire and on—the—spot interview, acquire first—hand data about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combines the research of other city community culture , analyzes community culture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construction in existence out of harmonious factors and the key place with problem , so as to explore the way to city diapason community culture .The way includes :constructing the belief of city diapason community culture and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about city diapason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aspect of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about city diapason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paper attempt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of city diapason community culture,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practice and maneuverability of urban harmonious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o as to speed up urban harmonious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heighten its harmony degree.

Key words: urban, harmony,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3

1.2 本文的理论基础 .................................................................................................. 4

1.2.1 中外和谐思想理论 .................................................................................. 4

1.2.2 城市社区文化相关理论 .......................................................................... 6

1.3 本文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10

第二章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概述 ....................................................................... 11

2.1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内涵探析 .......................................................................... 11

2.2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构成要素 ...................................................................... 12

2.3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特征 ............................................................................... 13

2.4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功能 ............................................................................... 15

第三章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不和谐因素分析 ..................................... 17

3.1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 17

3.1.1 城市社区文化问卷调查概述 ............................................................... 17

3.1.2 城市社区文化调查总结 ........................................................................ 18

3.2 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 25

3.3 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不和谐因素原因分析 ........................................ 27

第四章 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建设理念及主要原则 ................................ 29

4.1 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理念的意义 ............................................................. 29

4.2 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理念 .......................................................................... 30

4.3 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 33

第五章 探索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 37

5.1 健全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指导目标体系 ..................................................... 37

5.1.1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宏观目标体系的确立 ......................................... 37

5.1.2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微观目标体系的建立 ......................................... 40

5.2 完善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组织管理工作体系 ................................................ 40

5.2.1 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组织结构 ............................................................... 41

5.2.2 优化城市社区文化工作方法 ............................................................... 42

5.3 建立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 46

5.3.1 建立城市和谐社区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46

5.3.2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47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5.3.3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操作方法 ........................ 47

结 束 语 ....................................................................................................... 55

参 考 文 献 ................................................................................................ 56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9

附件: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调查问卷 .......................................................... 60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插 图 清 单

图3-1 社区居民对基础文化设施的评价………………….…………..………….19

图3-2 社区环境评价…………………………………..…………………………...20 图3-3 影响社区环境的因素评价…………………….………………………...…20 图3-4 社区教育活动评价……………………………..………………………...…21

图3-5 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情况………………….…………………………...21

图3-6 社区活动中居民扮演的角色…………………….………………………...22

图3-7 社区文化活动评价…………………….………….………………………...22

图3-8 社区文明状况评价……………………….…….…………………………...23

图3-9 社区文化变化程度评价……………………….……………………....…...23

图3-10 社区文化建设评价……………………….………………………………...24

图3-11 居民对建设和谐社区文化的态度…………………………………..….... 24

图3-12 居民对影响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因素评价……….……………………..25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表 格 清 单

表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18

表5-1城市和谐社区文化评价指标体系………………….….………….……....48

表5-2 指标因素权重……………………………….…………….………….........53

表5-3 评价主体权重……………………………….……………….……...…......53

表5-4 评价等级记分……………………………….……………….……...…......53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第一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明确指出①,“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为此进一步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是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做出的正确决策,它顺应了人民的意愿,符合时代的潮流。

20世纪初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使城市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舞台,而且也使得城市社区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进入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已经从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逐步转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社会转型发展时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社会矛盾突出,社区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呈现出来。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和控制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哪里?就是在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居民群体、相关矛盾和具体任务最终都将落实在社区,所以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是顺应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而提出来的。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诸多方面,如基础设施、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及社区文化等。其中社区文化标志着社区居民的精神价值、文化观念和群体意识,是社区的灵魂。建设的和谐社区本质地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又充分体现出现代社区的一般特征,即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等。而当前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在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6(1).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其融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西方社会学者有很多涉及城市社区文化的理论研究,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作为中国社区文化建设的借鉴,但是关于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还没有看到,当然,不乏有学者将和谐的思想注入到社区的建设当中去的。

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以来,城市社区服务和城市社区建设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社区研究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文化的研究。到了21世纪后,随着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不少以社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论著。马仲良、于燕燕在《社区文化与教育》①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社区文化的发展措施与工作方法,其中建立的社区文化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对于社区文化工作的评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李会欣、刘庆龙在《中国城市社区》②一书中,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情况,并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强调多层次的社区文化体系与多形态的社区文化体系。孟固在《社区文化与公民素质》③一书中,对中外社区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强调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的人文关怀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叶南客在《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中外城市社区比较新论》④中,对中外社区进行了比较,重点地论述了中外社区文化的变革创新,并指出了我国社区文化的发展取向和方略。关于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研究虽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已经可以从一些文章中看到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影子,并且越来越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在洪鉴的《论建设和谐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及建设措施》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和谐社区文化的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措施。王昌生,刘萍,宇宙锋主编的《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⑤一书中,指出构建和谐社区,必须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并对社区文化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我国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与薄弱的水平,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关于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相对于社区经济、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等问题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二是关于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由于社区文化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其研究的难度,尚未形成明确的研究体系。三是关于城市社区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关于城市社区文化的理论研究超过实践的研究,这是不合理的,尽管城市社区文化的实践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理应勇于推进实践研①马仲良,于燕燕主编.社区文化与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②李会欣,刘庆龙编著.中国城市社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③孟固,白志刚著.社区文化与公民素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

④叶南客.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中外城市社区比较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⑤王昌生,刘萍,宇宙锋主编.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究的进程,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社区是人的聚集地,是生活在一定地域里的居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细胞,它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价值观的载体,具备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和谐社会”力求使社会结构平衡、社会功能整合均匀,社会各主体之间形成有机团结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落脚点最终必须落实到社区之中,一个良性互动、组织化的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正因为社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交织、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客观上需要通过加快社区建设和发展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使之成为落实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并成为行政机制、市场机制有力的补充。这样,社会发展通过社区层面的具体化,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以形成社会的良性和持久地发展①。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是基础,而社区文化建设就更加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从本质上看,城市社区建设是一种文化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强大动力,是凝聚城市社区居民的强大力量,对城市社区的整合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城市和谐社区文化使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和经济地位不同的社区居民融为整体,使社区居民的团结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以及互助意识得到加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觉悟,美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在相互交往、相互协作与交流沟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发展城市和谐社区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区生活各个方面。因而,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综上所述,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居民的审美情趣、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居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一个健康、成熟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文化高度发达的社区。因此,应当把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②。

城市社区文化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效果。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素质、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社区综合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这构成了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核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钟小浜等.论现代社区在和谐社会中的建构功能[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6):82-85. ②洪鉴.论建设和谐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及建设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226.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1.2 本文的理论基础

本文是在研究中外和谐思想史和城市、社区、文化理论以及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自己关于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理解及建设路径。中外关于和谐的理论研究及城市、社区、文化、城市社区文化的相关理论都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1.2.1 中外和谐思想理论

中西方关于和谐理论的研究源远流长。中国的“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西方的和谐思想也可追溯到古希腊。

何谓和谐?“和”指和睦;“合”指“和而不同”。和谐就是一个协调一致的良性循环,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所要求的。《说文解字》对和谐的解释是:“和,相应也”,“谐”指搭配得当。和谐,是一种不同结构的有序状态,总起来有两层含义:一是物体间的协调、融洽和合作;二是这种状态不是无差别的、完全的同一,而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促使不同事物关系上下左右搭配得当,使多样要素保持对立的统一,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文化正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沿着和谐思想的路径,不断走向一种全新的社区文化形态――城市和谐社区文化。

1.我国古代和谐思想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谐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和谐的理念对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关系的处理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发挥重大作用。

“和”最早出现在古代甲骨文中,到春秋战国时,诸家各派纷纷展开对“和”的研究。老子阐述了阴阳和合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老子指出,规律是某种事物产生,接着事物产生第二种事物,以此类推,以至于产生万物。事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在矛盾摩擦中不断得以调和,体现了中国哲人理解“和谐”的辩证思维。道家认为,“道”具有容纳一切、慈爱万物的品质,即所谓的“慈爱和同”的宽容精神,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别,并对各种事物、思想、观念采取包容态度,追求和谐的状态。道家还认为,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思想。《南华经》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认为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这也是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根本要求。

和合思想不仅是道家思想的基础,更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在《论语.子路》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命题。这里“和”指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追求社会的和谐,“不同”是承认差异。“和而不同”则强调在差异中追求和谐与统一,这是一种包含着差异的和谐和统一,提出了对“差异”的包容,成为中国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孔子“仁”的思想有利于调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仁政”更有助于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庸》记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中”指矛盾的同一体,而“和”指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与和谐性。这里强调只要按照和合的规律行事,自然界的万物就可以各得其所,各居其位,万物就可以按规律和谐有序的发展。

综上所述,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出了和谐的思想。

2.西方学者的和谐思想概述

西方学者对和谐思想以及社会和谐思想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他认为整个天是和谐的,但和谐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复杂的统一。并提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①的论断,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立和谐观”。他认为,“对立造成和谐”、“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②,即承认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并且认为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普遍现象。

古罗马时期的柏拉图在其伦理学中就有典型的和谐理性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即所谓的灵魂是由理智、意志、欲望三个方面构成,当意志和欲望接受理性的领导而各守其职,灵魂就有了自然的和谐。但他把合写仅看作是协调一致,两种因素如果相反,就不可能融合,也就不可能有和谐。亚里士多德把和谐看成是整体的统一性和完美性,是多样性的统一。黑格尔则深刻地揭示了和谐关系的理论,在《美学》一书中明确指出:“比单纯的符合规律更高一级的是和谐。和谐是从质上见出的差异面的一种关系,而且是这些差异面的一种整体,它是在事物本质中找到它的根据的。”③菜布尼茨认为“宇宙是一个由数学和逻辑原则所统率谐和的整体”④。

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对社会的和谐进行大量研究。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到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再到欧文的《致纳拉克郡报告》,都阐发了对于社会和谐的追求和构想。

现代西方哲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奥古斯都.孔德明确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以“和谐” 、“秩序”和“进步”为特征的社会。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海德格尔,通过分析人的异化状态,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保持和谐状态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西方的宗教及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存在大量的和谐思想,如新托马斯主义者认为宇宙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归根到底都是由上帝安排的。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6.

②赋斌.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22(3):62.

③李素霞.古希腊早期和谐思想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22 (3):57

④[美]梯利著,葛子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他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书中,也一再“提倡社会和谐”。

3.和谐思想的内涵

古今中外,诸多学者探索和谐思想,“和谐”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根据黄志斌教授在《绿色文化和绿色美学通论》一书中的观点,和谐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和谐系统必定是不同要素的协同互济,不是简单的同一,而是多样的统一。不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质、能和效用,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各种组合和互补优势,从而提高系统的活力和效用;相同要素的重复相加,会产生效用递减效应。

其二,关系的协调。和谐系统中的关系有三个特征:一是比例恰当——各种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比例搭配适度;系统内外相互作用的强弱、繁简程度恰到好处。二是各得其所。 三是和谐系统中要素之间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协同运动。

其三,力量的平衡。系统要素之生命力的平衡,即系统中诸要素都有顽强的生命力,都是现实的存在,谁也不会被清除或消灭,否则就不能保证多样统

一、各得其所、协同运动。

其四,过程的疏通。和谐标志着系统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互作用过程的启动。未形成和谐系统前,殊异各方表现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趋向于单向目的性。和谐系统形成后,各自独立的过程被整合到系统整体,显现为交互目的性,既成为构成要素,又成为过程要素,与此同时系统也就成为过程的集合体。

其五,争斗的扬弃。和谐不排除竞争,为了和谐,有时必须去进行激烈的竞争。竞争实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手段和动力之一,当系统发展需要竞争时,竞争可激活系统要素的潜能。

其六,性能的优化。和谐系统的整体性能往往是高度优化的,因而也就是高度美化的,并且其中的部分(要素)所做出的牺牲、所付出的代价最少,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达成共振,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总之,和谐的实质并不是否认矛盾,而是强调矛盾各方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序,而且协调,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体。

1.2.2 城市社区文化相关理论

要深入的理解城市社区文化概念,首先对城市、社区和文化进行理论界定。文化研究是社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文化与社区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脱离社区而空谈文化,同样,也不能脱离文化而空谈社区①。 ①黎熙元主编.现代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81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1.何谓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早期历史中,城市建设更多用于军事目的,其重要的象征是城墙的高度和厚度以及城市内商贸的繁荣程度;工业革命后,城市则是工业、金融业、商贸业的聚集地,是资本家谋求利润的重要场所;后工业革命阶段,世界城市发生重大变化,人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了。众所周知,城市是一个和乡村相对的概念,但是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概念把城市说清楚。不同的学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城市,从社会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一个人口的高度密集地,联合国以2万人口聚居地作为定义城市的界限,这在我国明显不具备可行性。这里我们所说的城市一般是指人口至少10万的县级市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城市。

2.关于社区。一般而言,现代意义的社区研究起源于西欧,发展于美国,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并逐步传播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社区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起,由西方引进社区概念和实证研究方法之后,才慢慢地发展起来①。

社区(Gemeinschaft)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的系统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rd Tönnies,1855~1936)提出的,他从共同价值取向角度对社区定义:社区是指那些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②。随后,齐美尔(Georg Simmel , 1858~1918) 从社会互动的理论以及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于都市社区进行了研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 1864~1920)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解释社区,他把社区定义为聚落和居民点,把都市社区定义为商业交易性的聚居地。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把社区概念引入美国后,社区的概念被逐步从制度、要素、内部结构、地域等角度进行研究。 其中以帕克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碑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③。

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于《社会学概论》中提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一地域里,形成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陶铁胜指出,“社区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④”

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社区,但其中都涉及到人口、地域、心理素质与人际互动关系等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因此,从构成社区的客观要素出发,社区可以界定为:由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拥有某种互动关系、地方特征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文化心理,且彼此依存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从各类研究社区发展的专家理论中可以看出社区的本质理念是一致的,即①袁秉达,孟临主编.社区论[M] .北京: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14

②[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79

③R.E.帕克等著,宋峻岭等译.城市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10.

④陶铁胜.社区管理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2.

传统教育与大学生活

社区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本质姓“社”而非姓“政”。中国社区建设的共同目标应是建立一个高度发达、民主、开放,人际关系和谐共生、居民安居乐业的社区;建立一个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的、守望相助、知礼立德的现代文明社区。①

社会学家依据不同的要素对社区进行分类,国内学者在社区研究中依据居住方式的差异,通常把社区分为两大类,即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本文研究的是城市社区,城市社区的划分一般按照1000户的标准,大约有3000名左右的居民,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社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截至目前,全国城市社区中居民户数在1000户以下的有30746个,占总数的38.2%;居民户数1000户至3000户之间的有39825个,占49.2%;居民户数在3000户以上的有10213个,占12.6%②。城市社区具有不同于农村社区的特征表现如下:第一,大多数社区居民以二、三产业为主要职业和主要谋生方式,这是城市社区的最根本特征。第二,社区的人口密度高,人口聚居的规模大,同时,社区成员的异质化程度高。第三,社区实行科层制管理,按职能分部门,按职权划等级。由于城市社区的规模较大,因此有多层隶属关系的组织系统。第四,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决定了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城市与乡村社区是人口居住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社区在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关于文化的定义纷繁复杂,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文化定义有250多个,大多学者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文化是人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的过程;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③

从文化的构成来看,通常分为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界乎两者之外的当然还有文化的制度层面和文化的行为层面。物质文化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整个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④ 文化的制度层面则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构的各种社会规范、典章制度,如国家模式、法律体系、赋税制度等;文化的行为层面是指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的行为模式。

4.城市社区文化内涵

城市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社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作为社区文化的形态①张玉枝著.转型中的社区发展——政府与社会分析视角[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②卫敏丽,李亚杰.共绘和谐社区美好画卷——我国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城乡社区[N].光明日报2007-10-12(1).

③韩子荣,连玉明主编.文化型社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④吴良铺.建筑、城市、人居环境[M]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4):160.

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