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如果其他因素(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等)不变,则商品的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正相关,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负相关。
2.萨伊定律: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的“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这样一个著名的观点,被后人称为萨伊定律。
3.剑桥方程: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书中提出了剑桥方程: Md kPy,其中,Md代表货币需求。k表示货币需求量即人
们意愿持有的名义货币余额在交易量或名义国民收入(Py)中的比重,即k=Md/Py
4.适应性预期:在经济学中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
5.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6.新古典综合:“新古典综合”一词由萨缪尔森首创,最初用来表示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融合,即主要研究经济波动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主要研究均衡价格的马歇尔微观经济理论的结合。因此,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是一个既有宏观理论又有微观理论,既主张政府对总需求进行管理,又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的折衷的理论体系。
7.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就货币政策来说,实行低通胀是最优的,然而低通胀政策是时间不一致的。
8.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9.卢卡斯批评: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在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10.真实经济周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营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如技术进步的冲击,而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经营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11.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12.效率工资:在提高工资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利润才能达到最大化,此时的工资即为效率工资。
13.费雪交易方程: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即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14.概念需求:概念供求是交易者在不受数量约束的条件下纯粹根据市场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价格信号所选择的供求,或者说是市场结清条件下的供求,概念供求也叫理论供求。
15.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与总供给相等时的总需求。由于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总是趋于相等,故有效需求常常简称为总需求或需求。凯恩斯认为在一个因总需求不足而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就业与产量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正相关,即需求决定供给。总需求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这与萨伊定律明显不同。
16.瓦尔拉斯定律: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他认为:要使整个经济体系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就必须使所有的n个商品市场都同时达到均衡。瓦尔拉斯通过在n个价格中选择一个“一般等价物”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格,并进行化简,可得到一个恒等式:ΣPiQid≡ΣPiQis,这个恒等式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
17.财富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
18.挤出效应: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19.古典失业:雇佣工人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当工人的边际产出小于工人的工资时,资本家就会停止雇佣工人,其余未被雇佣的工人就处于失业状态。
20.凯恩斯失业:是指由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足,以致不足以使生产吸收愿意工作的人去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在他看来,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当时失业的重要原因.
二、简答题
1.凯恩斯主义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
3)经济观点上,凯恩斯经济学包括总量分析法、充分就业理论、有效需求理论、消费倾向和乘数理论、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论、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等;新自由主义则并非是一个统一的团体,经济观点上有所不同。
4)政策主张上,凯恩斯经济学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而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5)贡献上,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并最终挽救了资本主义;而新自由主义在英美的实施均不同程度地带来了负面效应。
2.关于市场非出清假说,新凯恩斯主义与正统凯恩斯主义有何区别? 关于市场非出清假说,新凯恩斯主义与正统凯恩斯主义主要有两点 区别。第一,正统凯恩斯主义的 IS—LM 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是固定的,不能及 时调整。受总需求冲击以后,市场常常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不能出清。新凯恩斯主 义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在受到源于各种因素的冲击以后,工资和价格能 够调整,但是调整的速度十分缓慢,需要耗费相当时日才能让市场重新出清;第 二,正统凯恩斯主义对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假定是相当武断地做出的,没有进行必 要的解释。而新凯恩斯主义则不同,它根据理性人假定,从市场的不完全性与市 场的协调失灵的角度,解释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的原因,试图为工资和价格的缓 慢调整提供一个微观经济基础。
3.什么是“古典两分法”?
所谓“古典两分法”是指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互不 相关的现象。古典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存在互不相关的“真实部门”与“货币 部门” 两个部门。 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价值是由影响它们的供求的实际因素决定的。 例如商品的需求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而商品的供给则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决 定。 商品的价值由供求共同决定。 货币对于商品与要素价值的决定不起任何作用。 货币仅仅是覆盖在实际因素或真实经济上面的一层面纱而已。 货币及其数量的多 少只决定商品价格的名称及其绝对水平,对产出总量、构成以及各种商品的交换 比例没有任何影响,即货币数量与真实经济变量无关,货币在经济中呈“中性” 。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建立在哪些关键性假说基础之上?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建立在理性预期、价格和工资 的灵活性引起的市场连续出清以及自然率等三大假说基础之上。例如,央行实施 公开宣布的货币扩张政策, 一定会被理性的私人部门预期到, 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导致一般价格水平和工资及时而又完全的调整,使得市场依然保持出清状态,从 而就业量依然是充分就业量,不受货币冲击的影响,货币政策无效。如果央行实 施未公开宣布的货币扩张政策,厂商和工人可能产生错误的预期,并做出错误的 反应,分别增加产量和劳动供给。然而,这种反应,一方面会加剧经济波动;另 一方面, 也不能持久, 因为具有理性预期的私人部门会及时纠正预期误差。 因此, 出人意料的货币政策只能带来短暂的对个人和社会都不利的后果。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及其主要不足。
答: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认为,在发达经济中,工资不是 在现货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比较长的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这是因为建立长 期劳动合同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都会带来私人好处: 第一,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来说,工资谈判都很费时间和精力。合同期越 长,这种交易成本出现得就越不频繁。 第二,谈判破裂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工人感到可能需要求助于罢工活动 以加强其谈判地位。这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来说,代价都很大。 第三,面临不利的需求冲击,对于厂商来说,将工资率“跳至”新的“最 终”均衡可能不是一个最优策略。因为如果其他企业不这样做,该企业就降低了 其相对工资,其结果将增加优质劳动力的流失,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这对企业来说成本很大。这些长 期合同的存在可能产生充分的名义工资黏性性,使得货币政策产生效果。 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黏性模型中,真实工资是逆周期变化的,即货币 扩张是通过降低真实工资来增加就业的。然而,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未能为此提 供强有力的支持,相反,真实工资似乎表现出温和的顺周期性。这是新凯恩斯主 义的名义工资黏性理论的一个主要不足。有鉴于这个不足,一些新凯恩斯主义经 济学家将其注意力转向商品市场的名义价格刚性的研究。实际上,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凯恩斯主义”这个术语,当时指的是那些试图为名义价格刚 性现象提供更为稳固的微观基础的新理论。
6.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货币主义的适应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 有以下两点: (1)能否利用所有可以公开得到的信息 在理性预期假说中,经济主体总是能够利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对某些经 济变量进行预期,而不是仅仅根据这些经济变量的过去值来进行预期。这是它同 适应性预期的一大差别。以通货膨胀为例,人们在形成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 时, 仅仅考虑过去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以及过去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的通货膨 胀率的误差。而在理性预期中,人们不仅考虑这些因素,还考虑政府已经或将要 采取的宏观干预政策可能产生的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理性预期假说排除了经济 主体浪费有用信息资源的可能性。 (2)预期误差是否具有系统性 根据适应性预期假设,经济主体对某一变量的未来值的预期(例如通货膨 胀)仅仅建立在该变量过去值的基础之上。这种通过“回顾式”方法形成预期的 一个主要问题在于,除非所预期的变量值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 否则对它形成的预期就会重复错误,导致预期误差具有系统性。适应性预期产生 系统性错误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不考虑该变量过去值(实际值与预期值)以外的其他信息,尽管错 误不断重复; 第二,经济主体只是部分地调整预期,调整量为其上次误差的一定比例。 而在理性预期假说下,人们会考虑和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理性地形成 预期。即使有预期误差,其原因主要是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而且误差具有随 机性,它的平均值为零。从而产生了理性预期的关键性含义:即经济主体不会形 成有系统性误差的预期。
7.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菜单成本是如何导致名义价格黏性的?
菜单成本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和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费成本,因为各类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改变菜单价目表,所以称为菜单成本。菜单成本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即造成经济周期和价格粘性。当需求下降时,为了避免衰退,厂商必须生产同以前相等的产量,这就要降低边际成本,降低价格。而厂商是否降低价格,取决于菜单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如果厂商获得的利润大于菜单成本,厂商就会降低价格,否则就不会调整价格。因此,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地改变价格。这样就阻碍价格的下降,价格出现粘性。在厂商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产量就会下降,所有厂商减少产量的结果导致总产出下降。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只是周期性地调整价格,总产出变化呈现周期性。
8.费雪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有哪些异同点?
(1)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相同点主要有: 第一,对实际收入是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充分就业收入、货币没有储藏职能以及货币的流通速 度不变等因素的假定相同。 第二,结论相同:货币数量仅仅影响价格与名义变量水平,不影响实际变 量值。
(2)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点主要有:第一 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侧重于商品交易量对货币的需求;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职能,侧重于收入y的需求。
第二 费雪方程式侧重于货币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侧重于货币存量分析; 第三 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9.在货币主义者看来,初始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货币主义者认为,初始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货币工资 变化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这意味着工人是非理性的,完全受货币幻觉的支配, 因为他们仅仅依据货币工资水平,完全不管物价的变化而做出劳动供给决定。实 际上,工人关心的是真实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由于劳动合同的期限是不连续 的,即不是永久性的,所以预期通货膨胀率必然影响预期真实工资,从而影响劳 动供给决策。 因此,应该用实际工资变化率来确定菲利普斯曲线,即把预期通货膨胀率当 作决定货币工资变化的一个附加变量。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以下方程表 示: & & W =f(U)+ P e &e & 其中,W 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 U 表示失业率, P 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该方程表明, 货币工资增长率取决于劳动的过度需求状态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两个 因素。 引入预期通货膨胀率作为除了过度劳动需求以外的决定货币工资变化率的 一个附加变量,意味着不再只有一条菲利普斯曲线,而将有一簇菲利普斯曲线, 每条菲利普斯曲线都与一特定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相关联。
10.为什么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虽然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供应和一般价格水平的一套理论, 但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关于一般 价格水平或货币收入的理论。这是因为: (1)真实产量水平是个比较稳定的因素。名义收入的变动主要来自物价的 变动,而物价的变动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根源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互作用 的结果。因此,要解释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的变动,必须将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结合起来加以说明。 (2)货币供给量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在理论分析方面没有实质 性意义,故分析的重心就自然地落到货币需求函数上。因此,在弗里德曼看来, 要解释物价水平与名义收入的变动,首先必须考察货币需求函数的性质。
11.简述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数量影响经济的机制与时滞。
货币数量对经济的作用机制可以简单地表示如下:货币供给的增加通过公众支出的增加引起资产价格的上升和利率的降低,从而刺激新资产生产的增加和真实收入的提高。相反,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同样的传递机制会导致收入减少。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12.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与意义。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真实持久收入、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在财富总额中的比重、货币收益率、债券收益率、股票收益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或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和人们对持有各种资产的偏好等因素的函数。 弗里 德曼认为,由于以下原因,货币需求函数比较稳定。 第一,作为财富总代表的真实持久收入是影响货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货币 需求的真实持久收入弹性大于 1(他测算美国在 1869——1957 年这段时期,货 币需求的真实持久收入弹性为 1.8) 而真实持久收入在长期内取决于真实生产条 。 件,其变动是相当稳定的,因而货币需求与真实持久收入之间具有相当稳定的函 数关系。 第二,财富的构成比例在一定时期内也是相当稳定的。 第三,货币收益率、债券收益率以及股票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以归结 为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弗里德曼在其早期有关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中声 称发现,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他计算出,1867——1960 年, 真实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15) 。这是因为,弗里德曼将货币的外延扩大到 M2 的缘故, 即货币还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利率变动与无息的货币需求 (通 ,但与有息的货币需求 货与活期存款)负相关(利率上升,对 M1 的需求减少) (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正相关(利率上升,对 M2 的需求增加) ,两者可以相 互抵消,从而导致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较小的结果。 第四,预期通货膨胀率在短期也几乎是不变的。 第五,人们对各种资产的偏好往往既定不变。 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对于货币主义者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真 实货币需求与真实持久收入及其他变量之间的函数是稳定的, 在货币需求与货币 供给(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当局,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因素无关)的决定无关条 件下,那么,名义收入的变动主要来源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三、论述题
1.简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区别。 1、经济周期的性质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者研究短期问题。但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所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本身就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
2、经济周期的原因
研究经济周期原因的理论可分为内生论和外生论。内生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内的原因。外生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外的原因。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属于内生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属于外生论。
3、稳定经济的政策
对经济周期原因的不同理论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稳定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各派在政策上也不无分歧,但都坚持短期宏观经济需要稳定,也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稳定。所以,他们都主张国家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国家干预是他们的基本特点。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既然经济周期并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的,就无需用国家的政策去干预市场机制,只要依靠市场机制经济就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它们说明了由外部冲击引起的周期性波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动不可能由政府政策来稳定,而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稳定。只有市场机制才会对经济波动作出自发而迅速的反应,使经济恢复均衡。
2.比较古典货币数量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相同点:古典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商品的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正相关,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负相关。弗里德曼认为现代货币数量论是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则两个方程是一致的。
不同点:但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还是有以下区别: 第一,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只有媒介职能,没有储藏职能。而弗里德 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的货币还具有储藏手段的职能。 第二,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收入是现期实际收入,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 理论中的收入是持久实际收入。 第三,传统货币数量论在假定充分就业前提下,由于收入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故货币数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同比例变动。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不以充分就业前提,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会直接影响价格或货币收入的变动,这种变化在短期内既表现为价格的变动,也表现为产量的变动。只有在长期,才全部表现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 第四,货币数量影响价格水平的机制不同。传统货币数量论中,货币数量的增加使得 M>Md,人们发现手头上实际持 有的名义货币余额占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超过了意愿的水平。 为了将手头上持有 的名义货币余额占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维持在意愿的水平上, 人们会额外花费货 币,增加对商品的购买。由于实际产出不变,故物价必然上升,并使货币供给与 货币需求重新相等。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数量的增加使得货币的边际收益率下 跌,人们会增加对非货币资产的购买来减少超过其意愿持有的现金余额。从而导 致非货币资产的价格的上升和利率的降低,企业必然增加投资、增加对非货币资 产的生产,进而导致真实收入的增加,并最终使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重新相等。
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看法。
1)凯恩斯学派关于失业及通货膨胀的观点
这一时期,由于失业率极高,物价水平极其低迷,各国政府增发货币的政策在有效地扩大需求、增加就业的同时,对物价水平并未产生明显或严重的影响。所以,当时主流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学派)认为,低物价水平与高就业率可以兼得;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相当的程度上不会影响物价水平,而首先会对社会总需求产生重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社会供给。
2)货币学派关于失业及通货膨胀的观点
弗里德曼等人认为,在一个既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下,的确存在一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但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会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位置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变动等因素而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并不会影响实际产量。长期地看,失业率仍会维持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长期总供给曲线呈垂直线的形态,进而使得菲利普斯曲线也成为一条垂直线。亦即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3)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观点
在理性预期假设下,无论是短期或长期,菲利浦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直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理性预期学派也由此得出无论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结论。
4.试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影响整个经济的未预 期到的总需求冲击引起价格预期误差,进而导致产量和就业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是由于劳动者和厂商拥有的信息不完全,他们错误地把一般价格变化当成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分别变动劳动和产出供给。 设起初的产量和就业位于自然率水平。央行未加宣布突然增加货币供给, 引起总需求增加和一般价水平上升。私人部门没有预期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分散生产的厂商们把他们商品价格的上升当成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 增加劳动需求量与产量,同时导致货币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则错误地把察觉到的 货币工资的上升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 给。与弗里德曼模型中劳动者单方面被愚弄相比,卢卡斯模型中,劳动者和厂商 在信息的不完全方面没有任何的不对称:厂商和劳动者都会有预期误差,对没有 预期到的普遍的价格上升做出反应,分别提高产品和劳动的供给。结果总产量和 就业都将暂时高于它们的自然水平,最终使经济趋于繁荣。一旦私人部门意识到 相对价格与实际工资没有变化,劳动者和厂商就会相应减少劳动供给和产品供 给,产出和就业就会回到其长期的均衡水平。在一般价格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经济繁荣时期,如果中央银行未加宣布突 然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况,使经济最终趋于萧条。在货币经济周期学派看来,产量和就业偏离其自然水平是货币供给变化产生的“随机冲击”所造成的人们对价格预期的误差的结果。当然这些预期误差本 质上也是随机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命题。如果货币供 给是由当局按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定的,那么即使在短期,当局也不可能通 过系统性的货币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因为这会被当事人预见到,并做出相应的 反应。同样,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也会被当事人预见到,使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失效。 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意外才对真实产量有短期的影 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大产量和就业围绕它们自然水平的偏离,急剧经济波动。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对产量与就业来说是无效的。
5.试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区分了经济周期的刺激与传播机制。刺激机制是最初的冲击,它使得一变量偏离其稳态值。传播机制包含那些使冲击效应随时 间向后传递并使得对稳态的偏离持续化的因素。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刺激机制是技术冲击引起的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对真实工资率变动 做出的较大的反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较大的技术变化率的随机变动引起 要素生产率的随机波动,进而引起要素价格和要素供给的变动,最终引起总产量的变动,即引起经济周期。假设一次有利的技术冲击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导致真实工资低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引起厂商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导致实际工资提高,使得劳动供给相 应增加。因此,有利的技术冲击最终增加了就业,提高了产量。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表明,真实工资较小的顺周期变动是与就业的较大的顺周期变动相联系的。就业扩大的程度取决于当时真实工资水平下的劳动供给弹性。因此,劳动供给价格弹性必须足够大,才能使较小的真实工资变动产生 较大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的就业变动,引起经济波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用劳动的“跨时替代”和真实利率效应来说明劳动供给价格弹性通常比较大的原因。首先,如果技术冲击是短暂的,使得当期真实工资只是暂时地高于标准工资,那么劳动者将“晒草要趁太阳好” ,以工作替代目前的闲暇,而在预期真实 工资较低的未来减少工作。因此,工资率的微小变动能引起劳动供给较大的变动。 其次,真实工资增加引起的需求增加,会增加投资,进而导致真实利率上升。真实利率的上升促使家庭在目前供给更多的劳动。因为在真实利率上升的条件下,通过目前劳动赚取的收入的价值相对于未来赚取的收入的价值而言是上升的。这种真实利率增加劳动供给的效应可以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的移动。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稳定经济波动的政策不仅是无效的,而且对社会还是有害的。因为经济波动是理性经济当事人对主要由技术变迁引起 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产生的帕累托有效率的反应的结果。 所观察的经济波动不应 当被视作对产量的理想趋势轨迹的降低福利的偏离, 而是一种持续变动的充分就 业均衡。因此,用货币因素来解释这种不稳定就不再是恰当的了。同时货币政策 也不可能有任何真实效应,货币是超中性的。由于工人能够决定他们想工作多长 的时间,因此观察到的失业总是自愿的。政府为实现充分就业而实施的一系列政 策,不仅无效(因为经济已经到了那里) 而且几乎肯定会降低福利。对于真实 , 经济周期理论家而言,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对于稳定问题的重视是一 个代价高昂的错误。在动态世界里,不稳定是人们所期望的,正如它是不可避免 的一样。
6.新凯恩斯主义是从哪些方面来解释真实工资黏性的?
新凯恩斯主义对真实工资刚性的解释可以分为隐含合同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三种。(1)隐含合同模型 隐含合同理论试图解释是什么样的“经济胶水”将工人和厂商长期结合在一起。隐含合同理论认为,厂商是风险中性的,而工人是风险规避的。由于工人 希望在长期得到稳定的收入,厂商也试图保持职员对它的忠心,他们发现相互之间有必要达成一种默契: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厂商都给工人支付一种稳定的工资 水平。 这种工资水平平均来看,低于由各种市场力量所左右的高度变化的工资率。在这些情形下,工资率不仅代表了对劳动服务的报酬,还是对各种冲击下收入变动风险的一种保险。不变的真实工资使单个工人的收入和消费流变得平稳,而企业提供这种“保险”是因为它能更为便利地进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从而在应对经济波动方面,比工人的处境优越。这种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认为在经济状况恶化时,工人会同患难而非解雇一部分工人。这个理论也没有解释厂商为什么不对新工人支付低工资。在对 真实工资刚性的这种解释的弱点和其他一些缺陷进行修补的尝试过程中, 新凯恩 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关于工资刚性的效率工资模型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 (2)效率工资模型任何合理解释非自愿失业的理论都必须说明,为什么失业工人无法将工资降至充分就业水平。效率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人的生产率与真实工资紧密相关,因而降低工资率不符合厂商的利益。现代 效率工资理论一般都与选择或激励问题有关。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 (3)局内人—局外人模型局内人指在职雇员,而局外人则是指那些失业工人。局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内人拥有一定的决定工资和就业决策的权力。局内人的权力来源于职员变动成本,包括招募和辞退成本,如搜寻劳动市场的成本、广告和筛选成本、就工作条件谈判的成本、法定 的解除就业支付和诉讼成本。 其他重要成本与生产有关,来自培训新雇员的需要。除这些职员变动成本之外,还有一种新型的成本,即局内人对来自局外人阶层的 新雇员的能力进行压制的激励。如果局内人感到其地位受到局外人的威胁,他们可能拒绝与新工人合作并培训他们,导致新工人工作生活极不愉快。通过提高工 作的负效用,促使局外人的保留工资上升,最终使得企业较不愿意雇佣他们。另 外,职员变动率较高的企业,既缺乏工作保障,又缺乏发展机会,工人们就缺乏 甚至没有激励在其雇主心目中建立起声誉。低激励伤害了生产率,而这又成为高 劳动力变动率的另一种成本。 由于企业用失业的局外人替换现雇职工的代价很大,局内人就有一种力量 可以用来抽取一份由职员变动成本所产生经济租金,即要求高工资。
7.试述新凯恩斯主义的4种不同的然而相互补充的效率工资理论。
现代效率工资理论一般都与选择或激励问题有关。效率工资理论可 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 (1)逆向选择模型 劳动市场存在不对称信息。被雇佣工人对自身能力、忠诚和承诺的信息比雇主多,而且被雇佣工人试图把那些传递关于其自身素质的信息的各种标志提供给潜在的雇主。由于招聘 和辞退的成本不可忽视, 厂商不愿意在雇到工人之后才发现他们得辞退那些生产 率低的人。在弄明白工人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以前,厂商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培 训新工人。避免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企业以高工资的形式向劳动市场发送一个信号。厂商提供的工资同时影响工作申请者的数量和质量。如果工人的能力与 其要求的工资紧密相关,那么高工资将吸引生产率最高的工作申请者,而任何低 于效率工资还愿工作的人将被看作一个潜在的“劣等品” 。即使在现行工资下存 在劳动力的过度供给,厂商也不愿降低工资,因为这很可能导致生产率最高的工人自愿辞职。结果就出现一个就业不足均衡。 (2)劳动力流失模型 企业可能提供高于市场出清工资水平的效率工资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减 少劳动力流失的成本。职员流失对于厂商来说代价是很大的。如果厂商提供的工 资高于现行工资,工人辞职的愿望将显著降低。由于辞职率是真实工资率的减函 数,所以厂商就有激励支付效率工资以减少劳动力的流失。如果所有企业都提高 工资率以防止工人辞职,那么,劳动市场必然存在非自愿失业。 (3)偷懒模型 在厂商与工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收集单个工人 生产率的信息和连续监督工人对厂商来说成本很大。 高于均衡工资的效率工资的 支付可能提供一种防止工人偷懒的激励。 在市场出清工资下,工人能够迅速找到一个新工作,故解雇对工人来说就 不是一个有效的威胁。如果所有企业都支付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经济中就会存 在失业,从而工人就会有不偷懒的激励,因为此时被解雇有一真实成本(失业) , 使得偷懒对每个工人都变得风险更大。 (4)公平模型 公平模型认为,人都有一种内在的心理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得到公平的 待遇,否则,其士气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工人的努力程度是其士气的增函数,而 影响士气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工人从一个被看作正常状况的给定的工作标准上 得到的报酬是否公平。由于对公平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人们通过与处境相似的 其他工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比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较来衡量公平程度。如果企业付给工人的工资 高于市场工资,工人的反应将是提高其群体工作的标准,从而向企业提供一个高 生产率礼物,以与高工资相交换。相反,感觉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工人就会相应降 低其努力程度。由于公平工资超过市场出清工资,必然产生非自愿失业。这种解 释真实工资刚性的独创性理论的精髓是,如果工人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企业人 力资本的士气很易于受到伤害。 那些看重自己名声的企业或希望获得其劳动力的 更高士气和更多忠心的企业将付出被认为是公平的效率工资。
8.试述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启示。
答: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认为,如果经济当事人具有前瞻性的理性预 期能力,政策问题就以理智对手——政府(或货币当局)与私人部门——之间的 一个动态博弈的形式而出现。假设政府制定了一项最优政策,然后将它宣布给私 人部门。如果该项政策被私人部门相信了,那么在随后的时期,它也许不再停留 在最优状态。因为在政策被私人部门相信的新的情况下,政府发现以前根据当时 的情况所制定和实施的最优政策现在已经不是最优政策了, 从而存在背弃诺言改 变政策或在以前所宣布的政策上做手脚的激励。 事先最优政策和事后最优政策之 间的差异就是所谓的时间不一致性。例如,在 t 时得出一个最优政策,而在 t+n 时期重新最优化得到另一个不同的最优政策,那么在时间 t 时估计的最优政策就 是时间不一致的。 除非政府事先对宣布的政策承诺了义务,否则最优政策将是动态不一致的, 因为政府可以通过欺骗的手段改进自己的境况。由于私人部门明白这一点,时间 不一致且缺乏信誉的最优政策注定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对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的分析表明,不能赋予政府 制定和实施相机抉择的政策权力。由于私人部门理解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他们 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化解这种时间不一致性的政策给自己可能带来的损害。因 此,政府实施相机抉择的政策以稳定经济的企图常常导致经济的更大的不稳定, 政策是无效的。 政策的不一致性理论,也为建立像预设承诺的机构那样运行的独立的中央 银行提供了坚实的依据。由于信誉问题来源于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相机选择 权, 那么通过把反通货膨胀的责任转交给一个非政治性的独立的中央银行就可以 克服这个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任命一个保守的反通货膨胀的中央银行家将 防止过多地使用积极的相机选择性稳定政策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对通货膨胀预 期的偏差。
9.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理”?对它的批评意见主要有哪些?
答:19 世纪初的李嘉图认为,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 债来筹集资金,政府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都是相等的。新古典宏观经 济学家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说,复兴了李嘉图的这个观点,认为征税和发行公债 这两种弥补赤字的方法,从对私人部门的负担,进而对个人消费支出或社会总需 求的影响来看,本质上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李 嘉图等价定理” 。 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与发行债券筹资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并不相同。 增加税收,会直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政府向公众出售与征 税额相等的债券,个人将拥有的债券增加当作财富的增加,进而增加消费。这种 “财富效应”将抵消“挤出效应” ,使得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的增长能够增加 社会总需求,最终增加就业和收入。 但从本质上看,债券是要偿还并且支付利息的。由于政府本身不创造收入, 用来偿还公债本息的收入最终来源于税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收。因此,公债的发行,意味着公众未来 税负的增加。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会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未来的纳税义务将被贴 现,其现值正好抵消掉所售债券的价值。因此,政府债券将不再被人们看成为财 富。为了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人们在现期将更加节约。从而债券融资性财政扩 张并不比增加税收的财政扩张能更有效地提高总需求。实际上,它们所产生的效 应是相同的,即都等于“平衡预算乘数效应” 。 人们已提出一些观点反对李嘉图债务等价性定理。首先,如果债券融资性 财政扩张带来的未来纳税义务落在下一代人身上, 则可以认为现在的一代人较为 富有,会增加消费。虽然巴罗认为,这意味着现在的一代人必须更加节约,以增 加留给孩子的遗产,用来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但人们批评这种观点。认为所有 的父母不一定都这样有远见,都这么关心子女,考虑到他们未来的纳税义务。其 次,鉴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可以将政府债券视为净财富。政府支付的债券利率 规定了未来纳税义务的多少。如果由于政府可以比个人更便利地进入资本市场, 因而在估计未来纳税义务的现值时,利率低于适用于私人部门的贴现率,那就可 以将政府债券视为净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增加就会增加 私人部门的财富和消费, 使得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增加比税收融资性的政府支 出增加能更有效地提高总需求。
10.卢卡斯的意外总供给函数建立在哪两个正统的微观经济学假说基础之上?
卢卡斯的总供给假说或意外供给函数建立在以下两个正统的微观经 济学假说基础之上:第一:工人和厂商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做出决策;第二, 无论是工人的劳动供给还是厂商的产量供给都取决于相对价格。 首先,劳动供给是相对实际工资增函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时期,工人都会将自己所能 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工作和闲暇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假设工人对正常或预期的平 均真实工资有一主观标准。如果目前真实工资在正常真实工资之上,工人就有激 励在当期工作更多的时间,期望在预期真实工资降低的 将来有更多的闲暇;相反,如果目前真实工资低于正常的真实工 资,工人就有激励在当期消费更多的闲暇,而期望在预期真实工资 提高的未来工作多一些。用目前闲暇替代未来闲暇或相反的 替代行为称之为跨期替代。跨期替代模型用工人的“自愿”选择来解释就业的变 化:工人改变劳动供给是对所察觉的真实工资的变化所做出的理性反应。因此, 失业都是自愿的。 (2)产量供给是相对价格的增函数。假定厂商随时都知道自己产品的价格,而对别的市场的一般价格水平 变动的了解在时间上滞后。当某个厂商的产品价格提高时,该厂商必须确定这种 价格变化是否反映相对价格的变化。如果反映相对价格的变化,意味着社会增加 了对自己产品的需求,厂商应该增加产量,这是对自己产品的价格相 对于别的商品价格的上升所做出的理性反应; 如果自己产品价格的提高不反映相 对价格的变化,仅仅是绝对价格的变化,厂商就不应该增加产量。厂商必须区分 相对价格变化与绝对价格变化。实际上,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越大,生产者提取 一个正确的信号就越困难,从而对价格变 化所做出的供给反应就可能越小。 从以上两点分析中,可以得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意外供给函数: Y ? Y f = α (P ? P e ) ;或者 & & Y ? Y f = α (P ? P e ) 上式表明,产量(Y)对它的自然水平(Yf)的偏离仅仅是对实际价格水平 & &e (P)或实际通货膨胀率( P )对其预期价格水平( P e )或预期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通货膨胀率( P ) 的偏离的反应,也就是对没有预期到的(意外)价格水平的上升所做的反应。例 如,当市场价格水平普遍提高,某个厂商的产品价格高于其预期值时,该厂商就 会感到意外,错误地把自己产品的绝对价格上升当成相对价格的上升,进而增加 劳动雇佣量和产量, 导致经济中就业和产出的上升。 但在没有价格意外的情况下, 产量将保持在它的自然率水平上。 11.试述新凯恩斯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
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内部, 对经济周期的探讨, 有两条研究思路。 力量较大的—派强调价格和工资刚性对经济波动的重要性。 而另一派则追随凯恩 斯和托宾,探讨工资和价格灵活性的潜在的不稳定影响。先分析第一种思路。如 图 20-3 所示。 设货币供给量减少,图 20-3(a)的总需求曲线从 AD0 移至 AD1。如果菜 单成本和真实刚性的共同作用使得价格水平在 P0 处保持不变,那么总需求的下 降使经济从 E0 移至 E1 点。产量的下降降低了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在图(c) 中,劳动力的有效需求曲线 DLe 表示不同的产量水平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生产 Y1 的产量需要 L1 的劳动力。因为价格水平和真实工资分别固定在 P0 和 W0,企 业就偏离了对劳动力的观念需求曲线 DL,而处于图(d)中以 NKL1 表示的有效 劳动力需求曲线上。在刚性的真实工资 W0 下,企业愿意雇佣 L0 的工人。但是如 果真的雇佣这样多的工人的话,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卖不出去。因此,实际雇佣的 工人量为 L1。总需求冲击导致的非自愿失业的增加量为 L0-L1。在固定价格水 平下,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SRAS(P0)是完全有弹性的。最终,在 (a)中,价格和工资向下的压力将使经济从 E1 点移动到 E2 点,但这个过程可 能长得令人无法忍受。因此与凯恩斯一样,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也提倡实施将 总需求曲线移回 AD0 的措施。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冲击在短期内是非 中性的,尽管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如图中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所 示。 图 20-3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总需求冲击的作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第二条思路认为, 工资和价格刚性不是主要的 问题。即使工资和价格是充分灵活的,产量和就业仍然可能极不稳定。价格刚性 可能大大降低总量波动的幅度。 格林沃尔德和斯蒂格利茨认为,企业是规避风险的。随着企业生产的增加, 破产的概率也增加。由于破产造成成本,企业的生产决策将把这一点考虑进去。 当货币供给量减少,从而社会总需求减少,每家企业的需求曲线都左移时,一个 风险规避的企业将更倾向于削减产量,而不降低价格,因为降低价格的风险大于 来自产量调整的风险。即使降价最终对所有企业都有利,企业也可能不降价,这 是市场协调失灵的一个例子。如果所有当事人联合采取某个策略,就会产生一个 好得多的(也是人们所喜欢的)结果。但是,却不存在使私人这样做的激励,最 终产生了对所有当事人都不利的结局, 出现了协调失灵。 在一个分散化的经济中, 当事人之所以无法成功地协调他们的行动, 是因为在假定其他当事人都不采取行 动的前提下,任何单个企业都没有削减价格增加产量的激励。对许多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家来说,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与协调失灵问题有关。 如果所有企业都这样在既定的价格下减少产量,则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结 果,产量和就业减少,但一般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尽管在此模型中没有阻止价格 调整的任何磨擦。如图 20-4 所示。 图 20-4 显示为总需求冲击使总供给曲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复习题
线左移的情形。尽管产量水平从 Y0 降至 Y1,但价格水平保持 P0 不变。由于感觉到风险增加,总供给曲线左移,这 也将使劳动需求曲线左移。如果真实工资受效率工资诸因素的影响,没有任何显 著变化,那么非自愿失业将增加,经济就会陷入萧条之中。 图 20-4 以风险为基础的总供给曲线
12.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以下几 点区别: 第一,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需求仅仅是现期真实收入与利率的函数,由于 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变量 r 是不确定的,所以,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具有不稳定 性,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可以变动。例如,在流动性偏好陷阱中,货币的流动速 度极慢。而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需求不仅是真实持久收入与利率的函数, 而且还是其他因素的函数。由持久收入等因素引起的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意 味着货币流通速度也是稳定不变的。 第二,凯恩斯主义仅仅将货币看作是债券的近似替代物,认为利率的变动将 影响人们在货币与债券间选择保存财富的形式,从而确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现 代货币数量论则认为,货币是所有其他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的替代物。这样人们 不仅根据货币数量与利率的变动在货币与债券之间选择, 同时人们还将根据货币 数量与其他资产的价格变动在货币与其他资产间选择。因此,现代货币数量论中 的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大大地被减低了。 第三,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名义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是货币供 应量(M) ,M 对 GDP 的影响只是间接的,其传导机制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首 先影响利率,然后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总需求,进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即: M→r→I→AD→GDP。强调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即强调利率效应。 而货币主义者认为利率在这一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极小,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将 直接影响人们的支出水平,进而影响货币收入。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是稳定 的, GDP 的重大变化几乎都是 M 变动的结果, M 的变动是直接影响名义收入 即 或 GDP 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 “唯有货币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