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届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三8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
1—2题。(5分)
甲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 富之。 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 教之。
1.甲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2分)
乙
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
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
孔子日: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此之谓也。
(《礼记〃经解》)
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3分)
三、(2014届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2题。(5分)
(1) 子贡: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第15章)
(2)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第5章)
1.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是因为子贡能独立思考、________(用成语概括),因而得到
孔子的赞扬。第一段对话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2分)
2.结合上面两段文字,请简要说明孔子对“贫富”的理解。(3分)
答:
四、(2014届浙江湖州八校高三上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5分)
①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②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语段①中,孔子认为应该和之人交往,至少也该和(2分)
2.简要分析“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
体现的儒家思想。(3分)
六、(2014届浙江回浦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5分)
(1)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贡问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3)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子曰: 乡原,德之贼也。
1.从材料(1)中看,曾子每日反省自我,希望达到的标准与孔子“”的择
友标准相似。(请引用《论语》中的原句回答)(1分)
2.结合后三则材料,简析儒家在与人交往和对人评价中所体现出的中庸思想的原则是
什么。(4分)
八、(2014届浙江乐清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2题。(5分)
①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③子贡问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④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 (2分)
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
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3分)
九、(2014届浙江宁波重点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1—2题。(5分)
材料二: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 陪
臣执国命。的地步。所以孔子一直主张 克己复礼 ,礼即周礼,讲求 忠臣不二君,贤女
不二夫 。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克己复礼”的含义。(2分)
2.材料二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十一、(2014届浙江温州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2题。(5分)
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或曰: 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 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谨而信”的“谨”字, 从“言”,杨伯峻注云: “‘寡言’叫做谨。” 请结合杨伯峻
的注释,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孔子如何看待“言”与“仁”的关系?(2分)
2.你是否赞同孔子对“雍”的辩解?请说明理由。(3分)
十三、(2014浙江慈溪市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2题。(5分)
(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 告夫三子。 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
(2)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 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
1. 解释曾子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出和第一则文字中孔子行为的共通点。(2分)
2.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与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3
分)
十五、(2014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2题。 (5分)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玉帛”和“钟鼓”指代的分别是什么?(2分)
2.从上述文字看,“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作简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