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17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629综合考试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629综合考试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9
2017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629综合考试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15
2017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629综合考试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21
2017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629综合考试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27
2017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629综合考试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 ————————————————————————————————————————
一、选择题
1. 汉武帝时代乐府的领导人是( )。
A.李龟年
B.夔
C.李延年
D.姜夔
【答案】C
【解析】李延年,西汉音乐家。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 汉代最为著名的角抵戏是
A.《优孟衣冠》
B.《东海黄公》
C.《踏谣娘》
D.《兰陵王》
【答案】B
【解析】汉代最为著名的“角抵戏”是《东海黄公》,由于《东海黄公》已是一种故事表演,因此有人认为它是中国戏剧称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开端。
3. 元杂剧的演出形式由“曲”、“宾白”和( )三部分组成。
A.科
B.唱
C.念
D.做
【答案】A
【解析】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
4. 秦汉时期兴起的( )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A.相和歌
B.鼓吹乐
C.清商乐
D.百戏
【答案】B
【解析】汉代在西北边疆兴起了鼓吹乐,它以不同编制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多种鼓吹形式,如横吹、骑吹、黄门鼓吹等等。它们或在马上演奏,或在行进中演奏,用于军乐礼仪、宫廷宴饮以及民间娱乐。
5. 以下哪部律学著作不是朱载靖的作品( )。
A.《律学新说》
B.《律吕精义》
C.《乐律全书》
D.《律吕新书》
【答案】D
【解析】《律吕新书》,宋蔡元定撰。传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经苑》本;另外,明韩邦奇《苑洛志乐》全载此书,加以注释,清乾隆中罗登又撰此书《笺义》。
6. 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 )两种主要形式。
A.叶儿
B.曲牌
C.只曲
D.套数
【答案】D
【解析】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小令又叫“叶儿”,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这种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其定制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连缀而成。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
7. 以下论著不属于类书的是( )。
A.《通典》
B.《艺文类聚》
C.《初学记》
D.《册府元龟》
【答案】A
【解析】类书,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例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A项,《通典》书名,唐杜佑撰,二百卷。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B项,《艺文类聚》是现存较早、较完整的汉民
族大型类书,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给事中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称“唐代四大类书”。C项,《初学记》,古代汉族综合性类书。共三十卷,分二十三部,唐代徐坚撰。此书的编撰原为唐玄宗诸子作文时检查事类之用,故名《初学记》。D项,《册府元龟》,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汉族史学类书。
8.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的曲牌数目为( )。
A.1746个
B.2094个
C.3094个
D.4466个
【答案】B
【解析】《九宫大成》,汉族戏曲曲谱。共82卷,南北曲曲牌2094个,曲谱4466首。全书选用了唐、五代、宋词、金元诸宫调、元代散曲、明朝散曲、南戏、北杂剧、明清昆腔、清宫承应戏等等。
9. 《声无哀乐论》的作者是( )。
A.嵇康
B.欧阳修
C.孔子
D.何天成
【答案】A
【解析】嵇康,廿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创作了《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嵇康有两篇著名的音乐论著:《琴赋》和《声无哀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主张音乐脱离政治功利的主张,成为封建社会音乐思想的又一潮流。
10.《霓裳羽衣舞》是我国( )代著名舞蹈作品。
A.汉
B.唐
C.宋
D.元
【答案】B
【解析】《霓裳羽衣舞》相传为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是唐朝大曲中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简答题
11.“曾侯乙墓乐器群”在古代音乐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与价值?为什么被称作“震惊世界的重大音乐考古发现”?
【答案】(1)出土的乐器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县城郊擂鼓墩。这一墓葬共出土乐器125件,125件乐器共包括编钟65个,编磐32个,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瑟12件,鼓4件,旎2件,排箫2件,笙6件。
(2)特点和价值
该墓出土乐器主要集中在墓葬的中室和东室,呈现出正殿和寝宫的排场。中室编钟、编磐排列三面,体现了“诸侯轩悬”的规格。此外,还有不同形制的鼓以及配套的竹木丝弦等乐器,这种乐器组合像一座奢侈与豪华的地下音乐厅。墓葬东室主要是以琴、瑟为主的轻型乐器,属于琴瑟相合的小型乐器组合。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中,以编钟最为著名,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由65枚钟组成的巨大编钟,具有五个八度的宽广音域,中间三个八度内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七声音阶乐曲。音色明亮,每个雨钟都能敲击出两个乐音,以实物形式证明了“一钟双音”的存在。钟体上有2828字的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等国与曾国的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铭文中所使用的乐律学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密的程度。
曾侯乙墓出土的竹木乐器同样保存完好,对乐器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曾侯乙墓出土的庞大的乐器群,使人目睹了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状况,是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的重大发现。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发展水平,为了解当时宫廷音乐的规模和钟磐乐的发展,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实例。
12.简述南戏与杂剧的区别。
【答案】元杂剧与元南戏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音乐来源
元杂剧主要是在继承唐、宋以来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既包含有唐宋大曲、转踏等歌舞音乐的因素,也包含有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说唱音乐的因素,还包含有唐、宋的词,以及其他民间歌曲的因素;南戏音乐成分主要是流行于东南沿海的村坊小曲和里巷歌谣,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此外,宋代流行的词调歌曲、大曲、诸宫调、唱赚等传统音乐也是南戏音乐的主要来源。
(2)演唱方式
元杂剧通常是“一人主唱”,即主角一人演唱从头到尾的全部曲子。南戏的角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演唱的方式比较自由,富于变化,没有一人主唱的规定,根据各种上场的角色需要均可演唱唱,且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这种演唱方式比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3)宫调
元杂剧的音乐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但一本戏四折中,也有四个宫调的不同变化;南戏在宫调和节奏的运用上,保持了民间音乐即兴、灵活的特点。
(4)音阶旋律
元杂剧音乐在音阶上常由七声音阶构成,旋律常用四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进行,节奏较为紧促,节拍较快,用琵琶等弹拨乐器以及锣、鼓、笛、板伴奏,具有雄健刚劲的音乐风格;南戏用五声音阶,旋律多为级进,节奏比较舒缓婉转,以清唱为主,伴奏常以板点拍,有着柔美缠绵的风格。后来随着南北戏曲音乐的交流,出现了“南北合套”的情况,开创了戏曲音乐南北不同声腔互相吸收融合的局面,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3.简述曾候乙墓编钟出土的音乐文化意义。
【答案】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早在2400多年前就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雨钟,有45件,也分三组。编钟的总音域达到5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还刻有许多错金铭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音乐文化。多数甬钟可发两音,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编钟的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这说明了三分损益律较早就运用在了我国古代的音乐实践中。
14.元杂剧在剧本结构、演出形式与角色分工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案】元杂剧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剧本结构和演出形式更加趋于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体制。
(1)剧本结构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序的套数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杨景贤《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每本戏仍是四折。
(2)演出形式
元杂剧由“曲”、“宾白”和“科”三者组成:
①曲是演出中的歌唱部分,在整个杂剧的表演体系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以唱为主构成了整个杂剧表演的中心环节。元杂剧的通例是一人主唱,即充当主角的演员需要一个人从头到尾演唱全部曲子。
②“宾白”是语言部分,在后世的戏曲中也叫道白或说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宾白在杂剧表演中也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可以直接揭示戏剧的冲突和人物的性格。许多元代杂剧作品的宾白异常精彩。
③“科”是做工部分,即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行科”、“跪科”等等。元
杂剧中唱念做打已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表演体系,并为后世戏曲表演体系奠定了基础。
(3)角色分工
元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①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指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是次要女演员。
②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③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④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
元杂剧中,由男角主演的戏叫末本,由女角主演的戏叫旦本。这些丰富的角色分工反映出元杂剧已经确立了严密的角色体制。
15.简述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脉络。
【答案】(1)隋唐燕乐是泛指宴享娱乐的歌舞,标志着唐代乐舞文化的高峰,主要就是由乐舞伎人表演的。其形式品种之丰富,技艺之高超,队伍之庞大,以及在社会上流传之普遍与深入,都可以说是既空前又绝后的。隋代初年宫廷燕乐制订了“七部乐”:一日国伎,二日清商伎,三日高丽伎,四日天竺伎,五日安国伎,六日龟兹伎,七日文康伎。至隋炀帝时,又增加“康国”、“疏勒”两部,扩充为“九部乐”。国伎,即西凉伎,泛指甘肃一带的音乐,兼有龟兹音乐和中原音乐的特色,是编制最大的一个乐部;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歌舞;高丽伎即古代朝鲜的歌舞;天竺伎即古代印度的歌舞;安国伎是当时中亚西亚地区音乐,相当于今鸟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带;龟兹乐指今新疆库车一带的音乐,在隋唐时代最为盛行,为胡部诸乐之首;文康伎又名礼毕,是汉族的一种面具舞。康国和疏勒则分别是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撒马尔罕和新疆喀什格尔一带的音乐。“九部乐”均以国名、地名作为乐部名称,不仅包括汉族的民间音乐,还有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的外来乐部,而且外来音乐占有很大比重,反映出当时多元文化交融的情景。
(2)唐代沿袭隋代乐制。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废除“礼毕”,贞观十四年(640),又将“乐”列为诸乐之首,形成了唐代的“九部乐”。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统一高昌,十六年(642)加奏“高昌伎”,形成了唐代的“十部乐”。多部乐虽形成于隋、唐,但其中的大多乐部产厂}几于南北朝时期,是当时大规模文化交流的产物,至唐玄宗时将十部乐改为坐部伎、立部伎两部。 总之,宫廷燕乐由隋代“七部乐”发展为“九部乐”,再到唐代的“九部乐”,最终形成唐代“十部乐”,这一发展脉络标志着隋唐时期我国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水平。
16.隋唐时期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担负着什么样的职能?
【答案】隋唐的音乐机构是适应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而建立的。隋炀帝在关中设立教坊,唐玄宗又首创梨园的建制,从而使隋唐宫廷拥有自身隶属的音乐机构,它们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平行存在,相互补充,为隋唐燕乐的高度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资源,严格的音乐管理制度也为后世
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太常寺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隋代太常机构有很大扩展,唐代太常寺,规模更为庞大。教坊和梨园则是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建立的音乐机构。唐代教坊己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成为宫廷中教习、管理音乐的场所,并由皇帝直接委派内监任领导职务。唐代教坊集中了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唐玄宗时,教坊己有五处。唐代扩大教坊的结果,使宫廷音乐的发展具备了极为优越的条件,从而满足了统治阶级的声色之娱,客观上促进了唐代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梨园可能是专习法曲、专搞器乐的组织,它与教坊的区别在于,教坊专习歌舞,拨弹家处于从属的地位,均由女性入选:梨园则以“丝竹之戏”的器乐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任。
三、论述题
17.论述明清戏曲发展中代表性的声腔和剧种。
【答案】明清戏曲继宋元杂剧、南戏之后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众多的剧种和声腔,最具代表性的有海盐、弋阳、余姚、昆山、梆子、皮黄诸腔。其中前四者产生于明代,后两者产生于清代。这些声腔的兴起,极大地繁荣了当时戏曲音乐舞台,使明清戏曲继宋元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海盐腔是产生于浙江海盐的明代戏曲声腔,明中叶曾盛极一时。弋阳腔是元末形成于江西弋阳,又称弋腔、高腔,明清时广泛流传,遍及北京、南京、安徽、湖南、福建、两广、贵州、云南等地,在一段时期里和海盐腔并驾齐驱,各霸一方。弋阳腔与各地的民间音乐、方言戏曲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对后来各地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久不衰,仍是现在川剧、湘剧、徽剧、婺剧、赣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声腔。余姚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浙江余姚,也曾经是当时重要的戏曲声腔。昆山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又称昆腔、昆曲。它原为流行在昆山一带民间的南戏清唱腔调,因创始人顾坚居于昆山附近而得名。明嘉靖、隆庆年间,居于太仓的魏良辅历经十年,与过云适、张梅谷、谢林泉等人广泛吸收了海盐、弋阳等声腔的特点,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之跃居其它三种声腔之上,成为明代戏曲腔调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清代的戏曲舞台可谓乱弹迭起,新弄叠出,不断出现新的声腔和剧种,有梆子腔、皮黄腔、柳子腔、巫娘腔、唢呐腔、西秦腔、楚腔、吹腔、弦索腔等,这些被称为“乱弹”的各地声腔以旺棋的生命力流传于全国的大江南北,并以崭新的姿态向被尊为“雅部”的昆曲提出挑战。“乱弹”诸腔中,以梆子腔和皮黄腔的影响最大。
2017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629综合考试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 ————————————————————————————————————————
一、选择题
1. “八音”乐器分类法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 )。
A.夏
B.商
C.周
D.秦
【答案】C
【解析】周代乐器的增多,促使乐器分类的出现,即《周礼·春官·大师》中记载的“八音”(八音是占代按照乐器制作的材料的不同而分成八个类别):金类、石类、土类、革类、丝类、木类、匏类、竹类。在八音乐器中,革类和竹类乐曲为多,而金类乐器能代表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2. 可以表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9000年可考历史的乐器是( )。
A.骨笛
B.埙
C.磬
D.玉箫
【答案】A
【解析】中国远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可以20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为证,约有9000年可考的历史。
3. 下列人物中,以擅长吹奏筚篥闻名的是( )。
A.永新
B.曹妙达
C.尉迟青
D.段善本
【答案】C
【解析】于阗人尉迟青是唐代著名筚篥演奏家。尉迟青来自西域,他吹奏西域乐器筚篥的水平自然很高,时人称他冠绝古今。
4. 《成相篇》记载于下列哪部著作中( )。
A.《管子》
B.《乐记》
C.《孟子》
D.《荀子》
【答案】D
【解析】成相,中国先秦民间说唱艺术。“相”是一种击节乐器,其形制有两说,一说为舂牍,另一说为搏拊,以手拊拍。《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成相杂辞》十一卷,己佚。只有《荀子·成相篇》保留了片断。成相的曲调,由六句组成一章,句式为三、三、七、四、四、三,中间的四、五两句不押韵,余则有韵。从《成相篇》来看,当为三三七四七。当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曲艺形态,为兼有叙事与抒情的民谣。
5. 马头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是_____族的拉弦乐器。
A.蒙古
B.维吾尔
C.白
D.满
【答案】A
【解析】马头琴(mǎ tóu qín),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6. 葛天氏之乐中所演唱的第一首歌曲名称是( )。
A.《东皇太一》
B.《云门大卷》
C.《载民》
D.《玄鸟》
【答案】C
【解析】葛天氏之乐是汉族古乐名。《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闲: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二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载民”的“载”字当“始”讲。
7. 元代南戏“四大本”是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 )
A.《西厢记》
B.《窦娥冤》
C.《杀狗记》
D.《琵琶记》
【答案】C
【解析】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人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8. 《唱论》的作者是( )。
A.嵇康
B.沈约
C.周德清
D.燕南芝庵
【答案】D
【解析】《唱论》是我国古典戏曲音乐论著。作者燕南芝庵,其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元至正元年(1341)以前人。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声乐论著,总结了前人歌唱艺术的实践经验,为研究中国宋元声乐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9. 目前周代乐器见于记载的数量约为( )。
A.四十余种
B.五十余种
C.六十余种
D七十余种
【答案】D
【解析】据文献史料记载,周代的乐器已有七十余种,仅在《诗经》中提到的乐器就有三十余种,其器型逐步完善。
10.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是( )。
A.三分损益
B.五度相生
C.隔八相生
D.新法密率
【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三分损益法,己计算出五声音阶的律度。三分损益包含两个含义,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根据某一特定的弦,去其1/3,即三分损一,可得出该弦音的上方五度音;将该弦增长1/3,即三分益一,可得出该弦音的下方四度音。从一律出发,将上述两种方法交替、连续使用,各音律得以生成。
二、简答题
11.简述隋唐燕乐及其表演形式。
【答案】燕乐,又称宴乐,是中国占代宫廷中的音乐,起源于周代。广义的燕乐泛指统治阶级在宴会中所用的音乐,狭义的燕乐指隋唐时期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
(1)隋唐燕乐
隋、唐时期的燕乐是一种在宫廷中饮宴时供欣赏娱乐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是宫廷中所设“俗
乐”的总称。隋唐燕乐继承了乐府音乐的成就,是汉族俗乐与境内其他民族以及外来俗乐相融合而成的宫廷新音乐。燕乐成为新的宫廷艺术形式和中心,受到最高统治者高度重视并向多元的方面发展。
(2)隋唐燕乐的表演形式
燕乐中包括多种音乐形式,如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其中歌舞音乐在隋唐燕乐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歌舞音乐的形式有:
①朝会典乐
a.九部乐:“清乐”“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礼毕”。 b.十部乐:唐初,在隋“九部乐”基础上,改“九部乐”为“十部乐”,分为“燕乐”“清商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伎”等。
c.坐立部伎
坐立部伎是晚于九、十部乐形成的宫廷燕乐。两者是根据演出的需要和演奏者的业务水平来划分的。立部贱,坐部贵。坐立部伎的代表性节目首推大气磅礴的《秦王破阵乐》。
坐部伎优雅抒情,音乐细腻,以丝竹乐伴奏。共有六部音乐:《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小破阵乐》和《龙池乐》。
立部伎规模大,人数多,场面宏伟,以锣、鼓等打击乐伴奏,伴以擂鼓,气势磅礴。共有八部音乐:《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和《光圣乐》。 ②唐大曲
多段的大型歌舞曲叫做大曲,在唐代燕乐中具有突出的艺术成就。唐大曲是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创造的艺术结晶,是器乐与声乐、舞蹈三种艺术形式连续表演的一种综合性大型艺术形式。其结构分为三部分:
a.散序,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奏为主;
b.中序,器乐伴奏,以唱歌为主,多为抒情的慢板;
c.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
③法曲
法曲,又名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专门在梨园演出是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法曲源于民间,于相和歌、清商乐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受西域音乐的影响。唐代重要的法曲有《霓裳羽衣曲》等。
12.姜夔与宋代的词调音乐。
【答案】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的音乐才能在宋词创作方面得到了突出体现。宋词也称曲子,是由民歌发展而成的一种艺术歌曲,歌词是长短句。宋代曲子之盛,涌现出了上到皇帝、下至百姓的大量词家,在社会上形成了写词唱曲的风气,一些著名词人的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姜夔少年即以诗词闻名,词中始终透出一股淡淡的愁思。他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忧郁凄凉是其主要风格。姜夔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精通音律,能吹箫、弹琴,还曾对古乐调进行考证。姜夔在音乐方面的最大贡献是歌曲的创作,现
存《白石道人歌曲》中的作品,是我们唯一见到的能真实反映宋代词乐原貌的歌曲,价值十分珍贵。该书是词曲专集,共收录了十七首词曲,整体看来,姜夔的歌曲词曲结合紧密,音乐委婉动听,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显示了姜夔高超的作词、作曲技巧。其中《扬州慢》、《杏花天影》等代表作堪称歌曲中的杰作,至今仍在广为传唱。
13.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三大历史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答案】黄翔鹏先生在《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一文中(此文收入《传统是一条河流》音乐论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了形态学的宏观考察,从而认为历史上经历过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产生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就在于社会生活因经济、政治原因而发生的剧烈变革。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三大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它们和现代音乐之间,至少发生过三次千年一现的、严重的断层现象。第一次是在战国后期至秦、汉间的战乱之中(公元前3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末至五代间(公元9世纪后半叶至10世纪上半叶);第三次即迄今近百年间的变化(19世纪后半叶迄今)。在历次断层中,都有社会生活的巨变,足以引起某种失去生活依据的音乐发生失传现象,但更为重要的是,每当出现断层现象时,却促成了新艺术的诞生。在某些音乐失传的同时,失传了的东西却以形态的改变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并且逐步把传统音乐推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14.元末明初产生的“四大声腔”是什么?哪一个声腔经魏良辅等人改造发展成为昆曲?昆曲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答案】(1)四大声腔是指明初至清中叶流行于江南各地的南曲声腔,包括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
(2)昆山腔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明代魏良辅等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的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提高,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3)昆曲曲调细腻委婉,转音若丝,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伴奏音乐方面,魏良辅等人把弦索、箫管、鼓板三类乐器合在一起,创立了一个完整的伴奏乐队,不只用于清唱,也用于戏曲舞。
15.简述诗经。
【答案】《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简称“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500多年间的各类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风,共有160篇,包括15国的民歌,这些民歌流行十北方各地,民歌内容丰富多彩,曲式结构变化多样,表演形式独到新颖,是《诗经》中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雅,共105篇,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分大雅和小雅,多是反映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同情人民的作品。颂,共有40篇,作品词语晦涩难懂,多为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
16.简述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征。
【答案】自度曲,即自制新曲之意。南宋词人姜夔在其著述《白石道人歌曲》中保留有自度曲14
首,以《鬲溪梅令》、《杏花天影》、《扬州慢》等为代表。其艺术特征表现为:
(1)在形式上:姜夔自度曲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曲了词上下阕强求一致的规格,不受音乐形式的束缚,表达思想更为自由,并突破了传统的倚声填词方法,先成文辞,后制曲谱。
(2)在思想感情上:姜夔自度曲更多的是对个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命运的悲吟,以及爱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如《杏花天影》下阕歌词:“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漫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3)在音乐上:姜夔自度曲旋律优美,音阶、音律方面能够兼收古音阶、新音阶、燕乐音阶,强调七声音阶中的变微、变宫二音,旋律进行既有频繁的大跳运用,又有连续性的音阶级进和琶音进行。诗人杨万里称赞其作品:“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从整体上来讲,姜夔自度曲声韵精美、格调高雅、感情真挚、韵味清苦,为我们研究宋代曲子词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音乐遗产。
三、论述题
17.我国音乐有八千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答案】我国音乐文化可考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根据最新资料,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即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根据10个墓葬的发现,均有骨笛作为陪葬物,说明音乐活动己有一定普遍性。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被测定的骨笛年代为距今7920年(上下150年)。这样,我们可以有科学根据地说,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017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629综合考试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 ————————————————————————————————————————
一、选择题
1. 唐宋两代盛行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是( )。
A.俳优
B.角抵戏
C.参军戏
D.南戏
【答案】C
【解析】参军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角色外,还有女角色出场。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2. 《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魏末文人( )的音乐思想。
A.张炎
B.嵇康
C.沈括
D.郭沔
【答案】B
【解析】嵇康,字叔业,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
3. 《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的词调歌曲共有( )首。
A.19
B.17
C.14
D.15
【答案】B
【解析】《白石道人歌曲》词调17首中,《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其余皆是白石自度曲。
4. 杂剧《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
A.马致远
B.白朴
C.郑光祖
D.乔吉
【答案】B
【解析】《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白朴的作品。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5. 《诗经》中《关雎》一篇,是下列哪个地方的歌曲( )。
A.卫
B.郑
C.召南
D.周南
【答案】D
【解析】《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6. 现存琴曲《广陵散》的曲谱最早见于下列哪本书中( )。
A.《琴操》
B.《琴赋》
C.《神奇秘谱》
D.《琴书大全》
【答案】C
【解析】《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汉族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7. 下列乐器中不属于“竹”类材料制作的有( )。
A.磬
B.笙
C.箫
D.荜
【答案】A
【解析】磐是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
8. 唐代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 )。
A.太常寺
B.大司乐
C.大乐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