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电子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

发布时间:2024-11-18   来源:未知    
字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目 录

电位、电压的测定与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3 受控源的研究 6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9 叠加原理的验证 13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15 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18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 21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的测定 25 RC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实验证明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3.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4.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个由电动势和电阻元件构成的闭合回路中,必定存在电流的流动,电流是正电荷在电势作用下沿电路移动的集合表现,并且我们习惯规定正电荷是由高电位点向低电位点移动的。因此,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各点都有确定的电位关系。但是,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高低都只能是相对的,所

以我们必须在电路中选定某一点作为比较点(或称参考点),如果设定该点的电位为零,则电路

中其余各点的电位就能以该零电位点为准进行计算或测量。 在一个确定的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虽然相对参考点电位的高低而改变,但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则是绝对的,它不因参考点电位的变动而改变。据此性质,我们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若以电路中的电位值作纵坐标,电路中各点位置作横坐标,将测量到的各点电位在该坐标平面中标出,并把标出点按顺序用直线条相连接,就可得到电路的电位变化图。每一段直线段即表示该两点间电位的变化情况。

在电路中参考电位点可任意选定,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的,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测量某电路的各支路电流及多个元件两端的电压,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即对电路中的任一个节点而言,应有ΣI=0;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应有ΣU=0。

运用上述定律时必须注意电流的正方向,此方向可预先任意设定。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1=6V,U2=12V。

2.以图中的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值φ,以D点作为参考点,分别测量A、B、C、E、F各点的电位值φ。

3.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4.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测量电流值。 5.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各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实验电路图

数据记录表

数据记录表

数据记录表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电位时,参考点接电压表负极。测量电压时,按正方向连接电压表正负极测量。 2.防止电压源两端短路。防止电流表不经过负载直接接到电压源上。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有原始数据记录单,并有详细的原始数据记录。 2.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以A、D两点为参考点绘制两个电位图。 3.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值及误差。

4.选定一个节点和一个回路,用实验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5.根据实验数据,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原理, 小结对基尔霍夫定律的认识,分析误差。

6.请勿用坐标纸绘图,请保持报告整洁字迹工整。

实验二 受控源的实验研究

(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试受控源的外特性及其转移参数,进一步理解受控源的物理概念,加深对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原理

电源有独立电源(如电池、 发电机等)与非独立电源(或称为受控源)之分。

受控源与独立源的不同点是:独立源的电势Es或恒流源Is是某一固定的数值或是时间的某一函数,它不随电路其余部分的状态而变。而受控源的电势或恒流源则是随电路中另一支路的电压或电流而变的一种电源。

受控源又与无源元件不同,无源元件两端的电压和它自身的电流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而受控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则和另一支路(或元件)的电流或电压有某种函数关系。

独立源与无源元件是二端器件,受控源则是四端器件,或称为双口元件。它有一对输入端(U1、I1)和一对输出端(U2、I2)。输入端可以控制输出端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施加于输入端的控制量可以是电压或电流,因而有两种受控电压源(即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和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和两种受控电流源(即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和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它们的示意图见图3-1。 当受控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与控制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成正比变化时,则称该受控源是线性的。

理想受控源的控制支路中只有一个独立变量(电压或电流),另一个独立变量等于零,即从输入口看,理想受控源或者是短路(即输入电阻R1=0,因而U1=0)或者是开路(即输入电导G1=0,因而输入电流I1=0);从输出口看,理想受控源或是一个理想电压源或者是一个理想电流源。

受控源的控制端与受控端的关系式称为转移函数。 四种受控源的转移函数参量的定义如下:

(1) 压控电压源(VCVS):U2=f(U1),μ=U2/U1 称为转移电压比(或电压增益)。 (2) 压控电流源(VCCS):I2=f(U1),gm=I2/U1 称为转移电导。

(3) 流控电压源(CCVS):U2=f(I1),rm=U2/I1 称为转移电阻。

(4) 流控电流源(CCCS):I2=f(I1),α=I2/I1 称为转移电流比(或电流增益)。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测量受控源VCVS的转移特性U2=f(U1)及负载特性,实验线路如图3-1。

(1)固定RL=2KΩ,调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测量相应的U2值,绘制转移特性曲线U2=f(U1)。

2.

测量受控源VCCS的转移特性 I2=f(U1)及负载特性,实验线路如图3-2。

(2)保持U1=3V,调节RL可变电阻箱的阻值,测出相应的I2及UL。

VCVS VCCS

图3-1 图3-2

3.

测量受控源CCVS的转移特性 U2=f(I1)及负载特性,实验线路如图3-3。 (1)固定RL=2KΩ,调节恒流电源输出电流I1,测量相应的U2值,绘制转移特性曲线U2=f(I1)。

4.测量受控源

CCCS的转移特性 I2=f(I1)及负载特性,实验线路如图3-4。

(1)固定RL=2KΩ,调节恒流电源输出电流I1,测量相应的I2值,绘制转移特性曲线I2=f(I1)。 (2)保持I1=3mA,调节RL可变电阻箱的阻值,测出相应的I2及UL。

CCVS CCCS

图 3-3 图3-4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可变电阻箱时不要将电阻箱电阻值调零接入电路中。 2.用恒流源供电的实验中,不要使恒流源的负载开路。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有原始数据记录单,并有详细的原始数据记录。

2.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四种受控源的转移特性曲线,并求出相应的转移参量。

3.对实验的结果及误差作出合理的分析和结论, 总结对四种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 4.请勿用坐标纸绘图,请保持报告整洁字迹工整。

实验三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2.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故在实用中,常将它视为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即其输出电压不随负载电流而变。其外特性曲线,即其伏安特性曲线U=f(I)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一个实用中的恒流源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可视为一个理想的电流源。 一个实际的电压源(或电流源), 其端电压(或输出电流)不可能不随负载而变,因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故在实验中,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或大电阻)与稳压源(或恒流源)相串联(或并联)来摸拟一个实际的电压源(或电流源)。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的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Ro相串联的组合来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与一电导go相并联的组合来表示。如果这两种电源能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Is=Us/Ro,go=1/Ro 或 Us=IsRo,Ro= 1/go 。 如图4-1所示。

图 4-1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测定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

(1)按图4-2接线。将Us调节为+12V。调节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两表的读数。

图 4-2

(2) 按图4-3接线,虚线框可模拟为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调节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两表的读数。

图 4-3

2.测定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

(1)按图4-4接线。Is为直流恒流源,调节其输出为10mA,调节RL,记录两表的读数。

图4-4

(2)按图4-5接线,虚线框可模拟为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调节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两表的读数。

图4-5

3.测定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先按图4-6线路接线,记录线路中两表的读数。然后按图4-7接线。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S,使两表的读数与图4-6时的数值相等,记录Is之值,验证等效变换条件的正确性。

图 4-6

图 4-7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测电压源外特性时,务必接入保护电阻R1。使用电流源时,不要使恒流源的负载开路。 2.换接线路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有原始数据记录单,并有详细的原始数据记录。

2.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实际电压电流源的四条外特性曲线。U=F(RL),I=F(RL) 3.从实验结果,验证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并总结、 归纳各类电源的特性。 4.请勿用坐标纸绘图,请保持报告整洁字迹工整。

实验四 叠加原理的验证

(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来验证线性电路中的叠加原理以及其适用范围。 2.学习直流仪器仪表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电路,如果网络是非线性的,叠加原理不适用。实验电路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二极管或稳压管),叠加原理不适用,如果将二极管或稳压管换成一线性电阻,则可以运用叠加原理。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5-1所示。

图5—1

1.按图5-1,取U1=+12V,U2调至+6V。

2.U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拨至U1侧,开关S2拨至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

(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3.U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拨至短路侧,开关S2拨至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

录。 4.令U1和U2共同作用时(将开关S1和 S2分别拨至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

非线性叠加定理数据记录表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当U1短路时,将开关S1拨至短路侧,此时U1将不在电路中,测量电压UFA时应注意F点的链接。当U2短路时,将开关S2拨至短路侧,此时U2将不在电路中,测量电压UAB时应注意B点的链接。

2.请勿将电压源短路链接。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有原始数据记录单,并有详细的原始数据记录。

2.对于线性元件电路,通过测量数据计算误差。

3.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4.请保持报告整洁字迹工整。

实验五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C,其等效内阻R0定义同戴维南

定理。

Uoc(Us)和R0或者ISC(IS)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R0,在有源二端网络的端口处,用电压表直接测其开路电压Uoc,然后再用电流表直接测其短路电流Isc,则等效内阻为 R0=Uoc/Isc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南等效电路的Uoc、R0和诺顿等效电路的Isc、R0

按图6-4接入稳压电源Us = 12V和恒流源Is = 10mA,不接入RL。测出Uoc和Isc,并计算出R0。(测UOC时,不接入毫安表。)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

2.按图6-4接线,并接入RL。改变RL阻值,测量电阻RL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值。

图6-4

3.验证戴维南定理

按6-5构建电路,注意电压源为测得的Uoc,R0为计算出的内阻,改变RL阻值,测量电阻RL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值。

图6-5

4.验证诺顿定理

按6-6构建电路,注意电流源为测得的Isc,R0为计算出的内阻,改变RL阻值,测量电阻RL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值。

图6-6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原二端口网络的电压源与电流源时,应注意电源的正负极。

2.在构建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时,避免电压源的短路和电流源的开路。

3.在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中的内阻R0为计算出的值,实验挂箱上无此电阻,需要用DG09挂箱上的电位器提供阻值,阻值需要用万用表测得,使用万用表时需要调节到相对应的量程档位上。 六、实验报告要求

电子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