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重点、考点
专题一 公民道德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从国家角度)
(1)含义: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作用: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没有道德规范的调整,人们就不知道应当如何交往和共处。
②如果道德水平低下,人们也难以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 ③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人们才能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社会才得以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3)地位: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尺。
(4)意义: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联系):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与法律的不同点(区别):
①首先,道德自人类产生后就始终存在,它的评价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而法律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②其次,道德主要是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通过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一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就由国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施行。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
③第三,道德调节的范围,几乎涉及人们所有的社会关系、所有行为;而法律调节的范围要小得多,它主要涉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从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同样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判善恶、荣辱的根本标准。我们必须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4、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个人角度)
(1)从个人生活来看,道德与法缺一不可。一个缺乏道德观念的人,他的法制观念必然淡薄,往往会不顾法纪,自酿苦果。
(2)从个人成长来看,道德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人生事业成败、生活幸福与否都有重要作用。
(3)意义: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塑造完美人格,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为什么要继承优良传统?如何继承优良传统?
(1)原因: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要求。
②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格言、诗文以及杰出任务的感人故事,深入人心,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③中华传统美德,凝结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始终是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撑。 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措施:
①继承优良传统,要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②继承优良传统具体表现在,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爱劳动,等等。
6、为什么要弘扬时代精神?如何弘扬时代精神?
(1)原因:
①道德的进步,总是表现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先进的道德的形成,要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清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先进道德的发展,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因此,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弘扬这些时代精神,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2)措施:
①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②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丰富内容。
7、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为什么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如何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1)原因:
①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道德精华,值得我们汲取和继承;有很多富有成效的道德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②我国社会主义的公民道德建设,不能离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我们必须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沿,认真研究和积极借鉴各国的文明成果,包括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
(2)措施:
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只能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学习世界各国道德建设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
②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方面,要反对妄自尊大、惟我独尊;另一方面,要反对妄自菲薄,全盘照搬、全盘西化。
③我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域文化,积极汲取世界各国的长处,又要坚决抵制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消极腐朽的思想道德文化的侵蚀,决不能把腐朽当神奇。
8、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1)p14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
(2)从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的基础、道德基石、道德力量。
(3)从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与时俱进的品格,体现了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9、公民道德建设为什么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重要性: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私有制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意义:在新形势下,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通过具体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10、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1、集体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第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2)第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第三,坚持集体主义,维护集体利益,要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12、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个人主义,尤其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1)个人主义总是以个人为中心,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把他人、集体和社会当成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它不能代表正当的个人利益。
(2)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既会给社会、集体和他人造成损害,也会给个人带来失败和不幸。
专题二 公民的道德生活
★★1、为什么需要社会公德?
(1)含义: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特点:社会公德不同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所有社会成员,不分阶级、阶层、职业,不管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只要是在公共场所,都要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内容涉及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等许多方面)
(3)作用:社会公德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德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作用越来越突出。
(4)地位:P25社会公德的状况,是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因而成为衡量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 P26社会公德是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遍的行为准则,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规范效力,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道德操守,社会公德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普遍树立了道德观念。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2、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本部分内容重点掌握20字,下面的具体解释简单掌握几句话。)
(1)文明礼貌:这是道德对人们行为举止的一种基本要求,它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尊与道德修养。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把文明礼貌作为社会公德的首项规范,既反映了现代社会公共交往日益频繁的要求,又体现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
(2)助人为乐:这种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道德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
(3)爱护公物:以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
(4)保护环境:我国把保护环境确定为社会公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5)遵纪守法:遵守纪律和法律,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码道德要求。遵纪守法,是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3、如何做到有公德、讲文明、求和谐?
(1)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2)奉献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爱心是遵守公德的情感起点和根基。奉献爱心,遵守公德,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3)遵守公德,人人有责。(每个公民的行为都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德的状况。真正树立公德观念,养成遵守公德的习惯,仍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期坚持。)
4、为什么要遵守职业道德?
(1)含义:
★(2)作用:职业道德对于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保证各类生产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职业道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意义更加凸显。
★★5、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本部分内容重点掌握20字,下面的具体解释简单掌握几句话。)
(1)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是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勇于创造,才能达到敬业的新境界。
(2)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基本准则,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的表现有:诚实劳动,守信用、重合同、以信济业,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等。
(3)办事公道:坚持原则而不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一视同仁而不厚此薄彼、趋炎附势,是办事公道的具体表现。
(4)服务群众:作为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道德领域的体现。在职业生活中,心里装着群众,热情、周到、耐心地为工作对象服务,认真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都是服务群众的具体要求。
(5)奉献社会:甘于奉献社会,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体味人生的意义与幸福。所以,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更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更高境界。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6、如何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
(1)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端正职业态度。(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2)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包括维持个人生活、实现个人价值和承担社会义务三方面的内容。)
(3)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还要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培养职业责任意识。
(4)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涯中的人生境界,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7、为什么要遵守家庭美德?
(1)含义:
(2)作用:作为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交往中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引导、激励家庭成员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对家庭和睦、家人安康、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8、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本部分内容重点掌握20字,下面的具体解释简单掌握几句话。)
(1)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首要规范。
(2)男女平等:是家庭民主、夫妻和睦的前提,也是社会进步、道德进步的体现。
(3)夫妻和睦:夫妻关系是建立现代家庭的基本条件,也是全部家庭关系的轴心。把夫妻和睦列为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就是把相互忠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当作调节夫妻关系的道德准则。遵循这样的道德准则,才能在夫妻和睦的基础上实现家庭和睦。
(4)勤俭持家:在我国传统道德中,勤俭持家是传承最久的美德之一。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勤俭持家,更是需要倍加倡导的家庭美德。
(5)邻里团结:随着现代社区生活的发展,邻里之间团结与否,直接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生活。家庭的美满幸福离不开融洽的邻里关系。
★★9、如何让家庭充满亲情,让邻里更加团结?
(1)家庭道德是一种亲情道德。亲情是维护家庭美满幸福的特殊力量。培育家庭美德,也就是培育家庭责任的过程。
(2)亲情的培育,有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其中,代际沟通尤为重要。如果缺乏沟通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就会产生感情隔阂,也就难以真正体现尊老爱幼的美德。
(3)亲情的凝结和升华,有赖于家庭文化的培育。培育家庭文化的过程,就是培育家庭亲情、塑造家庭美德的过程。
(4)亲情的延伸和扩展,是协调邻里关系的情感基础。
①互相尊重是维护邻里友情的基本前提。不对邻居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是相互尊重的起码要求;面对邻里纠纷,互谅互让,是相互尊重的应有表现。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是相互尊重的更高境界。
②塑造融洽的邻里关系,需要视邻里友情如家庭亲情,同时需要创造和谐友善的社区环境。所以,加强社区的道德建设,也是促进城乡居民邻里团结的重要环节。
10、重视个人品德的原因?
(1)含义:
★(2)作用:①个人品德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②个人品德对个人发展有重要影响③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重要影响。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11、树立道德榜样的必要性和原因:
(1)作用:树立道德榜样,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好方法。向道德榜样学习,能够丰富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涵养,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2)道德榜样具有巨大的力量。
①道德榜样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道德榜样是实践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典范,集中体现着先进的道德要求,人们容易对其产生认同感,并通过对比看到自身的差距,努力向他们学习。
②道德榜样的优秀人格与高尚品质容易感染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人们在感动之余,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鼓起前进的勇气,追求更高的目标。
★★12、如何学习道德榜样,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1)学习道德榜样,提升个人品德,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找到合适的方法,制定恰当的步骤。
(2)重在实践。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归根结底,要体现在道德行为上。人们道德品质的提升,关键是落实在实践中。
(3)循序渐进。道德学习和实践,只要按照其固有规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人人都能在道德修养上取得成就。
(4)学会慎独。在道德实践中,要严于律己,始终表里一致。
专题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1、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1)经济对道德有决定作用。
第一,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第二,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往往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给人们的道德追求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产生新的精神需求。
(2)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经济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规范,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之后,就会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社会,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②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④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2、为什么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1)存在可能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面对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问题,我们能够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2)具有迫切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各种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商品交换的法则也侵蚀了一些人的精神领域,诱发了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的行为。
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3、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1)必须体现社会主义义利观──既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2)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又要注意克服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正确把握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只有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基础上,才能逐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4、为什么要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1)诚信的地位、回报:
①诚信,既是个人的美德,也是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
②诚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要素,具有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价值
③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诚信的最大回报,就是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2)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①诚信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诚信是立业之基、成功之本。
②与人合作,诚信是首要原则。
③创业经营,诚信是企业之魂。
④创业始于自信,成功缘于诚信。
(3)构建社会诚信机制的重要意义:
①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诚信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要求,也是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美德,对于今天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4、如何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1)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2)构建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重要内容包括:
①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单位和个人都要将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②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3)构建社会诚信机制,还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美德
5、市场经济与竞争的关系
(1)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竞争。
(2)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根本法则
(3)参与竞争,可以检验自身实力,激发进取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6、倡导竞争伦理原则的意义
(1)倡导竞争伦理,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化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确立竞争伦理,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3)正当竞争、合法竞争,是市场经济向经济主体提出的伦理要求,遵循这一要求,每个经济主体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7、不正当竞争有什么危害?
不正当竞争,使其他诚实竞争者付出了大量劳动,却得不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导致公平竞争机制受到破坏,竞争的积极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不正当竞争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影响参与竞争者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8、竞争参与者怎样才能做到正当竞争?
(1)正当的竞争,应该遵循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市场上,每个竞争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应该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市场准则,凭自己的实力竞争。任何竞争参与者,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2)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并存,是相互依赖的共生状态。市场主体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合作精神。竞争与合作市对立的统一。每个竞争参与者要做到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
9、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意义
(1)合作可以建立竞争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优化竞争环境。
(2)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要性: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必须正视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又如,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特别是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
重要性: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心情更加舒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更加协调,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途径是努力发展经济。
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在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努力中,要特别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7、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1)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①可能性:社会主义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②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③重要性: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心情更加舒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更加协调,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①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②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大力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等道德风尚,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
③突出表现为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A效率和公平,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B提高效率,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维护公平,使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分配结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
C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既不能一味追求效率而损害公平,也不能空谈公平而牺牲效率。
★※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A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时注重效率的要求更突出,有时维护公平的要求更突出。
B现阶段,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专题四 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
第一框
※1、如何理解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1)科技的积极作用:①科学发现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结晶,它为技术发明和应用提供新知识、新方法。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及其所引起的技术突破,都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深刻变革。②科技的发展,在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深刻的影响社会关系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科技进步,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培育着人们的科学精神;在促使道德观念发生积极变化、拓宽道德领域的过程中,涵养着人们的道德情操;科技发展的成果,惠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世界更加美好。
(2)科技的消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其运用中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发人深省。这些问题,既表现为自然生态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出现新的隐患,又表现为安全形势与社会和谐的维护面临新的挑战。因而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2、现代科技运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问题显露的过程性,人们往往难以预料科技运用中所产生的危害,会不自觉地导致灾难性后果,
(2)出于利益冲突或不良动机而不能理性的运用甚至恶意的运用科技,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3、科技的进步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道德观念在不断发展、更新。一方面(积极影响),科技活动扩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创造出新的道德生活内容;科技活动要求人们发扬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类崇高的美德。另一方面(消极影响),科技越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突出、作用越重要,对传统道德的冲击越强烈,反映在伦理观念上的冲突就越尖锐。
4、科技伦理产生的必要性:
(1)科技伦理冲突的表现:①发展科技的目的不同,就会提出不同的伦理原则。②运用科技成果的态度不同,会寻求不同伦理原则的支撑。③当科技成果的运用与传统伦理相冲突时,会提出不同的伦理原则。
(2)产生:为了消除盲目运用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科技成果真正造福于广大人民,面对科技发展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的冲突,科技伦理应运而生。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3)目的:科技伦理针对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应用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致力于使科技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科技运用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框
※1.科学家负有的社会责任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创造者,他们比任何人更能预见科技成果可能带来的社会成果。所以,对于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对于科技成果的应用,科技工作者比其他人负有更大的社会责任。
2.《科学家宪章》规定的科技工作者的义务
(1)要保持诚实、高尚、协作的精神;
(2) 要严格检查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受雇时必须了解工作的目的,弄清有关的 问题。
(3)要尽可能的发挥科学家的影响,以防误用科学家的技术,用最有益于全人类的方法促进科学的发展。
(4)要在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精神上协助国民教育,不要使其拖累科学的发挥。
(5)要促进国际教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6)要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人生价值。
※3.确立现代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1)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而道德观念相对稳定,使人们常常面临两难选择。
(2)一方面,一些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科技,在运用中会带来各种伦理问题。
(3)一方面,如果禁止这些新科技,可能丧失发展的机遇。
(4)为了使科技成果的运用符合人类福祉,构筑科技进步的道德轨道,需要确立现代伦理的基本原则。
※4.现代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1)科技工作者要深刻理解科技工作的意义,将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与人类的福祉相结合。
(2)科技成果的运用,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
(3)任何科技活动都必须遵守无害原则,即无损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存在于发展。不能损害人,是科技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4)科学精神是科技伦理的核心内容
※5.科学精神的表现:
科学精神是科技伦理的核心内容,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应当自觉弘扬科学精神。
(1)在价值观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体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博大情怀和崇高情操。
(2)在思维方式上,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体现在科技活动中探索、怀疑、实证、理性四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决不迷信权威,永远以事实为依据
(3)在行为准则上, 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表现为良好的职业道德。
6.科学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真理而献身。
7.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对全民族、全社会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第三框
1、生命科学的新贡献:
开发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都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新贡献。
(1)开发器官移植:解决了一些人类有史以来无能为力的难题,由此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2)试管婴儿:满足了许多不孕夫妇的生育愿望。
(3)克隆技术:使动物的无性生殖由幻想变为现实。
(4)基因工程:由传统的生命科技到现代生命科技的转折点是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将转基因技术用于育种繁殖,可以在短期内创造出生物新类型,这对于满足多种生活需求,拯救濒危动物和植物起着重要作用。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伟大成就。
2、生命科技面临的伦理难题:
(1)器官移植是否合理
(2)人伦关系的混乱
(3)人为地改变物种的遗传基因或创造出新的物种,会不会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
3、研究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实践中应信守的伦理原则
(1)尊重生命的原则,强调人的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2)公正原则,强调生命科学以社会成员共享科技进步成果为目的
(3)自主原则,强调有健全思维能力的成年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
(4)安全原则,强调转基因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增进生命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框
1.网络技术的运用带来的积极影响:
(1)网络改变着生活、改变着世界,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2)网络迅捷汇集、传递各种社会信息资源,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约了社会交往的
成本。
2.网络世界的特点
(1)网络具有参与的随意性
(2)网络角色具有可变换性
(3)网络交往具有一定的虚幻性
3.网络技术运用带来的问题:
网络生活中不文明行为的后果: 败坏社会道德,引发犯罪,损害其他用户的权利,对网络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威胁。
(1)网络安全问题
1主要有侵犯他人的__________;○2制造、传播计算机________;○3利用网络修改银行账户、盗取 ○
银行存款、设计诱骗软件,非法谋取他人财产等。
(2)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
1主要有恶意占用_______________;○2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宣传封建迷信,进行人身攻击, ○
3任意传播和接受黄色信息。 欺骗玩弄他人情感;○
(3)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4、如何解决网络中遇到的问题?
(1)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同时,还必须倚重伦理道德的力量,促使网民和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自觉遵循一些具体行为规范。
※谈谈如何倚重伦理道德的力量促使网络管理者与使用者自觉遵守一些具体行为规范。
①②③④⑤(P78一段)
(2)必须遵守网络世界的伦理原则:
①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②维护网络安全
③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④不得伤害他人和有损于社会
⑤不利用网络非法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等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第一框
1、 环境问题
(1)含义: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统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成为当代人谈论最多的话题这一的原因: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数的激增,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生态危机不断升级。
(3)表现:①环境污染区域扩展 ②资源短缺日益凸显③人口剧增、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环境负载过于沉重 ④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4)启示: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5)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在于以满足少数人私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政府在环境保护立法方面的滞后也是造成全球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因素。
③此外,某些错误的伦理观、价值观,对环境危机的出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A.片面的价值观。这种发展观把GDP的增加等同于经济发展。
提示:我们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的质与量、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B.狭隘的人类主宰论。
提示:我们应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生态价值观,在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C.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
D.科技万能论。
提示:科技万能论承认了科技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但夸大了这种作用,忽视了科技利用对资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没有看到在高科技利用、经济发展的同时,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问题,实质上也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1)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促使人们重新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视为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一个标志。
(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环境意识在世界范围内全面觉醒。
2、健全的环境意识含义、内容
(1)含义: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
(2)内容: ①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的基础。只有在掌握环境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人类目前的环境危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才能知道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何降低以至避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②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采取行动,自觉地把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保护环境。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动机和牵引器。 ③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的核心。环境伦理是关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理解、接受并遵循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
※怎样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
第二框
※1.污染、破坏环境的后果:①直接损害了污染源附近居民的利益,并可能使他们失去家园而成为生态难民 ② 破坏后代人的生存环境,损害后代人的利益③毁坏其他生命的栖息地,扰乱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提示:对于该知识可从三个方面识记,注意找准几个关键词――附近居民、后代人、其他生命。 ※2.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主体有哪些?
(1)那些违反环境法的企业,无疑要负主要责任,应当受到相应的制裁。
(2)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实际上间接支持了企业的这种行为,也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3)未能及时严格监管的政府部门,负有容忍污染、破坏环境的相关责任。
(4)未能对环境问题表示关切并敦促政府采取行动的公民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3、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同时处理好的两种伦理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1)环境正义原则(为什么要确立环境正义原则?) ①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是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
②根据环境正义原则,所有人都有权利生活在一种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环境中,有权享有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每个人都应当充分意识到并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这种权利。
(2)尊重自然原则(为什么要确立尊重自然原则?) ①尊重自然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
②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因此,人类应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③尊重自然是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和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志。
提示:对这一原则的把握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处理两种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坚持尊重自然的原则。要注意从坚持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5、环境道德规范——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1)环境伦理原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体现为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
(2)环境道德规范是人们处理环境事务时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评判其行为的伦理依据。
(3)遵守环境道德规范,要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每个人都应关心并积极改善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要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还要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使环境正义、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框
1、全球环境问题人因为以前:指的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
2、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1)
(2)
※3、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
①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能独自承担的,需要世界范围的广泛合作。
②全球环境问题,不是孤立的单项问题,而是同其他环境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群”,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一个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于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
③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既需要观念层面的及时调整,又需要在制度层面上有所作为。
※2、解决全球问题的基本原则
(1)共同但又有差别的义务原则。
坚持共同义务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应该或都有能力承担相同的义务。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充足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承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义务。②发达国家在以往工业化的过程中,曾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积累了大量财富,也制造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仍然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者。发达国家既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发达的技术,又对全球环境的恶化负有主要责任,理应在保护全球环境的事务中承担与其资金和技术相称的较多的义务。
提示:对此原则,进行理解时,务必注意“共同”、“有差别”几个字眼。对“共同”的理解是: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所有人、所有国家的共同义务。对“有差别”的理解是:实质仍然是坚持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不同。
(2)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
①国家环境主权的含义、内容。国家环境主权是国家主权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包括环境资源的享有权、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权、环境事务的管理权,以及抵制他国损坏本国环境的反抗权。 ②国家应履行的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义务:保护好本国的环境;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遵守已经达成的国际环保协议,积极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积极推动全球环保立法,创建有效的国际环保执法机制。
③坚持国家环境主权、履行国际合作义务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系。坚持国家环境主权,是解决全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球环境问题的基础;履行国际合作义务,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保障。
3、共有的家园 共同来守护
(1)国际环保合作已取得的成果。
(2)关于《京都议定书》
(1)①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它是全球第一部旨在控制温室效应,要求各缔约方共同减少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的国际性条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②《京都议定书》的达成和生效集中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保护问题上既冲突又合作的的历程。
第四框
1、可持续发展
(1)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容: ①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指维持正常的自然发展过程,保护好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及其功能,使整个系统处于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 ②社会的可持续性,是指社会的基本结构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能够使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并能保证同代人之间、不同代人之间在资源使用上的公平分配。 ③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指把经济的规模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内,在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④三者的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关键,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手段。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三种可持续性的内在统一。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
(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①为什么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环境保护不好,会使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受到破坏,限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会抵消经济发展的成果。环境保护好了,可以提高资源的再生能力,增加经济发展的资源储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同时得到实现。
②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含义: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就是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实现的途径:为此,要把减少和防止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贯彻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代际平等的原则
①为什么要坚持代际平等的原则?
含义:当代人享有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后代人同样应该享有。由于人类已经拥有迅速消耗自然资源的能力,每代人都有可能损害后代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因此,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如何公平地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公平地享受环境权益,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伦理问题。
这是选修六部分的重点考点知识归纳与总结,简洁 综合 很实用
②如何实现代际平等的原则?
A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是代际平等的重要体现。为此,当代人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应限制在这些资源的可再生速率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只使用“自然资本”的“利息”,而不使用自然资本的“本金”。
B当代人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时,要把所获得的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以力争在某种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前,能够发现新的可替代资源。
C当代人还应控制自己的污染物排放量,把它限制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3、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
(1)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
(3)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4)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①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②我们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自觉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