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10—14天可痊愈。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 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冬春季易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一、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有哪些?
早期和隐性感染患者,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后9日均有高度传染性。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空气借助飞沫传染。
二、哪些人具有传染性?
主要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腺炎患儿在腮腺肿胀的前7天至后9天都具有传染性,主要是唾液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另外有些人感染后有轻微症状或无症状属隐性感染,同样具有传染性。
三、流行性腮腺炎防治措施?
1.及时上报疫情。
2.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3.一旦儿童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入学。人群聚集的学校、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及时居家隔离,并到正规医院治疗。
4.隔离患儿直至腮肿消退为止,易感者在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30克,水煎服,连续3天。还可对易感者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作喷喉或气雾进行主动免疫。
5.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室内人口密集处可用食用醋熏蒸。
6.少吃一些辛、辣、煎炒的食品。
7.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和毛巾要消毒。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
麻疹的防治知识
一、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以前患者多为小儿,目前成人麻疹也多见,而且感染后表现症状更为严重。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柯氏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易感者感染麻疹病毒后约有90%左右发病。若无肺炎、喉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良好。患病后获得的免疫力持久,多数人可终身免疫。
二、麻疹是怎样传染的?
麻疹是由麻疹患者在传染期内通过空气飞沫播散,传染给易感者的。经多年研究,目前认为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1-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尤其是潜伏期末期和出疹早期的传染性最强。退疹期已基本无传染性。传染期内,患者的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痰尿、血液内特别是白细胞内均有病毒。当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哭闹时,病毒即随同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或小滴而被喷出,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颗粒,以后随着空气的流动迅速播散开来。如果易感者吸入了这种带有麻疹病毒的空气,即可被传染。
三、麻疹如何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患者应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
3.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注意个人卫生,不挑食,多喝水。
5.主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6.被动免疫。在流行期间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内,肌注丙种球蛋白。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
流感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二、流感如何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
风疹防治知识
春季是出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的高发季节,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和学龄前儿童,其主要表现是发热、皮疹等。
儿童密集的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是风疹的主要发病场所。本病多见于1岁至9岁儿童。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很可能造成胎儿流产、早产或出生后婴儿出现多种先天性缺陷症状,如先天性白内障等。有人估计,新生儿先天畸形中5%以上是由孕妇感染风疹引起。因此,学龄和学龄前儿童及育龄期妇女,切不可掉以轻心。
儿童、成人均可发病。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病毒存在于患者或健康带毒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患者通过咳嗽、说话、打喷嚏等方式将带有病毒的飞沫排入空气中,当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了带有病毒的空气,就可能被感染。另外,风疹患者粪便及尿中排除的病毒可污染食具、衣物、用品等发生接触感染。怀孕的妇女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也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给新生儿。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鼻咽部和大小便可排除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直接接触也可传播。
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较轻,并发症少,如没有并发症,不需要特殊治疗,完全可以在家里隔离、休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健康。有些患者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关节炎或心肌炎、脑炎及肝炎等,个别患儿可同时合并脑炎、心肌炎及肝炎等多脏器损害,需及时送医院住院治疗,才能保证安全。
预防风疹首先是实施预防接种,目前获准在我国使用的有“冻干风疹活疫苗”、“麻风二联苗”(同时预防麻疹和风疹两种传染病)或“麻风腮三联苗”(同时预防麻疹、风疹和腮腺炎三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1岁以上的儿童以及育龄妇女都应进行预防接种,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者不能接种风疹疫苗;对易感者在接触风疹5天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妇女注射风疹活疫苗后至少3个月内不宜怀孕;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风疹疫苗。在使用其他疫苗前后各1个月,不能使用风疹疫苗。预防风疹要管好传染源,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发现风疹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方可继续上课,与病人接触时应戴口罩。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
猩红热预防小知识
一、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
二、猩红热症状
典型的猩红热表现为急性咽、扁桃体炎和皮疹。起病急,骤起高热、体温高低不一,同时伴有咽痛、呕吐、头痛、全身不适等。有的出现腹痛,易误认为外科急腹。在起病后2天内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颌下、上胸,很快蔓延至腹部及四肢,严重的手掌及足底亦可累及,往往于12-24小时内皮疹由上而下遍及全身。 皮疹特点为红色弥漫性细小丘疹,用手抚摸有鸡皮样感觉。疹子密集使皮肤充血发红,皮疹之间的皮肤正常。用手按压皮疹,皮疹可消退而发白,数秒可恢复原状,医学上称“贫血性皮肤划痕”。面部潮红,而口唇周围及鼻端显得苍白,称为“环口苍白圈 ”。在皮肤皱褶处,如腕、肘、腹股沟等部位,疹子密集,且可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
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一般2-4天可完全消失,一周后开始脱皮,无色素沉着。在发病1-2天时,舌尖及边缘发红,逐渐舌光滑绛红、舌乳头绛红突起草莓,称为“草莓舌” 。
三、猩红热是怎样感染上的?
1、传染源:(1)病人:从潜伏期末至皮肤脱屑前皆有传染性。(2)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物品,如书籍、玩具、衣物等,被污染牛奶及奶制品亦能发生传播;偶然可经擦伤皮肤感染。但是经污染物品、牛奶及经破损皮肤发生传播是少见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
2、传播因子:含猩红热病原体的飞沫、尘埃及被病原体污染的衣物、书籍、玩具 、牛奶等。
四、如何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的预防重在控制传播。患者应隔离,一直到其咽拭子细菌培养为阴性。对曾经密切接触过病人的孩子,可给予复方新诺明,口服3~5天;或青霉素肌注。
五、得了猩红热怎么办
1、按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
2、将患儿单独隔离1周,室内空气要新鲜,阳光要充足,但不能使阳光直接照在患儿脸上。
3、卧床休息、保持安静。
4、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品。
5、多饮开水、果汁或糖水,以增加代谢。
6、注意口腔卫生,吃饭前后用温开水给孩子漱口。年幼小儿可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蘸水给孩子洗口腔,不能擦口腔。
六、猩红热防治知识顺口溜
乙类疾病猩红热,传播病人带菌者;感染产生免疫力,以后一般不再得。 起病急骤伴发热,咽峡炎症腭充血;全身皮疹鲜红色,退疹过后皮脱屑。 口腔周围不充血,形成白圈是持色;舌乳肿胀舌苔脱,草莓舌和杨梅舌。 对症杀菌是原则,没有疫苗可注射;预防为主是对策,健康快乐可获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
水痘防治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多发生在1~5月份,发病人群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
二、感染水痘有什么表现?
人感染水痘病毒后,通常经过两周左右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可以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便很快出现皮疹。皮疹通常首先在头部、躯干出现,逐渐蔓延到面部及四肢。皮疹起初为红色斑疹伴瘙痒,有小米粒到绿豆粒大,几小时后鼓起来,继而演变成水疱,呈椭圆形,大小不一样,一般如绿豆粒大,四周发红,这就是水痘。水痘发生在皮肤表浅部,透明,如小水珠,一天后即可以变混浊,皮薄容易破,3-4天后疱疹逐渐干燥,然后结痂,再过1-2周,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水痘多发生在身上和头部,四肢较少。从发生水痘到全部结痂,其病程时间轻的要一个星期,重的要十多天,一般水疱疹结痂即痊愈,极少留有疤痕。少数患儿可以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引起死亡。
三、水痘如何预防?
目前,水痘尚无治疗的特效药物,但只要注意护理、增强抵抗力、预防发生并发症,绝大部分患儿都会好起来的。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是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凡没有患过水痘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水痘。水痘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为1~12岁儿童接种1剂次;13岁及以上青少年、成人接种2剂次,间隔6~10周。
四、为预防水痘疫情在学校内流行扩散,学校应积极采取什么防控制措施?
(一)及时报告疫情。学校发现水痘疫情时必须及时向当地医院防保中心(科)或直接向所在地的区疾控中心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下,采取果断措施,落实相关控制工作,防止疫情流行扩散。
(二)严格隔离。学校要加强晨检工作,对发现的水痘病例要及时报告并严格执行隔离治疗措施,直至完全痊愈,方可准予回校上课,隔离至全身水痘疱疹干燥结痂脱落为止,隔离期限通常不应少于14天。病愈后凭医疗证明再上学。
(三)、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教育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多安排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卫生。
(四)规范消毒。一旦出现疫情,学校应积极落实以下消毒措施:一是对出现有病例的班级教室以及寄宿生宿舍可用用紫外线灯照射0.5~1小时或用0.5%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密封30分钟,每日2次持续一周以上;二是对桌、凳等物品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或浸泡;三是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四是注意学生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勤晒被褥。
(五)建议学生及时免疫接种。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为转变被动的控制疫情为主动的预防疫情,学校应对那些未患过水痘,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建议他们及时接种水痘疫苗,进行主动预防。
五、家长如何做好水痘患儿的家庭护理?
为有效预防并发症,保障患儿及早康复,家长应认真做好以下家庭护理工作:
(一)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二)注意保暖,用温水给孩子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因瘙痒难耐而抓破水疱,预防继发感染。对因水痘引起的发热,忌服用阿司匹林,否则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在患水痘期间,要禁用肤轻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三)若婴幼儿染上水痘,可为其套上棉手套,避免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四)多给孩子食用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食物。忌食油腻、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
(五)家庭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以切断空气传播。
(六)应遵照医嘱和学校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落实隔离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