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10期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设计、质量管理与应用研究‘
陈德胜1
姚伟峰2
冯宗宪3
(1、3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2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
内容提要:内部信用评级是基于借款人和具体债项可度量的定量风险因素和难以度量的定性风险因素的相关特征,揭示某一特定信贷由于借款人不能按照规定履行偿还债务而带来的内在损失风险水平总括性的评估指标。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框架下,作者对内部信用评级的设计和质量管理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以提高内部信用评级在专项准备金计提、资本充足率计算、贷款定价、贷款政策制定和信贷风险预警等方
面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贷款风险
一、引言
内部信用评级是基于借款人和具体债项(facili—ty)可度量的定量风险因素和难以度量的定性风险因素的相关特征,揭示某一特定信贷由于借款人不能按照规定履行偿还债务而带来的内在损失风险水平总括性的评估指标。
最早的贷款评级方法之一是美国货币监理署(oct)开发的。美国(和国外)的监管者和银行家采用这一方法评估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充分性。OCC的评级方法将现有贷款组合归人5类:4类低质量级别的,一类高质量级别的。Mingo(1998)尝试性地支持使用一种以评级为基础的内部模型方法作为OCC模型的替代,以计算防范意外损失的资本准备金,以及计算防范预期贷款损失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但与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比率8%相似,没有考虑贷款组合的多样化,每一评级级别的信用风险只是叠加以求出总的(以货币单位计算的)资本金要求。Fadil(1997)提出了内部评级的第二种相关的应用,以分配到每一评级级别的贷款为基础计算加权平均的风险评级(WARR):
Framework)中,巴塞尔委员会表示,开发内部信用评级法来计算监管资本,将是修改资本协议一系列工作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基于内部信用评级来计算资本金这一框架,将会对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水平更为敏感,同时还可以为提升银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的激励,而这与为修改资本协议而设定的目标是一致的。内部信用评级可能会包
quacy
含一些附加的复杂和非透明的客户信息,而外部信用评估机构一般不能得到这些信息;因此,通过提供可替代标准法的内部信用评级法,巴塞尔委员会希望银行将会进一步提升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和度量技术。对评级系统框架的改进正在逐渐地由提升基于风险的绩效管理(risk—basedperformancemanage-ment)与经济资本配置(economiccapitalallocation)驱动着。
由于在理论体系、风险因素覆盖、运行成本、操作容易度和分类技术、标准、结果等方面的明显优点,内部信用评级法已经成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流分类方法。不同的“违约”和“损失”定义,借款人的违约概率(PD)和债项的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预期损失(EL)、非预期损失(UL)等关键度量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在量化损失特征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的不同,可能造成度量上的不一致以及(或者)度量误差。银行基于对借款人多维可度量违约风险特征的内部评估,来计算出与各个监管资本档(regula-torycapitalbucket)相关的资本金要求,将可能导致
WARR=∑I"ie;/∑e;‘
i=l
i‘1
r;一风险评级级别(i_1,…,n);ei—i级别的风险暴露。
银行监管当局要求银行建立评估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政策、方法和程序,并对贷款质量分类制度进行抽样检查,以确保正确的贷款分类。在2004年3月发表的《新资本充足率框架征求意见稿》(ConsultativePaperonNewCapitalAde-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项目代号:00BGY043。
47
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降低银行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需求以及内部信用评级纪律、降低风险度量和管理创新的动因,以及潜在的成本是直接相关的。地增加监管资本套利(regulatorycapitalarbitrage)巴塞尔委员会对细化内部信用评级的等级结构的动因。有许多明确的限制条件,如:正常贷款必须至少有
二、内部信用评级设计的国际比较6至9个借款人等级划分,而对于不良贷款至少应考虑到内部信用评级的原则框架和分类标准,有2个等级划分;风险暴露在各等级问应有一定分不能充分体现各银行及各金融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布,不应出现风险暴露在某一等级过度集中的情况,各国银行监管当局都允许和鼓励银行设计和建立适特别是一个借款人等级内的风险暴露不应超过风险合自己的、与监管当局标准建立明确的对应转换关暴露总额的30%。因此,细化内部信用评级要求银系,并且不低于监管当局标准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行贷款质量结构均匀的、连续的自然分布。如果银
对贷款质量进行细分,首先是对内部信用评级行贷款质量较差,不良贷款占比较大,就要对不良标准进行细化,对各类贷款的风险价值和预期损失贷款部分设置更多的分类级别,即6级+N级,以值(EL)的细分,难点在于细化后的分类标准要与保证不良贷款不过分集中于某个级别,使该级别的五级分类标准建立明确的、元障碍的对应转换关系。风险暴露不超过风险暴露总额的30%;如果银行贷这种对应转换关系要能体现细化后的内部信用评级款质量较好,不良贷款占比较小,只需对较少不良与五级内部信用评级之间的风险价值和预期风险损贷款设置两个级别,即6级+2级。内部信用评级失值的衡量。内部信用评级级别设置的多少与银行设计的国际比较如表1。
表1内部信用评级设计的国际比较国家(地区)或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日本
韩国
内部信用评级
四级:未受损失的贷款、低于标准的贷款、有问题贷款、遭受损失的贷款。四级:正常类、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
五级:正常贷款、预防性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预估呆账。
七级:低风险贷款、满意贷款、一般风险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
损失贷款
八级:特优级、优上级、优良级、满意级、特别注意的贷款、标准以下的贷款、有疑问的贷款、有损失的贷款。
八级:最优、较优、正常、观察、特别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中国、泰国、中国香港五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汇丰银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
美洲银行
十级:一级(特优级)、二级(优秀级)、三级(优良级)、四级(正常级)、五级
美国排名前50名银行(满意级)、六级(一般关注级)、七级(特别关注级)、八级(次级)、九级(可
疑)、十级(损失)
巴塞尔委员会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十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
十二级:一级(正常一级)、二级(正常二级)、三级(正常三级)、四级(正常四级)、五级(正常五级)、六级(正常六级)、七级(关注一级)、八级(关注二级)、九级(次一级)、十级(次二级)、十一级(可疑级)、十二级(损失级)。
概率(PD)的测算、数据的收集和信息系统、内部信用评级的使用、内部验证、信息披露九个方面较为完善的最低标准。对银行定期得到财务信息时的评级更新做了特别的要求,正常借款人内部信用评级频度通常为90天,对于财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内部信用评级频度则为30天,保证评级(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和每个等级风险测算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美国监管当局通过《关于对金融机构负债、投资和或有负债进行分类的法令》和《资产分类的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内部信用评级过程中,一定要对用来评估未来债务人财务状况和资产流动性的因素和指标进行定义,决定使用内部信用评级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资料的办法,确立一个反映按比例考
三、内部信用评级质量管理的国际比较
质量意味着内部信用评级能够充分、准确地揭示贷款的实际风险状态,对银行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信贷风险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内部信用评级质量管理主要依靠金融机构主动自觉地建立和实施。监管当局制定出一般性的分类标准,供金融机构参照执行。银行、社会中介机构及监管当局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稽核对分类方法、程序、频率和结果做出评价,保证内部信用评级结果客观公正。
巴塞尔委员会鼓励银行建立并推行与银行业务的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相一致的内部风险评级系统。对内部信用评级提出了信用风险的有效细分、评级(分类)的完备性和完整性、评级(分类)系统和方法的改善、评级(分类)系统的标准、违约
虑要素的状况的计分办法和一套内部限额体系,被考虑的主观因素不能超过50%,保证各种要审查的因素权重和比例清晰明显。
中国监管当局通过《内部信用评级指导原则》要求银行直接采用规定的内部信用评级标准,或从自身风险防范和信贷管理需要出发,制定与规定的标准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内部信用评级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判断为主的原则,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真实、全面、动态地反交易的具体细节,或者评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风险指标,该指标结合了借款人与特定交易的双重特征。银行在这方面所做的决策最显著地反映在银行所采用的评级维度。在某些情况下,银行可能会选择采用多个评级维度,此时,同样的贷款或风险暴露在每个维度上都会得到一个评级。评级维度的选择,又将会指导银行选择在等级评定时所使用的具体评级标准。绝大多数都采用了一个明确的债务人维度,即它们会评定出一个等级,而该等级主要反映了借款人对其所有债务发生违约的风险。银行明确地考虑了交易风险。这一点可能会通过一个单独的债务映贷款质量,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中国香港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分类标准,要求所有的银行都要制定内部信用评级的政策和程序,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必须能和金融监管局的体系相互转换,按季向金融监管局报告贷款类别,包括每一类贷款中的十个最大的客户,以尽早查明问题贷款的情况和信贷资产的发展趋势,促使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贷款,为呆账准备金提取提供依据。
为了保证内部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各国银行监管当局都要求银行建立有效系统来检验内部违约损失率(LGD)测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内部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和精度测试,不断地根据内部信用评级的结果与贷款实际风险程度和实际损失情况进行反馈和对比验证,找出偏离的程度及产生偏离的原因,定期地对内部信用评级标准和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正,缩小偏离程度,以更加真实地反映贷款风险的实际状况,提高内部信用评级的质量。
四、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结构影响因素
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结构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等级的数目;系统的着眼点是借款人、债项,还是这两种都包括;等级评定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对定量和定性因素的依赖程度、对诸如计分卡(Scorecards)之类统计工具的使用、将信用风险缓解技术包含在评级过程之中;评级信息的运用范围以及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政策。
(一)等级数目与分布
银行所使用的正常资产(PerformingAssets)的等级数目平均为10个,其中包括了“辅助”等级,即采用“+”或“一”标记来对部分或全部等级所作的微调,等级数目的变动范围在2至20之间。不良贷款的等级数目平均大约为3个,其变化范围为最多有6个、最少有0个。最高有30%被评级风险暴露落入某一单个等级或几个等级之中,可以表示一个功能良好的评级系统对贷款组合不同风险的区分能力。
(二)借款人与债项评级
银行评级系统结构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评级在多大程度上关注借款人(即债务人)的特征或者
(三)评估风险的过程
由于缺乏信用风险数据、需要对每笔信贷进行processes);主要依赖ex—
judgement—basedprocesses);基于专家判断的basedonexpertjudgement)o在3内部信用风险4
49
维度来具体实现,该维度同时反映了债务人与特定交易的双重特征。银行采用包括借款人与债项两种等级的二维评级系统,对于同一借款人的不同贷款,其债项等级可能是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些贷款在抵押品、优先级别以及其他的结构特征上存在着差异。在一些情况下,债项等级是基于相关的借款人等级,并对该等级进行明确或隐含地调高或调低,从而反映出具体交易的特征。还可以评定“违约损失率”等级,明确地评估每笔交易在发生违约的情况下可能会有的回收率。所有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信用风险管理、等级评定、提取贷款损失储备金、内部盈利性分析、资产组合管理、产品定价和资本金配置时,都明确地考虑了第三方担保、抵押、期限以及债务的优先等级等债项特征。担保可以有效地将风险转移给担保人,抵押可以降低损失程度/风险暴露水平。大多数银行在等级评定时没有考虑损失的变动性或者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单独评估,以及需要专业判断,信用风险的基本风险因子(即各个借款人及其债项的信用质量)更加难以度量和标准化。关键度量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在量化损失特征时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和数据来源,代表了度量上的不一致性,以及(或者)度量错误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判断依据可以将评级过程分为三类:基于可以进一步被转换为相应的信用等级的违约概率模型、信用评分模型等统计方法的评级过程(Statistical—based于统计违约、信用评分模型或或其他客观的财务分析,部分基于专家判断的评级过程(Constrainedpert评级过程(Processes估计违约概率PD时,大致有三类相关的信息:财务报表、公司债务和股权的市场价格,以及对公司前景和风险的主观评价。财务报表反映的是过去已发生的事件,而市场价格则是前瞻性的。因此,至少在理论上,价格包含了诸多投资者的综合观点和预测。行业部门、借款人所在地以及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等因素明显影响着违约概率。【6评级与运用流程如图1所示。
等级运用
等级评定
在评级时考虑的因素
书面的/
财务分析行业分析财务数据质量外部评级分析工具/模型公司规模/价值管理层
债务条款/LGD其他方面
额度/信用评估由最初评级人员不断进行评估;对每一客户关系进行定期评估:旨在评估盈利性与财务状况;
通常由批准贷款的同一部门来执行。
监控过程
每季度进行一次,仅仅关注于当前或潜在地可能出现问题的贷款.旨在以最低成本找出改善或收回贷款的最佳路径.主要由贷款批准机构来执行.其他机构也可能参与。
贷款评估
正式的因素,主观/非主观的因素,评级
人
人员自身的经验与判断
级
或者信贷
终的等
理以及/
评定最
户关系经
政策)
评级,客
照银行
议的初始
程(按
风险评级
评级标准
贷款批准过程中建
批准过
定量l投资组合的监控,贷款损的损l失准备金分析.贷款/商失特I业额度定价与盈利性分
征
I析.内部资本金配置。资l本收益分析。
总体I评估客户关系的盈利信用I性.评估评级人员的有
质量l效性,管理与监控要特征I求.贷款评估的频率。
根据随机抽样来评估放贷与监控的充足性,抽取的样本更多地来自于较高风险的贷款.贷款评估决议是“最终的意见”。
如果持续出现不一致,将
会对最初评级人员造成负面影响。
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与运用流程图
(四)信用评级的时效“针对某一时点”的评级与“针对整个经济周期”评级有效的时间跨度为1年、3年至7年,或评级的损失特征相对应时,存在着潜在的不一致性。
Hori-者为债务的期限。采用1年期时间跨度(Time五、内部信用评级的应用
zon)是基于财务报表年度周期(银行以及借款随着内部信用评级的演进和发展,各国对内部人)、对评级进行内部评估的频率、在一般情况下1信用评级的应用由初期的不良贷款认定、信用风险年期以上的业绩预期具有不确定性等方面的考虑;衡量,逐步发展到专项准备金计提、资本充足率计采用较长期时间跨度是基于与客户的长期关系、以算、贷款定价、贷款政策制定、信贷风险预警等领及需要对交易的整个周期进行分析等方面的考虑o,域。
(一)专项呆账准备金计提在“针对某一时点(point—in—time)”的评级
过程中,内部信用评级反映了对借款人的当前状况,内部信用评级只对专项准备金计提提供依据。以及(或者)在所选定的时间跨度内最可能的未来监管当局对专项准备计提的标准是银行计提专项准状况所做出的评估,在整个信用/商业周期中,内部备的最低标准,准备金比例的计提通过对各类资产信用评级会随着借款人财务状况的变化而改变。“针历史数据的损失额和损失概率统计分析得出,并经对整个经济周期(through—the—cycle)”的评级过过压力测试,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数据可以程则要求基于最坏的情形,即商业周期谷底来对借随时验证调整,以达到最准确地反映银行预期风险款人的违约风险做出评估或通过对未来各种可能的损失的程度。表2显示了专项准备金计提比例设计情形的违约概率进行加权平均来达到这一点,借款的国际比较。人评级在整个信用/商业周期中倾向于保持不变。将
表2专项准备金计提比例设计的国际比较单位:%
图1
类别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中国
O
2
美国
O一1.55—1020—3550—75100
俄罗斯
1
韩国
0.5
2
印度
O一2.5
5
匈牙利
0O一1011—3031—7071—100
泰国
122050100
菲律宾
252550100
印尼
1
马来西亚
1.5102050100
102050100
3.51050100
20一一3040一一60
100
1550100
1020—100100
资料来源:蚋州.his.org
专项呆账准备金是按照不良贷款内在损失程度
的风险权重计提的准备金,反映的是评估日贷款组
合的内在损失,不计入资本基础的,要作为资产的减项从贷款总额中扣除。专项呆账准备金的变动与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直接相关,而与贷款组合的总量变化无直接关系,可以弥补普通呆账准备金的不足。美国的商业银行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是全范围的,但可以按照监管当局确定的最低参照比例自主确定专项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数量。中国的商业银行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根据《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指引》和《内部信用评级指导原则》制定的参照比率提取专项准备金用于弥补专项损失,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范围为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
(二)资本充足率计算
资本充足率是内部信用评级应用的重要领域也是全新的领域,同时资本充足率也对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的体系和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允许银行使用内部信用评级法(IRB)确定资本充足率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内部信用评级法对贷款分类的条件要求涉及许多方面,其核心是内部信用评级数据的质量。银行若能满足技术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标准,就可将自己测算的借款人资信水平或贷款偿还可能性的估计值转换为潜在损失,并依此计算出监管当局规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内部信用评级的应用就在于违约损失率的计算。在银行采用内部信用评级初级法时,违约损失率由各国监管当局确定,内部信用评级在确定违约损失率的作用只在银行使用高级法时才能充分、直接显现出来。因为高级法中的违约损失率由银行自主确定。
(三)贷款风险定价
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风险定价方法根据分类的结果确定贷款风险价格系数。对贷款进行合理的风险定价取决于内部信用评级的细分,实现细分的内部信用评级可以把贷款风险价格区别为若干个层次和档次。
(四)信贷政策制定
信贷政策是银行管理和控制信贷风险的集中体现,而且对信贷风险的最大承受能力、风险管理边界、最大预期损失程度做出明确、合理和统一的规定,内部信用评级是各国银行通过信贷政策确定各项风险管理要求的依据之一。
(五)信贷风险预警
在没有实行内部信用评级的银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依据企业财务报表、经营管理、银行账户、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方面的信贷风险早期预警信号进行预警和识别。这些早期预警信号,与借款人发生违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银行贷款按期足额偿还有间接关系,但不如内部信用评级的各
种风险判断因素对信贷风险的识别更为直接和直观。因此,通过内部信用评级的结果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系统,能够真正起到预警的作用,为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及时提供风险程度和风险部位,使银行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控制风险的决策,使用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控制和化解措施。
由于内部信用评级应用需求的日益广泛,对内部信用评级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在内部信用评级应用比较好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已由初期的五级分类细化为十级以上;内部信用评级的频度也由一年或半年一次提高到90天、60天甚至是30天一次;内部信用评级的范围仅对内部信用评级,逐步扩展为除银行的信贷资产之外的股权资产等投资类资产以及表外资产等进行等级分类。参考文献:
[1]willi锄Treacy
andMarcCarey,CreditRisk
Rating
at
Large
U.S.Banks,FederalReserveBoard,
November1997.
[2]Mingo,J.J.,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FederalReserveStudyofcreditRiskModelsatmajorBankingInstitutions.[R]PaperPerentedattheBankofEnglandConference
on
CreditRisk
Modeling
and
RegulatoryImplications,LondonSeptember21—22,
1998.
[3]Fadil,M.W.,ProblemswithWeighted—
AverageRiskRatings:APortfolioManagementView.
[J]Commercial
LendingReview,January1997,pp.
[4]CorePrinciplesforEffectiveBankingSupervi-sion,[R]BaselCommittee,September1997.
[5]theNewBaselCapitalAccord,CP3,BaselCommittee,[R]April2003.
[6]PrinciplesfortheManagementofCreditRsik,[R],BaselCommittee,July1997
[7]wiui锄B.English,William
R.Nelson,
BankRiskRatingofBusinessLoan,Workingpaper98,WahingtonBoardofGovernmentoftheFederalReserveSystem,November,1998.
[8]Bovenzi,John
F.,Jarne
A.Marinoand
FrNK
E.Mcfadden.”CommercialBankPrediction
Models”,[D]Economic
Review
68(November
1983):45—55
[9]www.bis.org
(编辑校对:余朝锡李金发)
51
23—27.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设计、质量管理与应用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德胜, 姚伟峰, 冯宗宪
陈德胜,冯宗宪(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 姚伟峰(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
经济问题探索
INQUIRY INTO ECONOMIC PROBLEMS2004(10)5次
参考文献(9条)1.查看详情
2.Bovenzi John F;Jarne A Marino and FrNK E. Mcfadden. " Commercial Bank Prediction Models 19833.William B English;William R Nelson Bank Risk Rating of Business Loan 19984.Principl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sik 19975.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CP3 2003
6.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 1997
7.Fadil M W roblems with Weighted Average Risk Ratings: A Portfolio Management View 1997
8.Mingo,J. J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tudy of credit Risk Models at major BankingInstitutions 1998
9.William Treacy;Marc Carey Credit Risk Rating at Large U. S. Banks 1997
引证文献(5条)
1.陈晓阳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我国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期刊论文]-中国国情国力 2010(3)
2.李晓丹.龚雪 新巴塞尔协议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期刊论文]-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1)
3.于瑞峰.任艳敏.王雨.刘丽文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信贷风险评估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7(3)4.冯启德 新巴塞尔协议视角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5.陆捷 商业银行对造船融资业务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Periodical_jjwtts200410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