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老子道德经心声》
空海(惟传)法师 讲述
-序 言-
本系列《老子道德经》课程内容,值得大家重新归零、重新认识。
老子是在历史上咸少为一般人所熟悉,也很少被正确理解的人物,导致他在人间所留下来的智慧、无尽宝藏,很少人能够真正的得到。这一套《老子道德经心声》课程,是2002年的1月到5月期间,在台北「中鼎菩提社」所讲述的。
《老子道德经》通常在一般大学、研究所的中文系、哲学系或是宗教系,才有开设这一门课程,由于其内容是相当高深,因此空海是以研究所课程水平在讲述,在课程中也配合「幻灯片」辅以解析,期以透过比较白话、易懂的语言,去理解老子所要告诉我们的「无上甚深微妙法」。
很多人错认为老子是在谈空说玄,是修道的人、是道家、是炼丹者…,其实是没有正确理解老子是「何许人也」,误认老子讲的是玄学、不切实际。事实上,这些批判都是很严重的误解、曲解。为什么会有这样呢?因为《老子道德经》的内文含有很深奥的义理,而且是在叙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亦即佛陀所谓的“涅盘智”,诠述什么是「无为法」?什么是「无为的世界」?什么是「法界」?什么是「空」?其差别只是在于老子与佛陀二人所使用的语言、名称不同,然而一般人就是无法理解老子所讲的。
今天空海有此殊胜机缘得以了解老子《道德经》的深义,体认到《道德经》是在人世间难能可贵的珍贵宝藏、高级智慧。如果我空海明确有此认知,却不呈现出来跟大家分享,真的是觉得太可惜。当然。我也知道一旦讲述出来之后,很多人又会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把老子是界定为外道,而不愿意归零、重新认识《道德经》。针对认知这方面的差距,我也是抱持着随缘的态度。对空海而言,于一切众生是无所求,我只是把所知道的世间珍贵智慧法宝,毫无保留的呈现与有缘人结缘。
对《老子道德经》的深义要有所真切理解,人生必须要经历过相当深的历练,该经内容都是在叙述人生相当高深的经验跟智慧,而且对于世间人、事、物的观察也需要很敏锐。但是此种敏锐与世间的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是了无相干的。设若以世间的世智辩聪、小聪明去观察,你会越觉得
自己很厉害。假如开启了智慧眼,去看懂这一部「大地风云经」、活生生的佛(活)法、活生生的真理,你是越看、我慢越小,而且身、心会很柔软。
其实老子是在阐述佛法的精髓、核心,所介绍的就是「道」,我们要体道、悟道、行道,事实上是帮助我们去了悟「无上甚深微妙法」。空海所言是真、是假?也希望大家不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要带着成见,好好重新归零、重新认识,鼓励大家去求真求证。
空海所了解的老子是没有任何名利心,而且也没有任何的虚伪。从《老子道德经》里面所吐露出来的,字字是真言、句句是真理实相。当我反复再深入研读,感受到老子所展现的身心是非常柔软,没有任何的我慢、我是、我能。在这个世间,要展现「无我」,不是用嘴巴讲的,要真正做到「无我」的人,不多啦!像老子所展现的这般心境,也就只有释迦牟尼佛、耶稣可以与他比拟。
老子直接叙述宇宙的真理、实相,就是宣说「三法印」及「空」,尤其偏重在「无为法」,以及「涅盘智」方面的解析,如果大家能够深入而客观去了解,会发现他是更加以补充叙述佛陀所谓最深奥的「涅盘智」方面。老子对于「无为法」,以及超越所有二元对立的「涅盘智」,解析得非常清楚,只是他所谓这方面的智慧是超越一般世间人的思维范畴。
佛陀也希望众生「先知法住智」,先清楚了解「世间法」的真理实相、世俗谛,进而不断净化我们的身心、开启我们的智慧,然后即可体悟何谓「涅盘智」。由于老子所留下的《道德经》只有五千言,出招可是相当干净利落,所讲出的讲话就是如此简洁。事实上,老子所叙述的是偏重在「无为」与「涅盘智」,然而这方面是超乎一般世间人的思维范畴,虽然很多人钻研《老子道德经》,但是内文里面的真正精髓所在,一般人还是不容易深切体会。
以空海的经验而言,真正要体会《老子道德经》的深义,除了要有《阿含解脱道次第》的课程基础,另外,一定要去实修、实证。而且当你的闻、思、修、证越深入,人生的历练、体悟越深切,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子所展现出来的境界,就会越加震撼与钦服。老子是世间极少、极难得的“真人”,没有任何的虚伪、名利心,也没有任何「我慢」去伤害任何人,他所展现的就是「与『道』合一」、「无我、无私」的精神,就像「太阳」把智慧散发出来回馈世间,但是没有任何的抓取、任何的我慢。
老子是传授最高级的人生智慧、人生哲学,是最高级的「人生艺术」,我们要打开智慧眼,才能够看到《道德经》里面的精髓。仅有短短的五千言,字字是真理,句句是真话,没有一句赘言,
真是世间很少有的「真人」。
空海所了解的世间「真人」之中,佛陀是其中之一。贪、瞋、痴、我慢全部止息的阿罗汉,也是「真人」。耶稣是真人,六祖、永嘉大师也都是世间极少有的真人。真正的「真人」,是内心所有贪、瞋、痴、我慢止息的人,没有我是、我能,展现出来的就是无限的慈悲、无限的智慧,他不会去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伤害任何人,也不会去排斥任何人,有的就只是把真理实相讲出来,跟有缘人分享。
在此向大家简介《老子道德经》,如果你们觉得不错,很想进一步去了解,就欢迎大家把这一套VCD课程,好好多看几遍。对空海而言,无得亦无失,无所得、无所失,我只是把此真理实相、世间高级智能的无价珍宝呈现出来,跟有缘人一起结缘、分享,请大家有耐心多看几遍。
-导 读-
一般人对于「道」,都有太多的解释,包括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道」,跟老子所阐述的「道」,其实也都有很大的出入。我们平常说要修道、得道、证道,但是「道」是什么呢?如果没有清楚明了「道」是什么,如何「得道」?怎么「修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很清楚知道“道”是什么?才能够正确的去修道、体道、悟道、而行道。
然而,佛陀、老子、耶稣三位,在解脱道上所诠述的角度,有何相异之处?举例而言,如果以修行迈向解脱自在的起点及终点来讲,佛陀是从「有为法」、「世间法」方面让大家了解,一步一脚印的协助大家,如何逐步深入、逐步上来。佛陀主张「先知『法住智』」、「后知『涅盘智』」。「法住智」就是中、下方面的「有为法」、现象界的一切。当了悟、体证「三法印」之后,才能体证「涅盘」、「无为」、「空」。
老子呢?所诠述的角度是从上往下,着重在比较高、比较玄、比较上的「道体」方面,或许有人会认为老子是老子、佛陀是佛陀,两者好像不一样;「道」是「道」,我们修道人跟老子、佛陀所讲的,应该是不一样。
事实上是一样的,会认为有所差异是与人们的体悟、体证有关。包括佛陀、老子、耶稣他们所指向的目标也都是一样的,只是佛陀是引导大家从「有为法」,一步一脚印的逐步上来;而老子一开始就讲很高深的「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但是,要如何才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呢?老子在这方面没有阐述得很清楚、很详细。真正要达到老子所谓「得道、悟道、行道」的境界,相当不容易啊!然而佛陀所宣说的,是要大家一步一脚印的这样上来,到后来就可以体证到「涅盘」、「无为」、「空的」世界。事实上,这些也都是老子所阐述「道」的世界。
然而,耶稣又是从哪个阶段开
始讲起呢?是从中间开始讲。耶稣宣扬博爱,这是「道」的「用」,老子是诠述「道」的「体」,「体」是很玄、很妙的,也就是佛陀所讲的「涅盘」、「无为」、「空」,甚深、极甚深,就是这个「体」。
耶稣是从中间阶段开始阐述的一个「用」,而佛陀是从基层阶段开始讲,从现象界的「相」诠述,让众生了悟现象界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的实相-「无常」、「无我」,然后让众生有一个离系的力量,站在比较超越的高度空间来看,就能够体证「甚深极甚深」-涅盘、无为、空。
所以,其实他们三者都在诠述一体相同的理念,从「体」、「相」、「用」三方面都包含,只是有的「从头」、有的「从尾」、有的从「中间」开始。而我要从哪里开始讲起呢?因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包含黑跟白,所以我黑、白都一起讲。
以上是一个概略的论述。事实上,要讲述这些蕴含深刻智慧的论点,一定要来到超越宗教的立场,才能够看懂老子所阐述的深义。佛陀、老子、耶稣三者所讲述的论点内容,有何不同之处呢?其实他们所诠述的都是相同的,只是他们所运用的语言不同而已。
佛陀用「空」、「法界」的名称来形容,老子是用「道」的名称来形容,耶稣是用“上帝”的名称来形容。希望大家一开始就能够全部归零,把过去所听闻到的观念知见,全部统统放下。如果是以过去的知见来听闻此系列课程,你会听不懂得,也没办法接纳我们从超越宗教的立场所诠述的珍贵内容。
-老子与佛陀的诠述方式有何差异点-
「道」是什么?如果没有体证「道」,就没办法「得道」。我们说要「得道」,必须先清楚了解「道」是什么?我们这里所诠述的,不是从文字上、不是从宗派上,也不是从哲学、从思想上,而是从「实相」上面来论述。「实相」是没有任何宗派、宗教之分,「真理」也是没有宗派、宗教之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以超越宗教、宗派的立场来看。
佛陀把修行解脱的终极目标,以「空」跟「法界」形容,就如《心经》《金刚经》《永嘉大师证道歌》所阐述的境界即是。
老子是直接从「道」方面开始讲述,佛陀知道要如此直接契入是相当不容易。老、庄思想很早在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真正能够体证「道」-体道、悟道、行道而得道,依《解脱道》、老子所讲的「道」,去实修实证,到达解脱自在的人,不多啊!为什么?因为老子对这个成道的阶梯过程,没有很详细的阐述。《道德经》内文只有五千言而已,那时候老子就想说「时间差不多了!我没办法讲得很详细!」所以只有讲重点,其它的就看众生的根器、根性。
佛陀
讲经说法四十余年,就是全部把这些次第步骤都宣说出来,而且又着重在前面的阶段。佛陀知道要一步一脚印逐步的走上来,到后来就能够「体道」了。所以,为什么《阿含经》在涅盘、无为、空方面讲述比较少?因为当你一步一脚印逐步上来,自然就能够到达、体证到。如果没有一步一脚印的修证上来,光是在那里「空啊!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道啊!」讲了一大半辈子,还是不知道何谓「道」。
佛陀着重在「相」的诠述,老子着重在「体」的诠述,耶稣着重在「用」的诠述。「相」方面,佛陀归纳出「三法印」、「四圣谛」,还有三十七道品。要体悟「相」,然后到达涅盘界,必须有次第、步骤,三十七道品就是告诉众生如何逐步深入。
老子直接讲述「涅盘、无为、空」的「道」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正要读懂《道德经》的深意,是非常不容易。内文的每一个字都可以看懂,但是却没办法真正体悟老子所讲的「道」,纵使是大学院校的国文系、哲学系教授,精于诠述老子的「道」,很会讲述、很会解析,还是无法真正了解、体悟老子所讲的「道」的深义。
也许有的人会很不服气,但是除非经过实修、实证,了悟生死大事,得大安心大自在的解脱者,才能真正了解老子所阐述的「道」,否则只是从文字、从思想、从哲学、从名相上面解析,还是无法真正体悟。
佛陀更是体悟到「涅盘、无为、空」是甚深极甚深,因此放在次第步骤的最后面再以解析。如果是根基、根性成熟的人,当然可以直接与之讲述甚深之妙法,但是针对一般人,还是协助自「有为法」逐步有次第的深入。
老子所讲述的「道」很深、很玄,他是直接契入「无为法」解析,而佛陀是以三十七道品的「有为法」,协助大家逐步深入,带领众生到达「无为」的世界-涅盘、无为、空,但是只有四果阿罗汉才能够体证到「涅盘、无为、空」。虽然老子与佛陀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述,但是他们所指引的目标方向却都是相同的。
-老子与耶稣的诠述方式有何差异点-
耶稣直接阐明大自然、「道」、宇宙所展现出来的「用」,着重在「博爱」方面的诠述。引领着众生慢慢体会大地、大自然,对我们无条件、无所求的承担与奉献。大地任我们踩踏,也养育着我们,都是展现「博爱」的精神。不管世间人如何的兴起争端、争执,不管阿富汗跟美国怎么对立,太阳都是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不管巴勒斯坦人或以色列人再怎么争吵,太阳也都是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
法界、大自然所展现的「用」-博爱,是如此无我、无私的普爱一切众生,这是诠述道的「用」,耶稣是着重在诠述「道
」之「用」方面的解析,希望众生了解整个法界、大自然「博爱」的精神,体会到「道」、上帝的伟大,然后回归上帝、回归主怀。
老子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体道、悟道而行道,最后就是与道合一。佛陀更是希望大家自依止、法界依止,回到涅盘界-涅盘、无为、空,而解脱自在。
-老子、佛陀与耶稣-
因为他们三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位是生长在不同的时空背景,虽然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但是这三位都是善知识的代表,他们的手指都指向同一个月亮。如果从语言、文字上面区分、解析,就会认为老子是老子、佛陀是佛陀、耶稣是耶稣,他们是不同的。我是基督教的,你们是佛教的,我们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于是就不断的见诤或是排斥。这是因为众生没有深入体会到他们三位所指引的方向是相同的,就是「道」、解脱自在的涅盘界。
-前言-
空海讲述这一门《道德经》课程,是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体会老子所阐述的「道」,当你真正去认识这些「道」,进而体道、悟道、而行道,才能够算是真正的「得道」。得道,一定要先体会何谓「道」,如果没有正确清楚的了解,怎么修?!「道」不是以「有为法」修出来的,如果你对「道」的认知是错误的,用再多的「有为法」去修道,或是躲在深山里面修道,修到「金光闪闪」出来,仍然是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
除非是一位真正彻悟、解脱自在的人,不然你的苦、你的不安还是存在。「道」是要透过你的体悟、认知,求真求证、了悟实相之后,进而「与道合一」,才叫做「得道」。孔子讲过「朝闻道,夕死可也」,是真正对「道」有相当的体会,知道「道」的珍贵。
我们一生一世所在追求的,最终都是为了要解脱自在,如果没有听闻过真正的「道」是什么,你的苦、你的不安,都还是存在。不管你在世间有多高的成就、多高的名利、多么有钱,或是官位有多大,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还是存在。不管你多么有学问、得几个博士都一样,只要没有了悟生死大事,你的苦、不安都还是存在的,设若现在法界因缘让你必须面临死亡、命终的时刻,也会死得很不安、很不甘心。
但是,如果你是「朝闻道」,真正了悟「道」是什么,就「夕死可也」。因为了悟生死大事,得大安心、大自在,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才能够「朝闻道,夕死可也」。
希望大家能够「归零」,我会尽量协助大家早日体道、悟道、行道、而得道,如果大家真的能够身心柔软,不带着过去的成见,重新求真求证,你随时都会有很大的震撼与体悟,也是佛陀所讲的「不待时节因缘」。
我在大专时期、民国66年(1977年)就急欲要了
悟生死大事,不断的探讨生死之谜-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如何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如果生死大事未了,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都存在,当时在学校的课业方面都是应付应付,认为跟开智慧的关系不大,可以过得去就好了。因此一直不断阅读自己喜欢看的书,以增长智慧、开拓心胸、视野,另外也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阅读有关禅宗、佛教方面的书籍,《圣经》也都有研阅,也接触过「一贯道」,包括《老子道德经》也都有在研究。
当时以为看懂了,还错认为老子所讲的不够理想、是不对的,佛教所讲的才是正确的,而且还会引用《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的角度诠释,认为《道德经》的内容不够理想…。直到民国76年(1987年)又再看一遍,仍然觉得佛教讲的比较高深、比较好,《道德经》的内容还是不够高深、不够理想。
到了民国88年(1999年)9月之后,因为一些因缘的转变,重新回过头来研读《阿含经》,又购买一些新的书籍来阅读。当时,认为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求证我所证悟的,为什么我的体会跟一般人所讲的不一样呢?包括以前我所听到的「道」、看到的「道」,怎么会有这么悬殊的差异呢?
当重头开始再看《老子道德经》,越看就越法喜,才真正体会到老子所讲的很深、很妙、很玄,从中看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在这短短的五千言里面,因此对老子非常、非常的佩服。当然,对佛陀一样非常佩服,对耶稣也是一样佩服 。
在民国88年(1999年)8月以前,表面上感觉他们好像相同,但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在民国88年(1999年)9月有所体证之后,重新再来看就不一样了。因为那时候就是归零去求证,归零再重新去看老子怎么讲?佛陀怎么讲?耶稣怎么讲?结果发现太妙了!
中国的《老子道德经》,竟然蕴含这么好的智慧结晶,但是因为其经文内容很深、很玄,真正能够体证经文里面所讲的深义的人不多。再加上中国有道教、道家的法脉,事实上目前道家、道教所在修、所在用、所体会的,很少、很少是老子所讲的「道」。大家把老子变成是超级一个神,把老子想象是成就一个大仙,这些都不是老子所讲的体道、悟道、行道、得道的「道」。
让我们重新归零,来看看老子所讲的「道」是什么?
-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就已经把整个「道」的玄妙、「道」的体,全部诠述出来了。如果各位有《阿含解脱道
》次第的闻思基础、参加过几次禅修,现在又能够归零来听闻,所体悟的会更深入,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体证。
事实上,这些解脱者、大智慧者他们所指引的,都是相同的解脱道,如果没有听闻过《阿含解脱道》次第课程,是第一次来听闻的,也没关系,希望大家能够真的归零。「归零」不容易啊!要把我们过去的知见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成见统统放下,一样也是能够很快就体悟老子所讲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从另一个名称来讲,可以称之为「空」,也可以称之「无极」,要称之是「法界」也可以,要称之为「上帝」也可以。《阿含解脱道次第》提到「空本无名」,「道」所讲的就是「宇宙本体」,佛陀是以「空」、「法界」名称来形容;中国的儒家、还有《易经》,是以「无极」来形容;耶稣就用「上帝」,穆罕默德就用「天主」来形容,这些都是一样的。
问题是有没有真正体悟到,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在名相上面见诤。如果没有真正体悟到,在文字、名相上面看,每一个字好像都不一样,但事实上「空本无名」、「道本无名」,实相的存在本来就没有名称,是人类为了沟通方便,包括「名可名,非常『名』」,意思都是一样。本来就没有名称,只是一个实相的存在。
「『道』可道」的「可道」是透过言语或是文字的叙述,那些开悟者、解脱者透过实修、实证之后,协助我们了悟本来没有名称、本体存在的「道」,这些都只是语言、文字而已,本来就是一个「指月的工具」。虽然这些语言、文字及经典可以描述「道」,但那些都不是真正存在的「道」。语言、文字、经典都只是「指月的工具」,不是「月亮」的本体。一开始,观念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请大家不要执着在「指月的手指」上面,要直接去看到「月亮」,要直接去看到真理,要直接去看到实相。
「实相」本来是没有名称-「名可名,非常『名』」,「名」是现象界,「道」是宇宙本体。现象界的一切也是一样实际的存在,可以看得到的现象界,「可名」就是可以用名称去诠述,一样都是以言语、文字、经典-「名可名」。但是,不管再怎么称呼,都不是真正存在的实体。
「常『道』」是「本体」,经文的第一句话开宗明义揭橥,就是着重在宇宙本体。以「本体」而言,佛教是着重在「空」的论述。「名可名」是着重在物质、色界方面,亦即现象界的论述。不管是称为「空」、「道」,或是「名」、「色」,人类的语言、名称都只是为了沟通的方便,是协助我们去看到实体,不要执着在「指月的手指」,因为这些语言、名称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
就好像苹
果的名称,你可以称为apple,称为“林檎”(日文)也可以,但是不要执着在名称上面。像以前语言不通的时候,明明日本人是讲“林檎”(日文),你怎么讲「苹果」呢?!变成在语言、文字上面见诤,众生常被语言、文字、经典区隔,导致看不到实际的存在。以上是举出肉眼可以看到的物品为例,但是如果讲到「道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就更深、更玄,更不容易体会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不要执着在经典、语言、文字相上面,要直接去看到实相的存在。真正的解脱者、真正的大智慧者,他们并不是因为按照某部经典去修、去证,然后大彻大悟的,他们都是看到宇宙本体,以及现象界实际的存在,也就是法界、大自然的一切现象,然后体悟到整个宇宙、大自然运作的法则,佛陀归纳出来就是所谓的「三法印」。
老子一样也有归纳出来,只是没有像佛陀叙述得那么详细而已。虽然老子讲述的内容很简要,但是重点核心都有具体阐述出来。事实上,老子都有把现象界的实相,如实诠述出来,真正的解脱者都是现观大自然、现象界,是要超越一切经典的。「经典」本来只是一种指引的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放下这些,然后去看到实际宇宙本体的存在。如果一味执着在经典、语言、文字上面,就看不到实相的存在,就找不到「道」。如果你是很重视经典,就是落在信仰的层面。
假如你把经典奉为:不可以去否认、不可以去推翻、不可以去求证,再怎么样都必须要依据经典去修去证、去体悟…。假如你是信奉道教的,就把老子的《道德经》奉为最高的准则,不可以去超越这些。包括说有的人还讲说:如果没有漱口,不可以看《金刚经》;如果没有漱口,不可以看《老子道德经》…,认为经典非常珍贵,不可以放在房间里面…;有时候要坐在沙发上看,也认为是不可以,这样是不恭敬的…。规定要怎么样看才可以。
如果大家一直都是着重在经典方面,就容易落入成为宗教的「信徒」,而不容易成为一个解脱者,真正的解脱一定是超越语言、文字。我们是感恩前贤智者所留下来的经典,这些都是「指月的工具」,让我们看到真理实相,但不要迷执在经典上面。
所以,经文的第一句话就在告诉我们要超越语言、文字相,去看到「实体」。
对于解脱的方法,佛陀是讲八万四千法门,当然这只是一个代表数,意指佛陀所讲的方法很多,但是老子呢?就只有讲「无为法」一个法门,Only One。但是佛陀讲八万四千法门、方法非常多,佛教的修行法门、各种宗派,是展现佛陀的大慈大悲。如果要依世间思维角
度的慈悲而论,佛陀是比老子更为慈悲、也较入世,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就讲述不同的法门,然而八万四千不同法门都是要协助众生迈向解脱。
如果依据禅宗所讲的利根、顿根方面,就只有讲述一个法门,如果听懂就听,听不懂就拜拜(再见)「我走了!」真的要悟「道」、证「道」,老子的一个法门就是「致虚极,守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静笃」,直接契入「无为」,在具体的展现方面,也只有几个字,是老子最重要的修行法门,都是干净利落的一、两招,这个法门又是扣住佛陀所讲的「无为法」。
佛陀是由「有为法」引导,然后再契入「无为法」,老子就直接把「有为」契入「无为」,最重要的核心、关键就是「致虚极,守静笃」。八万四千法门到后来就是要契入「无为法」,老子就是告诉众生如何契入、扣住核心?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包括你、我、他、白板、桌子…,山河、大地…,地、水、火、风这些物质,全部都是现象界的一切。以物理、化学的角度而论,可以称为「物质」,就像物理学家不断在解析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所形成?《道德经》也一样有都在诠述。
当我们把「物质」解析,第一步是「分子」;当把「分子」再解析,就是来到「原子」的世界,然后「原子」又可以分解为「电子」。在「原子」外围跑的就叫做「电子」,在中间的叫做「质子」跟「中子」,统称为「核子」。高能物理学家又再解析「质子」、「中子」到底是由什么所组成呢?不断一直再追溯、解析,来到更微细的「光子」、「介子」。又不断的解析发现,都是由更微细的粒子-「夸克」所组合而成。以佛教来讲,一样有讲到「极微」的这些。像国内丁肇中博士获得诺贝尔奖,就是发现「介子」,他们都是属于高能物理学家,把「物质」一直解析是由什么所组成?
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找到「夸克」,是非常微小的物质,而「夸克」又有六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介子」、「中子」、「质子」。科学家继续把这些再解析,看能不能找到更微细的?结果打破之后,目前所能够找到的是「夸克」,再击碎之后发现是来到「能源」,亦即释放出来的是「能源」,然后就看不见了。
科学家发现最后竟然「空」,来到「空」的世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空」是无边无际的「空」,物理学家只能够看到「能源」,看不到「空」的玄妙,于是就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能源」所组合而成而已。如果我们体会不到「空」的玄妙,就不会去臣
服的。佛教就是要让大家体证「空」的伟大、玄妙,而老子所讲的「道」,也是要让大家去体会「空」的玄妙。「空」、「虚空」里面,是蕴藏着无边无际、丰富的「能源」。
但是不要又误以为「空」就是「能源」,举例来讲,在东北地区刚好寒流来袭下雪,室内的气温是零度以下,房间、教室里面的温度都很低,我们想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要让里面的温度提升,假设没有电暖气设备,就是必须要燃烧一些木材,用电暖炉也是一样,都是「能源」的转换。假如我们现在燃烧一些木柴,让里面的能量增加,然后扩大散播在这个大教室里面,于是室内就会觉得暖和一些。
「能源」是散播、弥漫在整个无边无际的虚空里面。如果逆推回去,虚空里面无边无际的「能源」,当遇到因缘成熟的时候,会冷却凝结而形成极微的粒子—「夸克」,然后又会慢慢凝聚而形成「核子」、「质子」、「中子」、「电子」,然后当因缘形成的时候,就形成「原子」。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不同的「分子」;不同的「分子」,再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形成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现象界,一切你、我、他、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这样出来了。
《心经》所讲的「色」,就是现象界的这些「物质」,所谓「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的物理学家是探究道能「源能」够换成为「物质」,然后「物质」又可以转换成为「能源」,因此物理学家归纳两大理论:第一是「质能不灭」,第二是「质能互换」。
有事实可以呈现给大家印证,「质、能」是可以「互换」,亦即不断的转换。但是不管「质、能」如何生生灭灭变化,对整个宇宙而言,又是不生不灭的,就是《心经》所讲的「不增不减」,佛教体证的「不生不灭」世界。
而老子又是如何诠述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现象界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称为「有」,当慢慢解析到「能源」,「能源」又散播在空中,没有物质、无形无色、无质无碍,所以称做「无」。「空」不等于「能源」,「能源」是弥漫在「空」之中,然后慢慢的凝结、聚集,形成现象界的一切「物质」。。
举例而言,「空」就像大海,「能源」像是大海中的氯化钠,亦即海水中「咸」的成份。如果我们把海水移到陆地上晒干,慢慢凝结的过程会形成「盐粒」,因此大海不等于氯化钠,氯化钠是散播在大海之中,如同「能源」是散播在「空」之中。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的「色」是偏重在「能源」方面的,亦即物理学家所讲的「质能互换」。《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由于
「能源」是散播在虚空之中,没办法区分开来。现象界除了「物质」之外,还包括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方面,包括你、我、他众生的感受也是现象,我们的思考、思想、能够做什么…,也都是现象的一种。
如果不加以严格区分,泛称为「空」也可以。虚空里面散播、弥漫着非常巨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大的「能源」,「无色界」看不到、摸不到,老子所讲的「道」-宇宙的本体、万事万物,都是从这里所衍生出来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就是「空」、「能源」、「道」,因为它是「无色界」的,天地万事万物的开始都是从这里出来。
「空」是无边无际,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日月星辰,都只是「空」里面的一片云、一粒沙。不管是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有形物质的现象界,都是从「能源」转换过来,就是「『无』,名天地之始」,最初慢慢从有天、有地、有太阳系的形成。
「『有』,名万物之母」,「能源」慢慢形成整片的星云,然后又慢慢的旋转,其中一片再慢慢旋转形成太阳系,然后又形成太阳、地球,于是就有天、有地。「有」是指一个太阳系的诞生,有太阳、有地球。经过天、地的慢慢孕育,从最初的细菌、微生物,慢慢进化、慢慢演变,就形成形形色色的你、我、他,地球上的一切众生、植物、动物。
「故常『无』」要常常去看到「宇宙的本体」的「空」、「道」是如此奥妙,就是佛教所讲的「空能够生妙有」。「空」不是顽空,是能够生妙有,就是「故常『无』」。常常从「无」、从「空」、从「道」里面去看到,从「无」又能够慢慢演变出天地万物,从「宇宙本体」里面慢慢去看,然后「欲以观其妙」,看到整个演变过程的奥妙、浩瀚、伟大。
从太阳、地球,天、地慢慢孕化的过程里面,又能够演变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一切动植物…等五彩缤纷的世界,整个大自然的化育竟然是如此奥妙,从「常『有』」天地的孕育,然后演变出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欲以观其徼」去看到天地造化万物的「徼」妙、玄妙。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从「空」、「能源」、「无」的角度来看,从「无」、「空」可以生妙有的立场来看,或是看到「空中生妙有」的现象界-太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然后因缘具足之后,动物、植物、众生就孕育出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此两者」都是「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不管是「能源」跟现象界的太阳、地球、日月星辰、天地…,不管是「有」或是「无」,都是「同出而异名」。同样都是整个法界无边
虚空里面的一个转换、变化,都是同样的根源,不管是「能源」或是现象界这些,同样来自于无边无际的“空”、无边无际的“道”。「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都是非常深、非常玄。所以,佛陀解析现象界的缘起、缘起甚深,讲到涅盘界的「空」,又是甚深极甚深,也就是这里所讲的「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门」。
当如实观察整个宇宙、大自然的奥妙变化,「自我」才会臣服,「我慢」才会消失。老子看到这些之后,才会赞叹真的是玄啊!「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无法去形容、无法去诠述啊!最后就是臣服于整个「道」、整个法界的奥妙。佛陀如此,耶稣也是如此。
所以,以前在讲述《阿含解脱道》课程,提过「我慢」真的要臣服,一定要去现观现法界、「空」跟现象界的奥妙,看得越深,「我慢」的臣服会越大。一方面看到我们跟整个法界的密切关系,「小我」的存在,是仰赖整个法界大自然的孕育、养育,当越深入体会之后,由衷感恩之心才会产生。
当真正体悟到这些的时候,一定会流泪的。如果到现在还在认为「我要成道、我要成什么…,我要修行越来越厉害,将来可以背着一把剑,成为武林高手…」像这样都还在「有为法」的世界,越修、你的「我慢」会越大。真正的解脱自在,是把「自我」慢慢的去除,溶入「一体」的世界,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与道合一。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老子在深度体悟之后,由内心里面所发出的一种赞叹与震撼,是真正的臣服法界,真正的臣服“道”、整个法界,「我慢」完全的断除,这样才会跟整个「道」溶为一体。了解“道”的实相、“道”的玄妙,当你完全臣服的时候,才是体道、悟道而行道,最后与「道」合为一体,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包括生死大事也都了悟、解决了。
﹝学生问:「『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是指天地,如果把「有」解释为「大自然运行之理」,就是所谓的缘起、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是一个法则、现象的诠述,但这里所讲的都是实体实际的存在,「空」里面有能源,能源是宇宙大自然的运行之理,就是「缘起、无常、无我」,所以才会有现象界的产生,是否可以如此解释?…﹞
老师答:「无」讲的是本体方面,如果在还没有浓缩凝聚之前,是能源弥漫在整个虚空。所谓的「宇宙大爆炸」,事实上也是一个假设,不管从多么微小的一个开始,是整个能源的一种转换,然后形成这些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问:能源的转换也是根据宇宙自然运行之理吗?﹞它就是「法尔如斯」不断的生灭变化,
黑洞、白洞、星球的消失,另一端就是释放出非常巨大的能源,只要有巨大的能源释放在虚空之中,当因缘形成的时候,又会形成星球。
当星球诞生,就是「『有』,名万物之母」,有星球、有现象界产生,于是有天、有地,所有众生、动植物就慢慢孕育出来。孕育众生的天地,称为我们的父母亲、天地之母。「万物」就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是这些动物、植物、你、我、他一切,亦即《金刚经》里面的「一合相」。佛教讲「一实相印」、「三法印」,到后来事实上归纳为「一实相印」。「一实相印」就是要看到现象界实相的存在,包括要看到现象界以及本体的「有」跟「无」,包括色界,以及「空」方面,都要清楚看到它的变化原则。因为第2章是解析「二元对立」,现在先讲述第42章)。
-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虽然这一句话非常简短,但却是叙述整个创世纪的过程,你能看到吗?非常的深奥啊!基督教所讲的「上帝创造万物」,就已经很具体的诠述,如果没有超越「上帝」这个名词,形成一种宗教信仰,还是找不到「上帝」。老子在此章已经把整个创世纪的过程描述出来,令我很佩服老子这么厉害,能够把整个天地万物的形成过程,包括众生的心态都透析得非常清楚。
如果不了解,看到老子把众生的心态,以及对现象界可以观察得如此深透,会以为老子是老谋深算、老奸巨猾,于是就会出现很多负面的批评,认为这是权谋、欲擒故纵…。事实上,这是因为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老子真的把人心解析得非常深入,包括现在的心理学方面都还只是在解析表层而已,但是老子却是解析到非常深层部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空」,里面蕴藏着无限的能源,《易经》就把「道」称做「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八卦…」,其它的就这样一直演变出来。「无极」、从「道」里面蕴藏着无量的能源,当因缘形成的时候,以物理学的角度而言,什么会先产生出来?从「能源」、然后是「夸克」这些慢慢形成。但是在形成的过程,具体展现出一片很广大的星云,「星云」就是「道生一」。
现象界的这些物质出来了,然后星云又慢慢的转变、开始旋转,只要有现象界的存在,不管它是多么微细,一定都是一直在行、在变、在动,这是佛教所谓的「诸行无常」。现象界的一切,一定是一直在行、在动、在变,只要有粒子的形成,当形成「星云」之后,它一定会旋转、一定会变化。当慢慢的旋转,它的比例就会不同,核心的那些就会形
成「太阳系」,旁边周遭那些由于因缘比较不具足,没有产生「核融合」反应,只有慢慢的聚集、聚集,然后形成「行星」。
我们的地球就是中间的部分,因为它的力量、引力非常大,到后来非常高温、引力非常大,产生核融合反应之后,于是释放出阳光就开始燃烧,就是「太阳」。有太阳、有地球形成,就是「道生一」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
「一」就是一片星云;「一生二」,「二」就是有太阳、有地球。「一生二」,有太阳、有地球之后,「二生三」慢慢经过天地的孕育-有太阳、有地球、又有「空」的涵育,植物、动物就慢慢出来,于是「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就是有太阳、有地球、又含有「空」,不断的演变、不断的演变,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是会千变万化,一切众生、动植物就这样孕化出来,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现象界一切的存在,一定是「万物负阴而抱阳」一定是阴、阳两面同时存在,有生、就会有死,包括地球上出生的所有动、植物,一定是有阴、也有阳。多么奥妙啊!一定是这样的。所以,有白天、就会有晚上、黑夜。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中医把我们身体的前面叫做「阴」、「阴经」,背面就是「阳」、「阳经」。包括我们的手掌也是一样,前面的是「阴」,背面的是「阳」;铜币也一样有正面、反面。
一切现象界的存在,一定都是有阴、有阳同时存在。「夸克」本身就有阴、阳之分,然后再形成电子、质子、中子,这些已经都有正电、负电之分。就是这里所讲的「万物」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有现象界物质的存在,必须要有「空」。以我们的身体来讲,不只是一些地、水、火、风而已,里面还要有「空气」,也就是要有「空」,让它有转圜的余地、调和作用,不光是一些「物质」而已。
「冲气以为和」,以道家而言,就是「气」方面;中医讲「精、气、神」的「气」,都是属于无形方面的。以具体来讲,我们的身体必须要有「空」,但是「空」很深、很玄,如果你的心量越宽大、越有「空」,所展现出来的身、口、意,就是一种安祥、柔和的,就是「冲气以为和」。第4章是直接与第1章相应,讲述道、体,道之体方面。
-第4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的『道』是宇宙的本体、空、虚空,它是无边无际,里面又蕴藏着无限的能源。「而用之或不盈」就是用之不尽,任凭怎么用都是用不完的。宇宙蕴藏着无限的能源,现在科学家研究如何转换太阳能,这样就不用考虑石油危机,事实上更究
竟来讲,宇宙的能源是无边无际、用之不尽,可以不断的演变出所有的现象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银河系…。
「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是代表非常深的万物之宗,所有现象界的日月星辰、你、我、他、一切动植物的所有总源头,都来自于「道」。你、我、他、我们生命的总源头,都是来自于「空」、来自于「道」,
一共分为三部分 空海法师讲解老子道德经 空海法师的三无漏学之一 内涵深远值得一看
基督教讲是来自于「上帝」,但是「上帝」不是某一个有形有相的大力神,是指整个「道」、整个「空」、整个的法界大自然。
如果慢慢去体证、慢慢去了解,体会到原来你、我、他、我们都是「本自同根生」,虽然我们的外相、组成不同,但其实根源都是相同的。不但「地、水、火、风」相同,包括「空」也都完全相同。外相的差异是为了让我们方便辨识区分,而且正也是现象界的一种玄妙现象。
当因缘条件稍微有所不同的时候,基因、DNA、生命密码就已经不一样。虽然夫妻很相爱、生下子女,血缘里面有相同的地方,然而还是有不相同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就是现象界的奥妙,因缘错综复杂变化之后,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是变化无穷啊!不要只看到外相,就认为我们好像不同,事实上我们完全都是「本自同根生」,如果能够体证到这方面,就体证到「一体世界」。《心经》所阐述的就是「一体世界」,如果能够体证到「空」,看到我们所有的总源头是来自于此,就像一整串的粽子,虽然一个个不一样,但是上面的总源头都是一样,是整串吊起来的。
「湛兮似或存」真的太奥妙了!因为「空」、「道」看起来好像没有、又好像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但又是这么的奥妙无穷、若有若无,这就是「空」、「无色界」,因此佛陀就主张要体证「空」,必须从现象界去观察、了悟之后,对现象界的「空」才能够清楚看到。
如果直接契入「空」、契入「涅盘」、直接去看「道」,是很不容易看到的,除非真的是属于大利根性。但是在地球上,能够直接契入这方面去看的,不多啦!所以佛陀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一步一脚印的逐步去看。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天地万物这些,包括「能源」这些是怎么来的?「象帝之先」就是在有「上帝」或是「天地」能够孕育万物之前,就已经有了。如果我们一路一直往上追溯,太阳系、银河系是怎么来的?答案还是来自于「空」。包括物理学家认为是一个大爆炸的开始,但是大爆炸的这些能源怎么来?还是来自于「空」、还都是来自于「道」。「象帝」就是现象界的天地,能够孕育万物,但是有太阳系、银河系之前,这些能源又都是散播在整
个虚空中,就是「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6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用之不勤」就是用之不尽,「谷神」是形容无边无际的宇宙本体的「空」、「道」。「道」是不生不灭,佛教也讲「空」,《心经》讲「空」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