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未知    
字号: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

姓名:刘清怡 班级:08建筑学二班 学号:0810010224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仅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耐人寻味,还具有超然飘逸的体态,使它越显秀丽多姿,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建筑与其他造景要素交相辉映,或主或辅,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有许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传统园林建筑 哲学内涵 美学特征

Abstract: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it is a perfect integration of art and science with the abundant and thoughtful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and super elegant form, that made it more attractive. To be main or secondary, it makes a perfect space of art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elements. Therefore, it is worth learning in many aspects.

Key Words: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Aesthetic fe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效仿学习的典范。人们往往会为它卓越的构思,悠远的意境所深深吸引,而传统园林建筑作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之间,掩映于树影婆娑之中,与其他要素交相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和谐的空间艺术整体。唐代姚合在《扬州春词》中就有“园林多是宅”的论调,可见园林对于建筑的依赖性。从人们脱离了穴居生活以来,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随着历史的演进,建筑从单纯的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到更进一步地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要。于是,建筑除了有实用功能的价值之外,还要具有艺术价值。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不仅仅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使它越显厚重深沉,耐人寻味,还具有超然飘逸的体态,使它越显秀丽多姿,为后人学习借鉴。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哲学内涵

建筑由最初以避风雨的实用功能,发展到观乎外在形态的审美意识,经历了漫长的文脉历程。建筑好似语言一样,记录了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世界观、历史观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在其实际功用的外表之下包含的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建筑自两汉以来,饱受儒、道、佛诸家哲学思想的浸染,使之在文化层面上表达出诸多抽象的语义和深刻的哲理。

人伦礼制重人伦轻功利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用理性主义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它不单单为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所信奉,成为安邦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国策,而且被一般庶人奉为伦理道德的准则和规范。儒家文化讲究人际伦理规范,讲究规矩和礼制,有着森严的等级之分。这些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姑且不论皇家园林中讲究尊卑秩序、主次分明、渗透着强烈伦理等级意义的天子宫城,在与人们生活最为接近的民用住宅中,也多以轴线对称和一正两厢的形式而形成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儒家的宗法制度决定了人们生活环境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可见,建筑是人际关系的空间表现模式。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虽然与儒家思想立论不同,但可作为儒家思想有益的补充。老子学说,主要取法于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从水的“柔弱无争”之中悟出了刚强的道理,以自己对于广袤大自然的体验得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万物本源之理。庄子进一步发挥了这一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追求虚静,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认为人只有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主张大巧若拙,于有限中追求无限,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境界。受道家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古典园林,文人士大夫为了在喧嚣闹市中也有一方宁静自然的天地,多将房宅与园林相结合,在自然的小我天地中实现大我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境界。人本身就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创造出的建筑空间,使人们身心放松,重拾回归自然的欣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审美特性

中国古代建筑巧妙而科学地运用了框架式木结构。这种木结构采用柱、梁构成房屋的承重框架,将屋顶的荷载通过梁架传到立柱上,墙壁又起围护和隔断的作用。在这种木结构的体系中还常常使用独特构件——斗拱。这种构件不仅有支撑的承重作用又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建筑形式灵活多样,除了木结构之外,不同的园林建筑因其使用功能以及其本身审美情趣的需要,往往使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以提高整个建筑的审美价值。如北方皇家园林建筑,往往以材料的特殊、贵重、罕见为美,突出皇家园林建筑的金碧辉煌与气势磅礴,而在南方私家园林之中,材料选择则比较偏重于精致、亲切,整体色调偏灰,犹如一幅写意山水长卷画。

在中国,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崇尚师法自然,对于人工痕迹浓厚的装饰性技艺不甚赞同,认为这是艺术中不够雅致的“庸俗”倾向,存在着天然之美与精雕细琢的装饰技艺之美的分歧。但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环境设计还是室内装修,装饰性的意味却越

来越强烈。以“装饰性”的美学观来看江南私家园林,我们可以发现,私家园林中,装饰性技艺被大量运用,只是它的存在方式与西方园林不同,往往被整体掩盖而遭人忽略。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一书中将装饰性的存在概括为“三隐三显”:一是大处隐而小处显,在山石、林木中尽量不见人工痕迹,而在一方铺地、一扇花窗中却尽显技艺之精巧;二是明处隐而暗处显,在大面积的建筑屋顶,墙面等人目所及处往往以自然姿态出现,但是重檐斗拱之下的雕栏画栋却尽显精致繁复的人工技巧之美;三是室外隐而室内显,在一些家具、古玩陈设等都极富装饰性。

色彩美色彩具有表情作用,能够向我们传达一定的感情意味。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上,色彩的运用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久远的历史传统使人们对每一种色彩渐渐获得了感情上的认同,使色彩获得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北方皇家园林建筑中,琉璃瓦、红宫墙,较多运用黄色、朱红等色彩,显得气势恢宏,象征皇权的富贵与庄严;在江南的园林建筑中,亭台楼榭往往采用天然的灰白色调,配以朱青色的瓦,黑赭色的梁柱、栏杆、挂落,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

在中国古典园林这个庞大的系统之中,个体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比如说亭,园林中的亭体积小,用料少,形式多样,而且布局灵活性大,主要是供人在游览过程中休憩停留、流连赏景,能让人消除疲劳、提高游览兴致,是园林中最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类型之一。而亭的审美性格主要就是“虚”。所谓虚,主要表现出亭柱的自由独立,内部空间的极度虚化,对于墙壁最大限度的扬弃,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亭在古典园林中是最重要的造景要素之一,如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顾名思义,即是亭四面通透,当夏季荷蕖满池,微风送来荷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另外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则是廊。廊分很多种,有依墙而建的游廊,有随势起伏的爬山廊,有高低错落的跌落游廊,有轻盈秀丽的桥廊,有曲折有致的曲廊 与亭一样,廊也有结构简单、构件尺寸小、组合灵活的特点,借助于廊的连接作用,可以将单体建筑组合为层次变化丰富、高低错落的组合体建筑,是园林中最具有游赏功能的建筑类型,同时还能分隔空间、增加景深。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诗画相生相长,古人游历天下,遍赏名山大川,将所见所感记录为诗画,这个过程并不是自然景观单纯的再现,而是加入了作者自己的主观因素,由写实趋向于写意。文人造园执著于在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之间直抒胸臆,或是表达对于自然的向往,或是抒发小隐于闹市,洁身自好的情操 每个建筑、每株花木背后都有着一枝一叶关情之处,时令季节、晚霞晨雾、鸟语花香是人文情怀的自然表现,这种意境的营造耐人寻味。以诗意命名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拙政园中留听阁取意唐代诗人李商隐诗句“留得残荷听

雨声”,除了建筑命名注重意境的融合,在建筑的结构上,通过门窗设置,让建筑之间,建筑与室外的空间相互渗透,营造出悠远的意境。如拙政园梧竹幽居亭,该亭四面均为圆洞门,四面景观不同,面面如画,空间层次极丰富。任何一种艺术,如果能让人一览无余,很容易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何来意境可言?古典园林中不论是高大的楼阁还是小巧的亭榭总是或藏或露,或隐或显,让游人不能一眼望尽,从而提升了游览的兴致。如自留园中部水谷深处看曲溪楼一角,粉墙青瓦若隐若现于山石形成的峡谷之中,“藏”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之前所述,多是从建筑单体的角度出发,对现代的建筑、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最大的特点则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二者合而为一,营造出的是极富诗情画意的园林,这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古典园林中,建筑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观之中,还可以构成风景的主景,建筑既是生活空间,也是风景的观赏点,既是休息场所,又是园林景观。造园家为了追求园林的可居可游,在表现天然之趣的同时,往往要在山、水、花、木之间营造形式各异的建筑,着意把自然风光纳入建筑空间,把可居的建筑注入自然山水之中,既获得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美境界,又能在自然美中设置若干挡风雨、避寒暑、食住憩的建筑物,既有实用功能,又是景点之一,满足了看与被看的双重性,与园林环境统一和谐,与自然环境同生同息。这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在古典园林中俯拾皆是。拙政园西部,水池中小岛的东南角视域开阔,是较好的观景场所,同时也是西半部园林的中心位置所在,为游人视线的焦点。临水建一扇面小亭,名为与谁同坐轩,取意于宋代文人苏轼的著名诗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形象别致,映衬着岛上浓密的树荫,倒映于宁静的池水中,越发显得亭的精致小巧,具有很好的点景效果,凭栏可环眺水池三面之景,美不胜收,并与池对岸的“浮翠阁”遥相呼应,互为对景。

结 语

现在城市中充斥着一些盲目抄袭照搬形式的“假古董”“假样楼”,让人不自觉产生审美疲劳,并为传统文化的缺失与审美情趣的市场化、商品化感到深深的惋惜。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内涵与美学特征丰富而深刻,远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说清道明,但却让了解的人深深为它的魅力折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与现代景观相结合,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方能将我们国家传统的艺术精华发扬广大,使之具有蓬勃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张弢《中国传统建筑之意境美》

虎勇《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思想》

曾军宏,郭明生《试论道家的审美自然观对传统建筑的美学影响》 刘月《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

张爱民《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自然意识的表现》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