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梅,赵密珍,王 静,等.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124-127.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于红梅,赵密珍,王 静,孟宪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应用PCR技术,结合形态学手段,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生产基地
采集草莓枯萎病株,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在PDA培养基上用单孢分离法培养出3个单菌系,用交叉显微镜初步鉴定该病原物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以这3个菌系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单菌系进行PCR扩增,获得544bp转录间隔区片段(ITS),序列测定、Blast搜索比对结果表明,3个单菌系序列完全一致,与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18SrRNA转录间隔区同源性达100%,均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以PDA为培养基,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在15~35℃、pH值为4~8范围内均生长较好,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5~8时菌落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草莓枯萎病;生物学特性;分离;培养
0124-03 中图分类号:S43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3)11-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
草本植物,果肉鲜美多汁,堪称“水果皇后”。草莓上市时间适逢鲜果匮乏期,且采摘持续时间长。近年来,草莓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品种不断更新,频繁地调种、引种以及连作,导致草莓枯萎病蔓延。草莓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Fragariae)从根部侵染引起的系统性病害,从苗期到收获期都会发生。草莓感染草莓枯萎病后,地上部分表现为心叶变黄绿、卷曲呈船形、两边不对称,叶片无光泽,叶柄及根部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地下根系黑褐
[1]
色,不长新根。该病可导致草莓结果减少、果实无法正常
[2-3]
。目前已有关于利用形膨大、品质降低,甚至全株枯死
态学鉴定草莓枯萎病的报道。PCR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快速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理学诊断领[4-5]域。本研究应用PCR技术,结合形态学手段,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鉴定,旨在为草莓枯萎病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草莓枯萎病株于2010年8月采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繁苗基地。1.2 试剂
Tris-HClAR、EDTAAR、磷酸钠AR、NaClAR、CTAB、Agarose、PMD18-TVector、Amp、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无水乙醇AR。1.3 仪器
Olympus交叉显微镜、BiometraPCR仪、BeckmanX-22R
收稿日期:2013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3012]。作者简介:于红梅(1976—),女,江苏兴化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草莓抗病育种研究。Tel:(025)84390219;E-mail:yhmjsxh@163.com。
冷冻离心机、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华利达ZD-9556水
平摇床等。1.4 方法1.4.1 草莓枯萎病菌株的分离、纯化 采用常规分离法,将病株根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在无菌操作台用75%乙醇消毒30s,0.1%HgCl2浸泡60s,无菌水换洗3次;取1cm长病株根在无菌水中纵切成4份,再次移入PDA平板培养,用
[6]
连续稀释法经单孢分离纯化后获得供试菌株。PDA培养基成分: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1.4.2 草莓枯萎菌菌丝、孢子形态 挑取纯化后菌株的边缘菌丝置于含PDA的凹凸载玻片中,25℃下置于灭菌培养皿中培养3d,观察草莓枯萎菌菌丝、孢子形态。1.4.3 温度、pH值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用Na2HPO4和柠檬酸,NaOH和Na2B4O7配制pH值分别为4畅0、5.0、6.0、7.0、8.0的PDA培养基,接种直径为5mm的菌饼,28℃下培养,每处理重复3次,第5天测菌落直径,第10天测产孢子量。将直径为5mm的菌饼接种到PDA平板上,分别置于5、10、15、20、25、30、35℃等7个温度下培养,每处理重复3次,第3天测菌落直径。1.5 PCR检测
[8-10]
[7]
采用CTAB法提取DNA。rDNA-ITS扩增引物序列:ITS1为5′-TCCGTAGGTGAACCTGCGG-3′,ITS4为5′-TCCTCCGCTTATTGATATGC-3′。PCR反应体系:1.0μLDNA模板,0.5μLTaq酶,2.0μL2.5mmol/LdNTP,2.5μL10×PCRbuffer,2.5μL25mmol/LMgCl2,引物各1.0μL,加双蒸水至总体积为25μ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2min;94℃变性1min,51℃退火30s,72℃延伸1min,共34个循环;72℃10min。1.6 PCR产物的回收、克隆与测序
将PCR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用DNA回收试剂盒回收DNA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纯化克隆至pMD18-T载体(Takara公司),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感受态后,用
LB琼脂平板培养,挑取单个白色菌落于LB培养基摇菌过夜,取1.0mL菌液测序(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搜索、比对,采用Clustalx(默认程序)及GeneDoc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及输出,确定菌株类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莓枯萎病的分离及形态学鉴定2.1.1 培养性状 样品常规分离后得到3株菌落,在PDA培养基上25℃下培养5~7d后,菌落呈圆形,边缘白色,向
内逐渐变成粉红色或紫红色或白色(图1),表现出典型的草
[11]
莓枯萎病病菌菌落症状。2.1.2 菌丝、孢子形态 菌丝蓬松有隔,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弯曲,2~5个隔膜,多数为3个隔膜,平均大小为(19~45)μm×(2.5~5)μm,基部具足细胞;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单孢或双孢,大小为(5~26)μm×(2~4.5)μm,厚垣孢子球形,多数单孢子,平滑或皱缩,顶生或间
[12]
生(图2),与相关报道一致
。
2.1.3 温度、pH值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由图3、图4可知,草莓枯萎病菌菌落在15~35℃、pH值为4~8范围内均可较好生长,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5~8时菌落变化不明显,当pH值低于4时菌丝生长不良且产孢量少,说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适合偏碱性条件,菌丝生长与产孢量不呈正相关。2.2 草莓枯萎病rDNA-ITS序列的扩增及序列比较2.2.1 病菌rDNA-ITS序列的扩增 以菌株DNA为模板,利用ITS1、ITS4通用引物分别扩增3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其片段大小为544bp,产物电泳图有明亮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图
5)。
2.2.2 病菌rDNA-ITS序列的比较 用Blast2软件对3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一致,通过Blast比对分析,发现3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
[13]
Lycopersici)相似度达100%(图
6)。根据草莓枯萎病田间
症状、病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以及rDNA-ITS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可判断本试验分离的草莓枯萎病3个病原菌菌株皆为尖孢镰刀菌。
3 结论与讨论
了解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是深入研究草莓枯萎病的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菌落在15~35℃、pH值为4~8范围内均可较好生长,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5~8时菌落变化不明显,pH值低于4时菌丝生长不良且产孢量少,说明尖孢镰刀菌适合偏碱性条件且菌丝生长与产孢量不呈正相关。夏季草莓育苗困难与持续高温多雨有关,高温多雨的天气适合草莓枯萎病菌的生长。本试验建立的PCR鉴定技术可准确判断植株病害是否为枯萎病。黄萎病、枯萎病都是系统性病害,黄萎病病菌属轮枝菌属,植株感染该病菌后外围老叶的叶缘、叶脉间变黄呈西瓜斑纹,心叶不畸形
[14]
黄化,下部叶片最后变成青枯状直至植株枯死。传统方式分类鉴定镰孢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主要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来分类鉴定该病原真菌。该方法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不确定性很大,培养物不典型或不产孢子,使得鉴定工作更困难,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鉴定草莓枯萎病的方法。
应用PCR扩增技术检测草莓枯萎病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优点,但PCR反应条件需要仔细优化,本试验退火温度为58℃时没有目的条带,当退火温度为51℃时出现明亮单一的条带。PCR扩增技术已被普遍用于真菌鉴定
[15-16]
。植物真菌
因不同地理分布、不同寄生宿主呈现多样性、复杂性,PCR技
术在真菌鉴定上存在很大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草莓枯萎病病原菌之间的分化与差异,不仅要增加不同地区的菌株,还要做寄主转化试验,同时有必要对其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
参考文献:
[1]王久兴,贺桂欣,李清云,等.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草莓分
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5.
[2]吴宝荣.草莓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06(4):
28-29.
[3]杨焕青,王开运,范 昆,等.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7种
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08,35(2):169-174.
江 曙,段金廒,钱大玮,等.腐烂茎线虫侵染机理及其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127-130.
腐烂茎线虫侵染机理及其防治技术体系的
研究思路与方法
江 曙,段金廒,钱大玮,杨念云,严 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腐烂茎线虫主要侵染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以及当归、薄荷等多种中药材,造成农产品及中药材大量减产、品质低劣,该线虫病害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已被我国列入检疫性病害。综述了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及侵染机理,从化学防治、无病壮苗、轮作覆膜等农艺措施,尤其是培育和使用抗病良种及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腐烂茎线虫危害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腐烂茎线虫;侵染;防治技术体系;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3)11-0127-04
+
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destructorThorne)属线虫纲垫习目茎线虫属,最初是在马铃薯上发现的,导致马铃薯腐烂,因此在国外也有“Potatorotnematode”之称。这种线虫在中国首先发现于甘薯,主要侵染块根使其腐烂,引起甘薯茎线虫病。腐烂茎线虫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秘鲁、伊朗、巴基斯坦、日本、新西兰、南非和许多欧洲国家,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线虫,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一些农作物及中药材被侵染后,在生长后期和贮藏期可表现出如下3种症状类型:一种是形成“糠心病”,病部由上而下、由内向外扩展,被线虫危害后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加之其他微生物的侵染,受害部位呈现褐白相间的干腐症状,外表正常,但重量变轻。另一种症状是土壤中腐烂茎线虫经植物外皮侵入形成“糠皮病”,病部一般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扩展,在表皮产生青色至紫色稍凹陷小斑,然后因其他微生物侵染呈现黑褐色,后
收稿日期:2013-04-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07299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I09B05-1、2007BA137B02)。
作者简介:江 曙(1970—),男,安徽安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与药用植物品质的相关研究。E-mail:jiangshu2000@163.com。
期表皮龟裂,皮层内部呈褐白相间的干腐症状。此外,糠心和
[1]
糠皮可同时发生,互为转换,混合发展。线虫侵染农作物及中药材后,不仅田间危害直接造成减产,而且还能造成贮藏期烂窖、育苗期烂床、移栽后死苗,有的死苗15%~40%,发
[2]
病重者甚至高达60%~70%,造成严重减产。因此,本文通过探讨腐烂茎线虫的侵染机理,建立有效可行的防治技术体系,以促进农作物及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提高。1 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腐烂茎线虫是一种杂食性的植物寄生线虫,寄主范围较广,包括70余种作物和杂草,也可以寄生在土壤真菌的菌丝上,主要寄主是马铃薯,其他常见寄主有鸢尾、郁金香、大菖蒲、甜菜、三叶草、大丽菊、胡萝卜、花生、向日葵、甘薯、大豆、
[3-4]
番茄、烟草、甘蔗、大麦、小麦等及多种野生植物。在无高等植物的情况下,该线虫能够在约40属70种真菌上繁殖,常见的有Alternaria、Botrytis、Fusarium、Penicillium、Phoma、Tri-choderma、Verticillium、Cylindrocarpon。不同寄主上的线虫群体在致病力上有差异,水仙、鸢尾、风信子上的线虫分离物在马铃薯上的致病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从风信子上分离到的线虫不能侵染马铃薯。在我国,腐烂茎线虫主要危害甘薯,
41-43.
[11]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79:189-190.
[12]郑 莉,朱秋珍,冯自立,等.草莓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
学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2):194-195.
[13]郑雪芳,蓝江林,曹 宜,等.瓜类作物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鉴
定及其ITS序列差异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4077-4084.
[14]邱 强,胡 淼,王志田,等.原色西瓜、甜瓜、草莓病虫与营养
诊断图谱[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9-90.[15]王文静,李成伟.番茄白粉菌的PCR分子检测[J].河南农业科
学,2010(5):72-75.
[16]张志华,洪 葵.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
[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2):39-43.
[4]李 伟,张爱香,江 蛟,等.甜瓜蔓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
性[J].江苏农业学报,2008,24(2):148-152.
[5]陈志谊,王晓艳,罗楚平.空心莲子草病原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菌株[6]张书建,何月秋.介绍一种简单的真菌单孢子分离法[J].云南
农业大学学报,2003,18(3):315-316.
[7]曾富春,黄 云,赵艳琴,等.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24(2):156-160.
[8]徐成楠,周宗山,吴玉星,等.苹果轮纹病菌DNA提取方法研究
[J].江苏农业科学,2009(1):45-46.
[9]刘 丹,刘太国,张 敏,等.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
取方法比较[J].植物保护,2006,32(2):93-95.
[10]胡小平,杨家荣,商文静,等.苹果黑星病菌DNA提取方法研究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4):SF-193种的鉴定[J].中国生物防治,2007,23(4):353-357.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
于红梅, 赵密珍, 王静, 孟宪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农业科学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11)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参考文献(16条)
1.王久兴;贺桂欣;李清云 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草莓分册 20052.吴宝荣 草莓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期刊论文]-现代园艺 2006(04)
3.杨焕青;王开运;范昆 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7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期刊论文]-植物保护学报 2008(02)4.李伟;张爱香;江蛟 甜瓜蔓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期刊论文]-江苏农业学报 2008(02)
5.陈志谊;王晓艳;罗楚平 空心莲子草病原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菌株SF-193种的鉴定[期刊论文]-中国生物防治2007(04)
6.张书建;何月秋 介绍一种简单的真菌单孢子分离法[期刊论文]-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03)7.曾富春;黄云;赵艳琴 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期刊论文]-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8.徐成楠;周宗山;吴玉星 苹果轮纹病菌DNA提取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09(01)9.刘丹;刘太国;张敏 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取方法比较[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06(02)
10.胡小平;杨家荣;商文静 苹果黑星病菌DNA提取方法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11.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 1979
12.郑莉;朱秋珍;冯自立 草莓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06(02)13.郑雪芳;蓝江林;曹宜 瓜类作物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ITS序列差异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2008(12)
14.邱强;胡淼;王志田 原色西瓜、甜瓜、草莓病虫与营养诊断图谱 2000
15.王文静;李成伟 番茄白粉菌的PCR分子检测[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10(05)
16.张志华;洪葵 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期刊论文]-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
本文链接:http:///Periodical_jsnykx20131104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