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作者:汤益明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5期
摘 要:我对青花瓷的最初认知来源于周杰伦的《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首以中国古代瓷器为创作元素的歌曲,思路新颖,歌词和演唱都十分唯美,那么歌曲中咏唱的青花瓷究竟是怎样一种古代艺术品呢?本文试从四个方面:一、青花瓷及其特征,二、起源的追溯及发展历史,三、与中国传统美学及中国画的关系,四、收藏要素及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谈谈青花瓷。
关键词:中国古代;艺术品;青花瓷
一.青花瓷及其特征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摄氏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青花瓷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二.青花瓷起源的追溯及发展历史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器产生于唐代。唐代所使用的钴兰料主要来自于蓝色琉璃。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宋青花与唐青花并没有直接的延续关系,《景德镇陶瓷史》中谈到宋代生产“釉里青”,是最早提出宋青花的记载。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绝大多数都用进口青料绘成,发色浓艳,也有部分使用国产料。元青花与唐宋青花也无直接的继承关系。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宣德和成化年间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烧制的青花器,淡雅色泽,因符合中国文人所持哲学心态而长期受到追捧;到康熙朝,青花瓷被推到颠峰,得到“青花五彩”的赞誉,受到大众喜爱。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三.青花瓷与中国传统美学及中国画的关系
1.元青花与中国画的关系。元代景德镇成熟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为瓷器与书画的结合开辟了新的天地。元青花中可以看到勾勒渲染的技法。元青花给人以古拙的美感,而不是像到了清代的青花那样,追求一种精美的境界。以毛笔蘸着青花料在未烧的胎上直接作画题文,胎的吸附性强,有在宣纸上作水墨画的晕散效果,成为文人作画的另一表现材质。幽蓝的青花在白釉的衬托下醒目、秀雅,正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效果,所以青花瓷一出现,文化绘画与之紧密结合。元青花瓷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它的瓷绘艺术,其纹饰图案分辅助纹饰与主题纹饰两部分。辅
助纹饰用于饰边,或起隔断作用。主题纹饰是整个装饰的精髓,题材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等。松竹梅因有君子之风,成为文人绘画喜欢的题材。人物故事多取材于元平话剧和杂剧,如《萧何月下追韩信》、《鬼谷子下山》等。元青花瓷画中,以人物故事瓷画最有特色,但到目前,全世界才总共发现了9件以人物(故事)为绘画主题的元青花器。
2.青花与明代画院工笔画的关系。从明初青花瓷器中可以见到大量花鸟纹饰非常工整、精美、画意生动,体现出高超的绘画水平,将之与明初画院所绘工笔花鸟画相比也毫不逊色。这完全可能是画院的宫廷画师专门为官窑瓷器所用而绘稿的。如《宣德青花岁寒三友纹大碗》上的纹饰。
3. 清代青花与中国画的关系。康熙初中期的青花,被誉称为“青花五彩”。 一如水墨画的“墨分五彩”的视觉效果,在笔与笔之间,可以看到每一笔的用笔痕迹,表现出了“工具语言”。代表器物《康熙青花花鸟纹花觚》。
4. 民窑青花的纹饰画法。值得注意的是民窑的纹饰画法:粗犷、随意、多变化、用笔流畅,画意随心所欲,构图不拘小节不按法理,多写意,多民间传说故事,对于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丰富民间文化生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青花瓷上的绘画和中国画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绘画引导了陶瓷绘画,陶瓷绘画从历代中国画中汲取了营养,艺术水准不断提高。同时陶瓷书画的发展,也拓宽了中国书画艺术的载体,丰富了中国书画艺术。而饰以书画的青花瓷不再是一件普通的实用品,而是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的珍品。
四.青花瓷的收藏要素及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收藏青花瓷不能随波逐流,正因为青花瓷的珍贵稀少,市面上才会出现众多的仿造品,令人不辨真假。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着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
首先,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等,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
其次,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达到巅峰。
第三,艺术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最后,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