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题目:科学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 ——“热的传递”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
单位:调兵山市第十三小学
撰写:陈晓丽
时间:2011年12月22日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科学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
——“热的传递”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
调兵山市第十三小学 陈晓丽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学生课前准备】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初步了解什么叫热的传递?参考【百度 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知道】http:///question/63325997.html?an=0&si=3
也可观看热传递规律的视频【百度视频】 http:///v_show/id_XMjE3MjEwMDky.htm 还可以欣赏图片http:///i?cl=2&lm=-1&ct=201326592&ch=14&word=%C8%C8%B5%C4%B4%AB%B5%DD &searchRadio=on 或 FLASH 的动态演示【百度搜索】http:///page/06-07-02/5822.html 加深对热传
递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热的传递》 。 四、教案设计理念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 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是现阶段小学的科学启蒙教育课, 承载着我国科技教育的先驱任务
。 教学中许多科学知识是理论性的, 没有实验或演示, 学生不容易理解,或由于实验操作难度高,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网络资源与小学 科学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对小学科学教学有很大的作用。 而恰好互联网中存有大量数据,包括教学案例、课件、图片、动画、音频、视频 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科学、准确、快速地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解决一系列知识上 的问题。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致力研究如何使科学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有效结合,从 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进行《热的传递》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 势,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 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 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中的第 2 课。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 入,即在学生会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后,从“用酒精灯给铁定加热,一会儿铁 钉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 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本课也是后面《加热和冷却》、《吸热和散热》的研 究基础和铺垫。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第一个 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 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 的实验,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将会认识到热传递(热传导)不一定是线型的,而是由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 传递的,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为加深对教材的剖析,我学习网上优秀的说课稿:3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百度搜索】http:///blog/static/47014472201092152450932/ http:///s/blog_48bff9470100aek9.html
从而更准确地定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的重要理念,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 况,我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
热的三种传递形式,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3、突破重难点: 突破重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实验探究体会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通过讨论和交流了 解生活中热传递现象。 学具: 5、教具学具: 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 学具:每小组一套实验器材(火柴、铁丝架、酒精灯、猪油或蜡烛、烧杯、三脚 架、石棉网、木屑或茶叶) 六、教法与学情分析 通过以下网页,教师可深入理解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别和认知水平,有效地进行 教法和学法指导:【百度搜索】 http:///information/center/StudyGuide/xiaoxue/kexue/jfyj/32K1 10070101.html 【百度搜索】http:///A-jiangxjy200309024.html
一、教法上以科学探究为载体,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 以科学探究为载体,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1、以探究为载体。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 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 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 长科学探究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 指导。在本课实验活动过程中,我给每个小分配大小一样、数量等同的实验仪器,并 且课前自己拿每组的仪器做实验,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成功率,课堂上给予每个小组同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样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3、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本课当中我设计 了三个实验,每个实验之前都有猜测的过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 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上实行科学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科学探究 二、学法上实行科学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 1、科学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 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 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这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手中的实验仪器设 计实验,来探究热在固体、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2、小组合作: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课设计充分体现这一 点。如小组合作实验、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小组的猜测、小组合作讨论(图片中有哪 些热传递方式?) 3、实验操作:实
验是整个科学课堂的灵魂,学生也是通过自己亲手操作的实验过 程来了解科学知识的,本课我设计了三组实验(酒精灯操作,热传导实验,热对流实 验)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更好的体会热到底是如何传递的。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谈话激情,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仪器(酒精灯)里面的液体是酒精,主要我们 用它来加热物体,现在我把它点燃,同学们想不想把你们面前的酒精灯点燃?我先来 介绍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方法: 酒精灯的使用 (1)今天我们要用用酒精灯,在探究热传递之前,我们先来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 的方法。 (2)练习使用酒精灯: A、学生讲使用酒精灯方法,教师演示使用酒精灯。 B、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酒精灯,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理念:本课中酒精灯的使用是重点,同时学生也是头一回接触它,未免有 设计理念:些陌生,为了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增进他们的兴趣,我把酒精灯说成一个玩具,让学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点燃,让学生轻松地接收了它,在指导学生分组练习的过程中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避免危险。【百度搜索】 3、指导学生观看网上视频, http:///v/b/14210202-1400041703.html 边看边想: “你从课件中看到了5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什么?想到什么?” 二、提出问题 手拿住铁钉帽一端加热,感受到什么?(烫手)热是从哪来的呢?(火焰)其实 这是一种热传递现象,生活当中有许多热传递现象,现在我们就来探究热在固体、液 体以及气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3、揭题并板书:热的传递。
设计理念: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现象并不深奥,它在我们生活中 设计理念:无处不在,贴近学生生活,增进学生学习兴趣。 三、解决问题 1、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我们首先来探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用提供的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A、看到有什么现象发生? B、这种现象说明: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4)汇报交流: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5)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热传导现象? (6)小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 称为“传导”。即:热在固体中靠“传导”的方式来传热的。
设计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设计理念:体, ,而我会适时对实验方案提些建议,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手、 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会学习, 帮助学生增进学习科学知
识的信心。 2、探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1)我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热在固体中靠“传导”方式把热从温度高的地方 传到温度低的地方。那么,热在液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2)学生猜想。 (3)学生用提供的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A、你看到了怎样的现象? B、你认为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4)小结: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对流”。即:热在液体中靠“对流”的方式来传热的。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5)因为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所以热在气体中也是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6)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热对流现象呢?
设计理念: 实验结束后要求各个小组之间互动, 交流实验的过程和其中的乐趣,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实验中有的学生把茶叶放到水中, 而有的同学是把木屑放入水中, 发现有所不同,鼓励学生课后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告诉他们科学探索是永 无止境的。 3、认识辐射 (1)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热在固体中靠“传导”方式传递,在液体和气体中靠 “对流”方式传递。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情况同学们一定遇到过,在 烈日下的物体,摸上去很烫,这些热是哪来的? (2)太阳在宇宙中,没有空气和水,照样能传递热。像太阳这样,不靠空气、水或 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3)生活、生产中还有哪些东西靠辐射传递热的?举例说一说。
(4)其实,任何物体,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能以辐射的方式向外辐射热量,像 我、你、燃烧的蜡烛等等。
设计理念:热辐射在小学阶段只需要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就可以,但学生对这个 设计理念:概念感觉很抽象,不能像传导、对流那样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感知,因此,在这一环节 中,我列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只要是物体,不是绝对零度就存在热辐射现 象。 2、组织学生学习网上 PPT 课件有关热辐射现象,了解更多相关信息【百度搜索】http:///v_show/id_XMTEyOTM4NTY=.html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设计理念:热辐射概念很空洞,很难理解,利用网络视频,直观了解更多关于 设计理念:热辐射的知识。 四、拓展创新 1、在生活中热往往不只是以单一的方式传递,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同学们 请看(教材 P20)图片谁能说一说这个图片中有哪些热传递现象,属于哪种方式?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理念:我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设计了两道开放性较大的题目,引导学 设计理念: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当中存在哪些热传递现象,贴近学生生活,开拓思维
,使学 生学会从多角度考虑、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开发思维,发展智力。 2、深入理解,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有关网页的学习,知道更多有关热传递的知识。如【百度搜索】http:///view/47998.htm
(六)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总结评价, 1、谈谈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2、欣赏通过研究热传递,发明的科研项目。 ①欣赏图片
②结合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大家介绍相关热传递知识【百度搜索】 http:///physics/ques/detail/6adac20b-4daf-44dd-a565-282174723b47
3、 “小小设计师”创作活动 古代人利用热传递的知识发明了走马灯,组织学生制作走马灯,如【百度搜索】http:///programs/view/0Cs_T7PtsD0
激励学生课后运用所学到的热传递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走马灯。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设计理念: 科学知识抽象难懂, 而小学科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设计理念: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所以我设计了“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一是要检验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程度,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不仅仅是在实验中有发现,也可以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三是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素养, 让学生在 “玩” 中学到知识,再利用知识来“玩” 。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理念:本课板书最大的特点是把主要知识点汇进简单的图画中,既 板书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又吸引学生,使板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九、教学反思 《热的传递》一课,需要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 程。能够做固体、液体热传递的实验。分析热传递过程的共同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 是怎样传递的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基本完成了以上教学的内容。反思整个教 学过程,我认为存在的优点是: 1、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使学生 学得更轻松。9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2、能把互联网教学与科学学科教学有效地整合。课前指导学生在家利用互联网 进行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 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发挥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等优势,强化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对 热的传递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情绪 去主动探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本课是按照“猜想——验证——分析——结论” 的流程进行教学的。让
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有了猜想以后, 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而自己设计实验也是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到的内容,各小 组都能按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整堂课都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把实验的自主权 和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教学中,鼓励学自由猜想.引导学生自已设计实验,鼓 励探究创新.让学生自已去想去说去表达,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科学.如教学 中,老师给你提供木屑、茶叶末。你准备借助这些材料怎样来研究?你能设计出更好 更简单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想出更多的、与众不同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 火花。 不足:1、生活导入语言不够简练。2、时间安排不当。有的课件播放与实验过程 相同,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因时间仓促,巩固延伸环节没有全部呈现。 措施:本课是我教学科学实验课第一次尝试,收获还是很多的。尽管暴露出一些 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有自信、有能力,一定能上好科学实验课。决心今后在教学 中,不断提高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我深知能力的提高贵在平时课堂的演练和对 教材反复的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