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第一单元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 2

发布时间:2024-11-25   来源:未知    
字号:

石阡中学高一(下)历史测试题(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出土文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文物图片解读正确的有( )

图一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二春秋时期的铁器 图三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①春秋战国时已经使用铁农具 ②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

③春秋战国时耕作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④春秋战国时冶铸业发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3、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均田制的颁布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4、“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

A. 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 自耕农经济的完整性

C. 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 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

5、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

是因为( )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6、《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

列。这说明了 ( )

A. 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 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 纺织收益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 纺织业已经产生

7、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值二株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A 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 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 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

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9、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10、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业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

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 唐宋——陶器 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器 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丝织品

D.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玻璃

11、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是因

为 ( ) A.官营作坊的产品数量有限 B.私营作坊的工人大量增加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兴起

12、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得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13、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4、“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

经济状况 ( )

①商人众多 ②商业繁荣 ③经济破败,田地荒芜 ④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15、唐人张籍《贾客乐》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

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 )

A 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B 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C 农民赋税繁重,被迫弃农经商 D 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16、“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 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

“朝奉”。久之,到 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

质上反映出( )

A.徽商的 谦虚 B.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 道路

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 徽商的虚伪

17、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发展 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

18、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 千里之远,数

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 )

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19、《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

质问题是( )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20、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发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

因是( )

A.封建剥削沉重 B.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购买力低 D.土地经营的利润率高

21、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

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君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2、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

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

决斗中被打垮 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这段话中的“大

帝国”指古代中国,马克思所讲的“安于现状”表现在( )

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②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③苏州丝织业“小户”“听

大户呼织”,“计日受值”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趋势是 (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4、春秋时期,齐国实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新税制,其主要历史作用是 ( )

A. 承认了土地私有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减轻农民负担 D.确立封建制度

25、“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 80 章)描绘的是( )

A 小农经济下的民生状态 B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

C 在奴隶主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 D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农民生活简单,思想纯真

26、《唐六典》中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

众以散”。这说明:( )

①当时仍以日中开市 ②当时的市仍有时间限制 ③有专人负责管理市场 ④市与坊分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7黄梅戏《天仙配》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

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 的经营方式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28、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

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理财的佳话。明清时期晋商的出现,最能说明( )

A 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 B 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 商业竞争的加剧

二、材料分析题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

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

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4)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

(杜绝)之。

一—《隋书 令狐熙传》

材料二: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

物,辨其真伪轻重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 百官志》

材料三: 大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

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四: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

余皆卖纸画,花果铺席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

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⑴材料一、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对城市商业是如何管理的?

⑵材料三、四反映出北宋的商业管理上与隋唐相比,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

业管理的什么趋势?

参考答案

29、(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3)有利因素:自耕农的大量存在是封建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的基础条件,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其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适应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自耕农经济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对于维护自耕农的利益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利因素:自耕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其它:封建地主阶级享有种种特权,农民的小块土地常常受到来自地主贵族的威胁;自耕农经营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4)它的优越性在于:“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己自足,生活较为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它的缺陷在于:它的生产规模小,按性别简单分工,难以抵挡自然灾害,也难以扩大再生产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了阻碍中国进入近代文明的重要原因。

30、答案:

⑴禁止居民沿街开设店铺,城市中划定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⑵变化:不禁夜市,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打破了商业活动的地域限制。趋势:商业管理日趋开放和自由。

第一单元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