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 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一、农业区位因素1. 农业活动 农业是直接从 野生动植物的选育、 驯化、栽培、优化 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与自然条件密切相 关。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黑龙江松花江
乌 苏 里 江三江平 原种植 春小麦
畜牧业为主青藏高原 种植青稞
华北地 区种植 冬小麦
南方种 植水稻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一、农业区位因素2.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与自然条件密 切相关,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 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自然条件
农业的三大 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科学技术条件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P60页活动题: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2.吐鲁番盆地生长长绒棉和葡萄 3.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4.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变 化而变化.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区位影响是决定性的。 错误 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区位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 如:我国将橡胶生产向北推广到北纬22度, 将双季水稻的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 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说明: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 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又如:丘陵可以通过人类活动改造为梯田
地形
人们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气温
人们在干旱的地区通过人工灌溉发展农业生 水分 产 说明: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
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P61页活动题: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1.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2.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3.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以色列的智能农业在以色列,有一种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压力灌 溉包括喷灌和滴灌两种方式,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 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把化肥溶 入水中,使水、肥灌溉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能达到 最佳效果。更神奇的是,这种灌溉系统的整个过程全部由 计算机控制。埋在地下的湿度传感器,可以传回有关土壤 湿度的信息;有的传感器系统还能通过检测植物的茎和果 实的直径变化,来决定灌溉的间隔;等等。计算机收到这 些信息后,便自动调节和控制灌溉,既节水,又省时、省 力。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P62页活动题: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1.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2.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3.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4.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 市场 5.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 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思考以下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城市郊区形成以农副产品(蔬菜、肉、 蛋、奶以及园艺业为的农业生产基地。(注:园艺原指中国古代集约种植蔬菜等,在田周 围建成的园。现指栽培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高\技术 性强的蔬菜、果树、花卉、观赏植物等。)
接近城市消费市场 城郊农业生产中,粮食的产量呈下降趋势, 而农副产品的产量却呈上升趋势。
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材料一:
41 城市中心区 2 蔬菜.奶牛.花卉区 3 棉花蔬菜和奶牛区 4 商品粮.棉产区
3
1
2
长 江 口
市场
高中地理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课件湘教版必修2
材料二:从“谷贱伤农”到“增产涨价”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四次启 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还首次
在6个小麦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近几年我国粮 食产量持续增长,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 市”效应,粮食增产之后未出现“谷贱伤农” 现象。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