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
第四章 配送中心作业管理
学 习 目 标
学习完本章后要求能够: 1. 描述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2. 阐述进货计划的内容、货品编号的方法、进货分类的流程及货品验收的内容 3. 运用搬运分析技术进行搬运规划,明确搬运作业的运算方法 4. 明确储位指派原则、储存方式及计算合理库存的方法 5. 概括盘点作业的步骤,明确盘点评估的内容 6. 描述订单处理流程,明确订单处理过程的具体内容 7. 明确拣货作业规划的方法
8.明确补货作业流程及补货方法 9.明确出货作业内容及出货作业方法
4.1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是规划配送中心的基础。企业可以按照商品的不同配送要求,建立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这在物流战略上有着重大意义。虽然不同的配送中心在特性或规模上不一样,其营运涵盖的作业项目也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作业主要有进货作业、搬运作业、储存作业、盘点作业、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作业、出货作业、配送作业等,作业流程如图4-1所示。
图4-1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通常,向上游供应商发出订单以后,供应商会根据订单的要求很快组织供货,配送中心
物流配送
接到通知后,就会组织有关人员接货。供应货车到达码头开始,经“进货”作业确认进货品后,便将货品“储存”入库,为确保在库货品受到良好的保护管理,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检查。当配送中心收到和汇总门店的订货单后,首先要确定配送货物的种类和数量,然后要查询配送中心现有库存中是否有所需的现货,这就是“订单处理”作业。如果有现货,则转入“拣货”作业;如果拣货区现货数量低于标准,则必须由储区来“补货”。如果整个储存区的存量也低于标准,则要及时通知总部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进行订货。从配送中心拣出的货品经整理后即可准备“出货”,等到一切出货动作就绪,司机便可将出货品装上配送车,“配送”到各个客户点交货。另外,在所有作业的进行中,都涉及到“搬运”作业,在图中以虚线表示,因此在下面将搬运作业作为单独一种作业进行讨论。
4.2进货作业
进货作业包括把货品做实体上的接收,从货车上将其货物卸下,并核对该货品的数量及状态( 数量检查、品质检查、开箱等 ),然后将必要信息给予书面化等等。一般进货主要作业流程与内容如图4-2所示。
图4-2 一般进货主要作业流程图
4.2.1 进货计划 1.进货系统设计原则
为让搬运者安全有效率地卸货,使配送中心能迅速正确地收货,在规划进货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物流配送
多利用配送车司机来卸货,以减轻公司作业员负担及避免卸货作业的拖延。 尽可能将多样活动集中在一个工作站,以节省必要空间。 尽可能平衡停泊码头的配车,例如按照进出货需求状况制定配车排程,不要将耗时
的进货放在高峰时间。
将码头月台至储区的活动尽量保持直线流动。
依据相关性安排活动,使距离最小化或减少步行的机会。 安排人力在高峰时间使货品能维持正常速率地移动。 考虑使用可流通的容器,以减少更换容器的动作。
为方便后续存取及能方便查询的需要,应详细记录进货资料。 为小量进货准备小车。
在进出货期间尽可能省略不必要的货品搬运及储存。 2. 进货时考虑的因素
在制定进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进货对象及供应厂商总数:一日内的供应厂数( 平均,最多 )。 商品种类与数量:一日内的进货品项数(平均,最多)。 进货车种与车辆台数:车数/日(平均,最多)。 每一车的卸(进)货时间。
商品的形状、特性。如散货、单元的尺寸及重量、 包装型态、 是否具危险性、 栈
板迭卸的可能性、人工搬运或机械搬运、 产品的保存期限等。 进货场地人员数(平均,最多)。 配合储存作业的处理方式。 每一时刻的进货车数调查。 3.进货储存方式
储存作业的处理方式,一般配送中心有栈板、箱子、小包三种储存方式,同样的,卡车进货也有此三种型式。因而如何连结进货与储存两作业间对此货品三种型式的转换,可分以下三种状况来说明:
表4-1 配送中心储存方式与卡车进货的衔接
物流配送
此外,要确实做好进货管理,要事先制定可依循的进货管理标准,主要的进货管理标准应包含:订购量计算标准书、有关订购手续的标准、进货日期管理─进货日期跟催、进货日期变更的手续、有关订购取消及补偿手续、对进货源的支付货款标准、手续及购入合同书等。
4.2.2卸货
卸货即是将货品由车辆搬至码头的动作,要注意车辆与月台间的间隙,一般卸货码头为作业安全与方便起见,常采用下列四种设施:可移动式楔块、 升降平台、 车尾附升降台和吊勾来卸货。
除了使用以上四种设施来克服车辆与月台间的间隙外,若车辆后车厢高度与码头月台同高,则可考虑直接将车辆尾端开入停车台装卸货的方式,不但可让车辆与月台更紧密结合,使得装卸作业方便有效率,且对于货品安全也更能发挥保护效果。
4.2.3 货品的编号标示
由于进货作业是物流中心作业的第一阶段,因而如何让后续作业能够迅速正确的进行,并使货品品质及作业水准也能得到妥善维持,在进货阶段就将货品作好清楚有效的编号,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手续。编号就是将货品按其分类内容,进行有次序的编排,用简明的文字、符号或数字代替货品的名称、类别及其它有关信息的一种方式。
1.货品编号的原则
货品编号的基本原则是:
简易性:应将货品化繁为简,便于货品活动的处理。 完全性:要使每一项货品都有一种编号代替。 单一性:每一个编号只能代表一项货品。 一贯性:要统一而有连贯性。
充足性:其所采用的文字、记号或数字,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来编号。 扩充弹性:为未来货品的扩展及产品规格的增加预留地步,使编码客按照需要来自
由延伸,或随时从中插入。
组织性:编号应有组织,以便存档或查询相关资料。
易记性:应选择易于记忆的文字、符号或数字,或富于暗示及联想性。 分类展开性:若货品过于复杂使得编号庞大,则应使用渐进分类的方式来做作层级
式的编号。 应用机械性:管理电脑化为目前趋势,因而编号应考虑与事务性机器或电脑的配合。 2.货品编号的方法
货品编号大致可分为下列六种方法:
(1)流水号编号法:此法由1 开始按数字顺序一直往下编,是最简单的编号法,常用
物流配送
于帐号或发票编号,属于延展式的方法。
编号 货品名称
1 洗 发 精
2 肥 皂
3 牙 膏
4 洗 面 乳
(2)数字分段法:与上法不同的,这种方法是把数字分段,让每一段数字代表共同特
性的一类货品。
编号 货品名称 由1至5预留给肥皂编号用 1 4块装肥皂 2 6块装肥皂 3 12块装肥皂 4 5 由6到12预留给牙膏编号用 6黑人牙膏 7中华牙膏
(3) 分组编号法:编号法依货品的特性分成多个数字组,每一数字组代表此项货品的一种特性,例如第一数字组代表货品的类别,第二数字组代表货品的形状,第三数字组代表货品的供应商,第四数字组代表货品的尺寸,至于每一个字组的位数要多少视实际需要而定。
例如:
类别 形状 供应商 尺寸 编号 07 ─ 5 ─ 006 ─ 110 编号意义如下:
(4) 实际意义编号法:依货品的名称、重量、尺寸乃至于分区、储位、保存期限或其它
特性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编号。这种方法特点在于由编号就能很快了解货品的内容及相关信息。
例如:编 号:FO4915 B1的意义是:FO 表示Food,食品类;4915 表示4'×9'×15',尺寸大小;B 表示 B区,货品所在储区;1 表示第一排料架。
(5) 后数位编号法:运用编号末尾的数字,来对同类货品作进一步的细分,也就是从数字的层级关系来看出货品的归属类别。
如: 编号 货品类别
260 服饰
物流配送
(6) 暗示编号法:用数字与文字的组合来编号,编号本身虽不是直接指明货品的实际情况(与实际意义编号法不同),但却能暗示货品的内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记忆,但又不易让外人了解。
例如: 编 号
BY 表示 脚踏车(Bicycle)
005 表示 大小型号 5号
W 表示 白色(White) B 表示 小孩型(Boy's)
10 表示 供应商号码
4.2.4货品的分类
如果只有货品编号而不事先将货品进行区分,作业员仍然要费力寻找目标,因而要让货品有条理的保管。分类(Classification),就是将多种不同事物按其性质或其它条件分别逐次区分,将它们归纳于不同类别,作有系统的排列,这样就可以使后续作业效率提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货品分类的原则:
适当的分类能让原本繁杂的作业变得有系统,因而进行货品分类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分类应按照统一的标准,自大分类至小分类依同一原理区分,要合乎逻辑。 分类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需要,来选择适用的分类型式。 分类必须有系统地展开,逐次细分,方能层次分明。
分类应明确而相互排斥,当一产品已归于某类,绝不可能再分至它类。
分类必须具有完全性、普通性,分类系统应能包罗万象适用于广大的地区类别,使
所有物料均能清楚归类。
分类应有不变性,即货品一经确定其类别后,便不可任意变更,以免造成混乱。 分类应有伸缩性,以便随时可增列新货品或新产品。 分类必须确切实用,绝不可流于空想。
物流配送
2.货品分类的方式
货品分类的方式主要可根据下列五项特征:
(1) 为适应货品储存保管需要,而按照货品特性分类。
(2) 为配合货品使用而按照货品使用目的、方法及程序分类,如需要流通加工者划分为一类,直接原料划分为一类,间接原料划分为一类。
(3) 为适应货品采购的便利,而按照交易行业分类。
(4) 为便利货品帐务处理,按照会计科目分类,如价值很高者划分为一大类,价值低廉者划分为一大类。
(5) 按照货品状态分类,如货物的内容、形状、尺寸、颜色、重量等。 (6) 按照信息方面分类,如货品送往的目的地别,顾客别等。
大体来说,出货前的分类以(6) 为最多,而进货的分类则不一定,视公司的情况、性质、 要求来作选择。
3.进货分类流程例:
4.2.5货品验收检查
货品的验收工作,包括品质的检验和数量的点收双重任务。验收工作的进行,有两种不同的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先点收数量,再通知负责检验单位办理检验工作;第二种情形是先由检验部门检验品质,认为完全合格后,再通知仓储部门,办理收货手续,填写收货单。
货品要能达公司满意程度才准许进验入库,因而验收要符合预定的标准。基本上验收货品时,可根据下列几项标准进行检验: 采购合约或订购单所规定的条件;以比价议价时的合格样品为准据;采购合约中的规格或者图解;各种产品的国家品质标准。
1.货品验收的方法
有了验收标准后就可针对标准着手验收,大致可将货品验收方法分为两方向来进行: (1) 在品质检验方面,包括物理试验、化学分析及外形检查等。
(2) 数量的点收方面,除核对货品号码外,还可依据采购合约规定的单位,用度量衡工具,逐一衡量其长短、大小和轻重。
图4-3 进货分类流程
物流配送
验收时可以按照货品验收处理程序表来处理。
注:○=是 ●=否 ˇ=采取此项行动
4.2.6维护进货记录
既然进货是货品进入配送中心的第一阶段,因而为了后续作业的便利,对于入库品资料的掌握特别重要,可以按照各公司的进货表,有效地收集并记录进货资料。
物流配送
4.3搬运作业
搬运就是将不同形态的散装、包装或整体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在平面或垂直方向进行提起、放下或移动,或是运送、重新摆置物料,而使货品能适时、适量移至适当的位置或场地存放。搬运活动发生的区域如图所示。
搬
运
图4-4 搬运作业发生的区域
4.3.1 改善搬运效果
考虑货品搬运成本时,有两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第一是距离的原则,要求距离越短,移动越经济;第二是数量的原则,要求移动的数量越多,每单位移动成本越低。
因此,搬运工作的改善,可从下列五个方面来考虑:搬运的对象、搬运的距离、搬运的空间、搬运的时间、搬运的手段等。具体的改善办法如表所示。
物流配送
表4-3改善搬运的原则与方法
物流配送
4.3.2搬运的分析技术
为了掌握搬运流程的情况,货品搬运可由四方面来分析:(1) 过程(2) 起迄点(3) 流量(4)搬运高度。
(1) 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收集货品由进货到出货的整个过程中有关的资料,以及在作业进行过程中的相关的信息和相配合的设备情况。这种方法要考虑整个过程,所以一次只能分析一种产品,或一类材料,或一项作业。过程分析主要凭借过程图的运用将作业情况表示出来,而后再针对现况进行改善的动作,以下即为过程图( Process Chart )的制作方法。
为能简化货品的流动过程以及一些相对应的信息,基本上可利用用六个符号来代为叙述每一步骤发生的事情。此六符号是:
作业 搬运 检验 储存 延迟
下面以榨汁机进货入库过程为例说明过程分析的方法。
表4-4 榨汁机进货入库过程图-现成表格
物流配送
(2) 起迄点分析 与过程分析不同的,起迄点分析并不须观察过程中的每一状况,而是由每一次搬运之起点及终点,或是以各站固定点为记录目标,来对搬运状况作分析检讨。因而此项分析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a) 路线图表示法─每次分析一个流通路线,观察并收集每一移动的起迄点资料,以及在这路线上各种不同货品流通的状况。
(b) 流入流出图表示法─观察并记录流入或流出某一地区的各种移动状况。
起迄点分析中的路线图是探讨每一路线中货品移动的状况,其一般格式如下:(表4-5)
表4-5 路线图 注:流量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流量。 路线图适用於路线不多的场合。一旦路线繁多将反而成为管理上的一项负担,因此若路线很多时,最好使用流入流出图( Flow-in,Flow-out Chart )来描绘不同货品在某一区域的流入流出情形,其格式如下:(表4-6)
(3) 货品流量分析
物流配送
货品在部门单位间移转往往呈现极不规则的方向,为追求时效,规划管理者必须尽量使所有移转工作都能以最简捷方向、最短距离方法完成。而货品流量分析就是将整个移转路径概略绘出,来观察货品移动的流通型态。
使用方法可分两类: (a) 部门间直线搬运法:
它是假设各部门间的直线流通并无障碍,以直线距离来作流量分析。此法与实际状况将多少有些差距。
(b) 最短路径搬运法:
此法为模拟实际搬运作业的方法,通常借电脑来协助处理,运用此法分析可得出: 1. 各单位间之最短搬运路径,2.各路径之货品流通量,3.在各配送计划下的总搬运量( 图4-5 ) ,这三项结果将能协助管理者达到改善搬运的目的。
图4-5 最短路径搬运法模拟的货品流量
此外为求更精确之计算,在进行货品流量分析时,也可以表4-7货品流量分析表之形式来协助计算:
表4-7 货品流量分析表
搬运高度在上下变动时必须要有动作,像是将物品提高、倾斜、拉下等等,很容易导致时间与体力的消耗,因而,厂房、建屋、设备等的配置,应尽可能水平地规划。因此在搬运高度分析上,我们可先依目前设备、设施、搬运用具等的配置,画出现状的展开图表,如图4-6。在这张展开图表里,最好能将各有关事项逐一记载,如搬运手法、人员、场所的情形、设备名称等,以包括全部的调查,尤其在高度方面。而后再由此图进行调整改善,制定水平配置计划,图4-7便是改良后的高度展开图。其中最简单的水平调整方式是使用台子的设计将机械设备垫高,让货品能依大体上一致的高度移动,使上下坡的搬运情形减少。
物流配送
图4-6搬运现状高度展开图
图4-7改善后的搬运高度展开图
4.3.3 搬运形式
此外,如果配合距离、流量等来考虑成本来选择机器设备,其选择依据如下:
表4-8 选择搬运设备
4.3.4搬运单位
货品移动的基本单位有三种型式:散装、个装或包装。散装是最简单且最廉价的货品搬运方法,每次的运送量较大,但散装的搬运较容易破坏货品或造成边缘的损坏,应特别注意。
个装往往是体积很大的物品,大部份的移动需要要大型搬运机或补助设施来移运。个装也可累积到某些单元数量后再运,如栈板、笼车、盒子与篮子等都是单元载重。单元载重的好处在于可以保护货品并降低每单位的移动成本及装卸成本。让搬运作业运行地更加完善、经济。
而多数量的单元包装是标准化的型式,其大小、型态与设计都要一致,才能节省成本。
4.3.5搬运作业运算
有关搬运作业的运算,讨论如下:
物流配送
1.货品搬运设备数量的决定
(1) 作业过程中货品搬运设备的需要的数量,要事先计算,最简单的公式是: 机器数=每天承载时间/工作小时*使用系数
使用系数是指一部机器每天使用时间的百分比,这必须考虑机器可能的停顿时间。 (2) 另外一种计算方式是采用等候线理论。要估计需要的设备数时,必须要考虑很多相互影响的复杂因素。譬如搬运设备因故障而停顿的分配特性、搬运的时间、搬运的时机、要搬运而未能搬运等所费的成本。若将这些复杂的因素列入考虑,等候线理论是一项很有用的分析工具。
2. 搬运系统能量的计算
(1) 总运送能力计算 运送能力=物流速率×运送长度 总运送力=Σ运送能力
物流速率:每单位时间搬运的货品量 运送长度:搬运的距离 (2) 搬运效率的计算 RF:物流速率 LD:运送长度
VC:搬运设备之速度
LE:空运长度-搬运设备空转的长度 TH:装卸时间
FT:交通因素-搬运流通或阻碍的因素 EH:搬运效率
则EH={(LD/VC)/(LD/VC+TH+LE/VC)}×FT (LD/VC:负载时间) (3) 搬运系统能力计算
货品搬运系统能力=总运送能力/搬运效率 3.购置设备的成本效益考虑
在购置搬运设备时,还要考虑设备的购置成本、每年折旧额、维护修理费用、利息、税捐、操作员薪资及设备残值等。若有关的成本因素可预先估计,则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利用下面计算投资现值的模式,选择最佳的设备,公式如下:
式中: PW:在使用年限n年中的现
物流配送
值
I:最初投资额
C:每年之营运成本
PWF:按期定额支付的现值因素
PWF':一次支付的现值因素 S:在n年时设备的残值 r:投资报酬率 n:设备使用年限
4.4储存作业
储存作业主要任务在于把将来要使用或者要出货的物料保存,且经常要做库存品的检查控制,不仅要善于利用空间,也要注意存货的管理。尤其配送中心的储存与传统仓库的储存因营运型态不同,更要注意空间运用的弹性及存量的有效控制。
4.4.1储存作业的策略与方法
储存保管的目标是要做到最大化的使用空间;有效利用劳动力及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方便地存取货物;安全经济地搬运货物;良好地保护和管理货物。
在储存中一般的原理是:依照货品特性来储存,大批量使用大储区,小批量使用小储区;能安全有效率储于高位的物品使用高储区;笨重、体积大的品项储存在较坚固的层架及接近出货区;轻量品储存于有限的载荷层架;将相同或相似的货品尽可能接近储放;跑量慢的物或小、轻及容易处理的品项使用较远储区;周转率低的物品尽量远离进货、出货及仓库较高的区域;周转率高的物品尽量放于接近出货区及较低的区域;服务设施应选在低层楼区等。
储存策略主要在拟订储位的指派原则,良好的储存策略可以减少出入库移动的距离、缩短作业时间,甚至能够充分利用储存空间。储存有四种方式:定位储存、随机储存、分类储存和分类随机储存。这四种方法的比较如表4-9所示。
表4-9 储存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