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教育目的论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教育目的

一、对主要哲学流派教育思想的评析

在教育哲学史上,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非常之多,主要的哲学流派有:实用主、进步主义、改造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行为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笔者认真分析了进步主义、改造主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对于教育目的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自己对于教育目的的理解。

1、进步主义教育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一般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又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工业从北部扩展至南部和西部,基本上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使美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工业化的完成,使美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西方世界,同时也给美国自身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新的经济模式不仅引起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还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使美国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不满现状的有识之士强烈呼吁政治经济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便在这一背景下发生。 进步主义教育者针对当时社会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包括社会道德、经济、价值观等方面,他们提出了新的适应时代的观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推动了美国的社会公平、公正和机会均等,但进步派的民主目标并没有实现,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 “它所宣称的民主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也没有考虑到政治的经济基础”。

2、改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则是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

在社会改造主义者眼里,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 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他们反对进步主义强调手段而忽视目的、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的做法。他们认为只有明确的目的才能找到适当的手段。社会改造主义认为, 学生中心课程实质上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也强调课程的经验性质, 主张经验是第一位的, 但却坚定地认为, 经验是团体的而非个人的, 所以改造主义格外强调的是团体经验。团体经验实质在于改造社会, 因此, 教育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 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学生摆脱对社会制度奴役般的服从, 明确社会改革的需要, 形成参加各种社会运动、塑造新的社会秩序与社会文化的能力, 从而成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人。

无论是进步主义还是改造主义,它们都植根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尽管改造主义和进步主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其中心都是围绕着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而来。只是进步主义更强调通过个人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而改造主义则是强调通过社会发展来促进个人发展。这是目的和手段的换位。无论是进步主义还是改造主义,都不曾割裂社会同个人的联系,不论是以哪一方为目的,哪一方为手段,社会与个人的不可分割。

3、要素主义

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作为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针对当时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支配下的美国学校教育暴露出的诸多弊端,从多学科视角对教育本质与功能、知识的作用与课程、教师的地位与素质提升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教育主张。

要素主义又被称为传统主义、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促进社会进化,防止社会退化。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教育本质上是社会进化的基本因素,其功能在维护社会的民主

教育目的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