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之
抒情手法
《说明》在鉴赏古典诗词方面的要求:
1评价古典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
本节课复习要点 1、古典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 2、寻找抒情方式的答题方法。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这首诗歌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抒情手法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 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 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 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 上邪!我欲与君相 知,长命无绝衰。山无 陵,江水为竭,冬雷震 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二、间接抒情物 间 接 抒 情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咏史抒怀 借古讽今 托物喻理
历史上的人、 用典抒情 咏史言志 事、物
事 景
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物
1、借物抒情
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它 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 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通过写芍药的“无 格”,芙蕖的“少 情”,来反衬牡丹的 高贵富丽,表达了对 牡丹的喜爱、赞美之 情。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 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 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3、托物喻理托物喻理的“理”重在道理,通过对事物的描
写来阐明客观存在的事理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托物喻理,通过山峰不同的样子,写 出一个这样的道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 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历史上的人、事、物1、用典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借以表达某 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 抒情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 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梦令 严蕊(南宋中叶女词人) 道是梨花
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 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问:简要回答末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人在武陵微醉”是用典抒情。用了“武陵人” 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 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借古讽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以台城这一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写了六朝纵情作乐 的荒淫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 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 寄托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3、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指诗人就某件事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抒发自 己的感慨。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 意无穷。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歧王斋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 逢君。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 上踏歌 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景衬情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本诗以景衬情,以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 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出诗人登 科后满心喜悦、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乐景写(衬)乐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 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 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 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 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整首诗寓情于景,全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 亲眼所见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的景 色。在景物描写中, 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 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