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用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就如何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掌握和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人作为资本的重要性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美国管理学教授劳伦斯 克需曼曾经说过:“人是一切企业竞争、发展的控制因素。”随着当前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企业的决策越来越多地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才能突破传统的计划、行政人事管理模式,构建新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太限度地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含义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组织目标的成员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是指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事的配合,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看作是一种成本,是被管理、被控制的对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看作企业中最宝贵、最有创造力的资源,既需要管理,更需要开发。在用人、留人方面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迅速发生着变化,“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逐渐融人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
1.人力资源不再被简单地视为“劳动力”,而成为企业中最关键的资本。
电大专用
传统的人事管理中的“劳动力”,是在既定的规则下组合、使用资源,对企业带来的价值限定在岗位职责的范围之内,人的价值仅仅体现在劳动报酬,员工仅仅被看作是生产的“成本”。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关键资源是知识、技术和信息,对人力资本的经营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2.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电子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化是将先进的技术力量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项目,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化。组织结构由复杂向简单过渡,员工的工作时间更具弹性,工作内容有更多的选择,工作流程越来越简单,工作标准化将逐渐被更多的员工个性和创造性所代替,以信息网为工具的虚拟化工作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将有更多的灵活性。
3.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综合了人性假设的各种观点,是最适合现代企业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未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的智能的开发,只有通过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开发人的潜能,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现代管理由“规范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以感情调动职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需要、价值观的变化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充分的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不适应。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家分配计划或企业生产任务,履行人员录用、定岗、报酬、调动、退休等行政化的工作,而忽视对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发和系统管理,其工作偏于简单、粗放,绩效评核往往流于形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行业的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一模式将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国有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管理人力资源,通过经济核算来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率,以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使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1.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落后。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滞后,直接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目前所面临的
电大专用
困境,首先,不能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除了高收入的垄断国企能够吸引一部分人之外(他们的问题是人才得不到持续的成长和能力的发挥),大多数国有企业由于收入偏低、机制不活以及缺乏激励等问题,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流失,致使企业的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明显偏少。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由少数同企垄断市场的局面必将打破,那些国企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如果不及时调整,届时将会面临同样的人才困境。其次,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调。即所谓“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臃肿”,普通型的人员人满为患,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高素质的拔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又缺乏流动和优胜劣汰,导致资源适用性差,个人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国企的人才出多进少,整体上职工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老化的趋势,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大。
2.缺乏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在国有企业中,虽然在分配上突破了平均主义的局限,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合理,不能充分地体现个人的业绩和贡献,因而也就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些垄断行业,比如说能源、电信等部门,由于垄断收入高,员工的工资普遍很高,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见得特别的高,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严重。当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过分地强调个人的业绩,反而导致协作不足,内耗严重,这显然是业绩指标设置不合理,没有把团队协作考虑在内。
3.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体系。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不但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划、持续的培训、教育和开发。不少企业把对员工的培训看成是企业成本的增加,忽视了培训是企业实现管理的工具,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手段。培训不仅可以提升职工的技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员工的活力,培育员工的忠诚度,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总目标。因此,国有企业职工的培训力度不够,造成了人力资源整体知识的更新缓慢,人力资源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4.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设置
电大专用
的,而不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性质,而忽略了服务性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虽然在企业人员的招聘、调配、晋升乃至薪酬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权力,却不是以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前提,往往是为管理而管理,因人设岗。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称为人事部,要么就人事处或人事科,这正是这种管理性质的体现。近些年来,一些国有企业改人事部为人力资源部,并赋予为一些新的内涵,但从总的来说,我国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了旧的人事管理体制的痕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由国家统配人力资源,企业的人事管理简单化,企业无须作出人力资源的规划。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企业虽然有了用工的自主权,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并没有彻底摆脱旧体制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本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心中无数,缺乏长远眼光,只是职位发生空缺了才去招人,没有人才的储备,更谈不上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利用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规划。
三、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新用人观念,确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是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即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以实现企业价值观为目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对职工最好的精神激励,它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要通过培育富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职工在这种文化理念影响下,将企业的昌盛作为共同的目标,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团队精神,使职工之间取长补短,将个人才能体现在集体中,集体又充分发挥个体优势.让智慧和学识在强大的凝聚力下发挥到极限。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激励员工,如参观、学习、考察,外出旅游等,通过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熏陶,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忘我工作的作风、勇于奉献的工作态度,达到企业与员工交心,使员工有归属感,企业有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电大专用
和创造性,保持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建立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薪酬制度大幅提高可变薪酬的比重,多作贡献者多得,少作贡献者少得,不作贡献辞退。
当然,绩效指标不能片面化,必须考虑企业团队的协作,也必须考虑个体和全局的关系,以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传统国企工资制度侧重于强调职务等级,低工资,高福利,工资分配形式单一,激励作用欠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趋向于采用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法,实现分配模式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强调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基本工资,使每一岗位的价值和贡献大小更加明了;第二,强调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奖金分配方案,使员工的超额劳动得到合理回报;第三,制定经营者持股、技术持股和内部员工持股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方案,实现人力资本收益。
(三)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体的人才使用机制一些国有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存在标准模糊及决策过程不规范等问题,限制了企业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长远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规则的建立和的人力资本价值和地位的提高,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制定以任职资格为基本条件的,以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人才成长机制,及时发现和使用人才。在国有企业人才尚不具备正常晋升途径以及岗位空缺出现断层的前提下,实行竞争上岗的形式,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年轻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调动员工长期沉淀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之看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前景。岗位交流,目的是通过多岗位锻炼和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这样,既有利于丰富人才的工作经验,发掘人才潜在的能力,又可避免其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厌烦情绪,防止一些重要岗位不良现象的发生。
(四)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为了满足变化中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内外部的机遇与威胁,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职能是最具有战略性和应变性的职能,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的联系纽带。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首先要了鳃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状况,因为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在调查研
电大专用
究的基础上,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数量、质量、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据此制订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总体计划和分阶段、分部门的配置方案,并认真实施,最后对人力资源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考核评价,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已经逐渐由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能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优势,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国有企业也随之加入到国际的激烈竞争中,国有企业只有努力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培养和开发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戴维 沃尔里奇.人力资源教程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张星,王润孝.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生产力研究,2006.11
【4】张育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之路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5】黄群慧.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6施建军,王新弛.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的思考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8,(3).
【7】张震.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商场现代化,2006,(6).
【8】王淑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阱学术交流 2006,(10).
【10】项义军,张旭东.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