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吴越文化 以太湖为中心,此区内的江南丝竹音乐、戏曲中的昆曲、说唱中的苏州评弹,以及名列“四大菜系”的“苏菜”,均带有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清新的风格,与北方各区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7、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在东北地区,在辽、金、元、清时期具有浓厚的游猎文化特色。 中国地域分区大图
三、中国区域文化的未来走向
1、区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区域阻隔为基础的,自然因素是区域文化形成之初的基本因素,当区域文化开始形成之后,文化因素的作用就变的突出起来,以至在自然阻隔被
2、在新的时代,公路、铁路、海上和空中航线的不断开辟,逐渐形成密集的网络,新型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使不同区域的人们超越地理障碍而进行更深层次和范围更广的文化交流。
3、在不同地区创造的文化产品不在会被认为是“异域”的,而都回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中国的“国货”。 必须指出,文化交流和文化扩散的结果决不是文化的单一化,而是由于各自文化选择机制上的“择善而从”性所造成的、不同层次上的同异统一体。这一切都表明以往由自然环境、民族、政治制度、 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等构成的地域阻隔被打破,原有的空间格局被改变了。但这并不是说,按照这样的趋势,汉文化圈内部的各种文化差异,包括区域文化差异,都要消失的一干二净。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又都是在一定的时空内产生、发展和演进的,都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或对一定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也就受到地理学家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切的重大问题。
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一、中国文化结构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概念: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 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中国独特的思想、道德、风俗、心态、 文学艺术体系。他形成于中国历史的早期,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 变化,但又始终保持一个基本一致、贯穿始终的文化内涵。尽管在不断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各个不同的文化系统融入其中,但都没有改变它的基本精神,没有完全变为另一种文化,不仅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以贯之,而且在不同的文化侧面都有共同的体现。
2、结构层次性:任何一种文化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三部分。文化结构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层次性。1)物质层次:文化的物质层次是表层的,这包括人针对自然界的劳动及其物质劳动成果;2)制度层次:文化的制度层次是中层的,他是为了适应前者的需要,在前者基础上建立并为保障前者而构建的,它包括亲族、民族等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等制度和风俗习惯、语言等文化制度;3)精神层次:文化的精神层次是深层的,是对前两者的主体思考,是 对前两者的高度抽象,包括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系统 等,共同构成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3、开放性和变化性:尽管文化结构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绝对封闭的和静止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各民族文化或异域文化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而且其自身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4、可分性和不可分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文化结构内部的各个部分,比如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部分,同属于一个文化的整体,这是其不可分性。但是,由于各部分之间所处的位置不同,又有相对分离的可能。
5、发展: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形成之后,还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1)先秦时期:华夏族与戎狄蛮夷各族不断交融,思想上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法各派思想为辅的系统。这就是作为主流的汉文化。在这个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格局确立,大一统的思维模式深入人心,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了民族心理打破之后,成为维系和强化区域文化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