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年第14卷第12期 JMedImagingVol.14No.122004
[3] 曹来宾,詹阿来,曹庆选.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4):240-243.
[4] 周仪.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
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4):306-308.
[5] 孙西河,王滨,周茂义,等.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J].潍
坊医学院学报,2000,22(1):45-46.
(收稿日期:2004-09-10 修回日期:2004-10-25)
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DakeMD,JacobsRP,putedtomographyofposterior
lumbarappophealringfractures[J].ComputAsistTomogr,1985,9:730.
[2] LaredoJD,BardM,ChretienT,etal.Lumberposteriormarginalin-trossouscartilaginousnode[J].SkeletalRadiol,1986,15:201-208.
超声诊断多发脾血管瘤2例
Ultrasonicdiagnosisofmultiplespleenhemangioma:twocasesreport张 彦,苗凤君,董 磊
(济南军区总医院超声科 山东 济南 250031)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学;脾;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R657.6;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011(2004)12-1017-01 脾脏的实质性病变不多见,脾多发血管瘤发病率更低。现将我科近年来发现的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例1 女,33岁。查体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来院进一步检查。超声所见:脾厚4.2cm,半月形,包膜尚光滑,实质回声不均质,示5个大小不等相对强回声光团,散在分布,最大约1.8cm@2.6cm,最小约1.2cm@1.6cm,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内部回声略呈网络状(图1,2)彩超检测可见周边血流绕行及小的穿入性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67,内部血流信号稀疏。肝胆胰双肾未见异常。提示:¹脾血管瘤(多发);º
脾略大。
例2 女性,58岁。健康查体。超声所见:脾形态尚正常,厚3.6cm,实质回声不均质,可见4个相对强回声光团,成排分布,体积依次减小,最大者位于脾门略上方,约2.1cm@2.8cm,最小位于脾下极,约0.9cm@110cm,边界清晰,缘不规则,内部回声略呈网格状(图3)。彩超检测示内部血流信号稀疏,边缘部血流阻力指数0.63。肝胆胰肾未见异常。提示:脾血管瘤(多发)。
以上2例均经CT
检查证实。
图1 脾上极强回声光团 图2 脾下极并排2个强回声光团 图3 脾实质内自上而下4个强回声光团
讨论:脾血管瘤是常见的脾原发良性肿瘤,大多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临床上应与脾恶性淋巴瘤、转移性脾恶性肿瘤等占位性病变鉴别。三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脾肿大和脾实质内一个或多个团块状回声。脾血管瘤声像图与肝血管瘤相似,显示为一个境界清晰,边缘不规则的回声增强区,回声分布稍不均匀,可有圆点状及短管状无回区。彩超检测示周边血流,内部血流稀疏,周边部血流阻力指数0.6~0.7。脾恶性淋巴瘤常为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声像图可见:脾脏增大,实质回声常略低于正常脾脏,其内示单或多个散在分布的低回声或弱回声光团境界清楚,轮廓光滑,内部回声尚均质,边界清晰。大的融合性肿瘤轮廓回声呈分叶状,部
分可见内部变性液化。彩超检测示穿入性血流,阻力指数0.6以下。转移性脾恶性肿瘤较少见。原发癌可来消化道、鼻咽、肺、乳房、卵巢等。声像图表现较复杂,肿块内回声与肿瘤病理结构有关,可呈无回声、低回声或相对强回声光团,亦可呈/牛眼0样回声,周围有晕环。彩超检测示周边绕行及穿入性血流,阻力指数大于0.7。其它脏器发现原发病灶是诊断脾转移癌的佐证。后两者常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详细询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声像图表现不难作出正确诊断。
(收稿日期:2003-07-25 修回日期:200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