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我的家乡风俗 上存版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我的家乡风俗

每当朋友们问我的家乡是哪里时,我就会跟他们说:广州。而我更愿意跟他们说一个更具体的位置,那是位于广州番禺区的一个小镇,在广州的最南部,一个与伶仃洋相接的水乡。我生于此,长于此的小镇——新垦。新垦本来是属于番禺区的一个镇,后来归入与之相邻的万顷沙镇,其实两镇之间风俗没有什么差别。游走在广袤的绿野,品味我的家乡的沧海桑田与风土人情。

背景 2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乌珠大洋”的海域。滔滔珠水,裹挟大量泥沙,在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大出海口,冲积出一片浅滩沙洲。清代道光年开始,东莞明伦堂在这里组织围垦,取名万顷沙,寓意是:在汪洋之中,造万顷良田。早期在此居住的人,是俗称“水流柴”贫苦大众。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吧沙田变成一片美丽的绿洲,这里随之成为名闻遐迩的鱼米之乡。

风,即是风俗。新垦的风俗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也与当地水乡的地理形势息息相关。

嫁娶风俗

万顷沙人没有宗族,彼此间便守望相助。逢嫁娶喜庆日子,人们都会宴请邻里,而有丧事时,邻居也会送上帛金,聊表哀悼。

婚嫁之礼 过去是比较淳朴的风俗习惯,一经媒妁介绍,索聘没多少,甚至有些穷人有三升大米换来一个媳妇,一只破艇“闹新房”的凄酸往事。一般的人家择个良辰吉日,男家在门前搭棚结灶,布置新房。女家在新娘出嫁前一天由姐妹与新娘喊“四句”辞别父母、兄姐,次日出阁。新郎就划着有篷的小船,挑个礼盒,在亲朋的簇拥下便去迎亲,亦无吹笛打鼓堂皇的乐队。新娘子稍经打扮,有的戴顶虾姑帽,有的只插朵鬓花,辞别父母,由姐妹帮忙,担些简单嫁妆送到船边。到了夫家,新娘子一入门便要跨过火盆(意思是驱邪消灾)。成婚之日,宴请亲朋,酒席间亦有求名问姓,宴后玩新娘的习俗。因居住的茅寮地方狭窄,较富有的人家,便搭个竹棚摆宴;穷苦人家,多在基围上铺上禾草,摆个窝盖,席地而坐,因陋就简,不那么讲究。而热情好客、礼貌待人是沙田区人的传统,过路行人,即使萍水相逢,也会被热情邀请饮宴。

女家亦有三朝回门的习俗。新娘返娘家后,有些要待一年半载才“落家”(回夫家长住)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过去的风俗已有很大的改变。

丧葬之礼 丧葬之礼与民田区相距较远。过去穷苦人多,丧礼时,至亲孝子也不穿全套白衣,只戴白头巾和腰缠白带,由孝子担幡买水,然后用小艇运送到丘陵地带安葬。

我的家乡风俗 上存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