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之风,位卑⑤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⑥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⑦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答案:
①副词,可译为“就是”,“是”,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 ②连词,可译为“倒是”, 表让步关系;
③连词,可译为“那么”“那就”“就”,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
④连词,可译为“就”“便”,表承接,表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
⑤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⑥连词,可译为却,转折;
⑦连词,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表并列。
所
“吾①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②所钦。以其③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④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⑤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⑥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答案:
①可译为……的原因; ②表示被动;
③“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④“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⑤“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⑥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之
一僧欲①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②之应。久③之,此僧以箪食瓢饮④之助至南海,夸⑤之于唐僧:“此何难⑥之有?”唐僧曰:“汝⑦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⑧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⑨之乎?” 答案:
①动词,可译为到、往; ②代词,可译为他;
③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④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⑤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⑨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②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
- 3 -
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③乎!而王胡为④乎如此好乐?若恢恢⑤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⑥乎? 答案:
①助词,可译为吧,测度语气; ②相当于“于”;
③助词,可译为啊、呀,感叹语气; ④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⑤助词,词尾,不译;
⑥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吗,表疑问语气。
者
李白①者,诗仙也。为当国②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③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④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⑤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答案:
①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②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 ③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④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⑤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也
“师道之不传①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②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③也。”“汝之言,金玉④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⑤也!” 答案:
①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 ②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 ③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 ④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 ⑤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
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①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②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③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④焉,骄而轻敌,⑤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⑥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⑦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答案:
①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②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③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 ④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⑤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⑥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⑦代词,可译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