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年代的滞胀阶段,80年代深刻的危机继之以低通胀的缓慢增长阶段,90年代以来的低通胀高增长阶段。

1. 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

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战后的大萧条使美国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和资源利用不足。为了应付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其基本精神是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调节经济。在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和对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新的政策和法令。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配套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财政政策看,罗斯福政府抛弃了传统平衡财政预算政策,首开和平时期赤字财政预算的先河,通过大量举债的方法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和对落后地区进行开发,促使经济复苏和增长。同时,又配合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他们信奉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就业和实际产出的变化,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反对通货膨胀或刺激经济。正是“新政”创造性地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很快就把国家从危机的深渊中拯救了出来。

到年代末,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被美国最高当局所接受,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以后各界

政府进一步推行了这一政策。肯尼迪政府的政策工具是减税。他们相信削减个人所得税可以促使家庭更多的消费,这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结果会导致产量增加而价格维持不变。因为经济具有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性工人与机器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减税政策的效果是:失业率在1965年下降到4.4%,60年代的其余各年中则保持在低于4%的水平,而实际GDP从1964年1966年则以令人瞩目的5.5%的平均速度增长。

从总体上看,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经济处于高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状态。这得力于成功使用宏观经济政策。这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是需求管理。应该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前期与后期的经济环境不同,因而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不同。

2.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

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但只能缓解,不能消除“滞涨”。

滞胀的原因

从国际背景看,美国在60—70 年代滞胀的发展伴随着一系列国际事件的冲击,如1964—1970 年的越南战争、1973 年的阿以战争与1978 年伊朗政变所导致的全球石油危机。这些外部性事件的强烈冲击恰恰是美国经济三次滞胀周期的前奏,也可以说,这些外部事件对经济的滞胀周期有激发作用。外部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更多体现在对总供给的负面影响,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与经济增长急剧下滑,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步大幅攀升。

美国政府在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为主,政策目标主要在于应付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并为此常常不得不以通货膨胀的攀升为代价。高就业率的政策目标是导致滞胀周期恶化与通货膨胀率持续攀升的主要根源。美国政府之所以在滞胀时期更多地倾向于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不以控制通货膨胀紧缩性政策为目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追求过高的就业率。

进入70年代后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的新情况。以往当发生经济衰退时,在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物价水平的下跌。正是有此情况作后盾,以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失业率下降的相机抉择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时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相机抉择政策彻底失败。加之石油危机的推波助澜,美国经济在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也上升到两位数。面对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