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应用力学与数学博士学位,并在热弹性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等新的学科方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1994年,郑哲敏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中科院力学所弹性力学组组长、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第二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执委等职。
郑哲敏是我国爆炸力学学科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流体弹塑性体力学模型,是强动载荷力学效应领域标志性的进展,是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的基石,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核爆炸,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空间反导以及钻地核爆弹等重要军事应用。郑哲敏还在核爆效应、穿破甲机理、防护工程、爆炸加工、爆炸安全、爆炸处理水下软基、瓦斯突出机理等爆炸力学主要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成果。郑哲敏是继钱学森之后,我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总体把握我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的同时,他积极倡导、组织和参与诸如热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材料力学行为、环境力学、海洋工程、灾害力学、非线性力学等多个力学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建立和发展。
50多年前,郑哲敏找到了爆炸中能量释放的科学规律,他“驯服”了炸药,并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能量,解决了很多工程难题,在爆炸领域开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核爆炸、瓦斯爆炸、炮弹爆炸 他总能用简洁的数学公式概括形形色色的爆炸中蕴含的规律,再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由于他对爆炸能量释放过程的娴熟掌握,中国诞生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新学科——爆炸力学。从此,郑哲敏的人生,与“爆炸”和“力学”再不能分割。
1月18日,由于对“爆炸”的精准掌控和对力学学科的突出贡献,89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郑哲敏获得了201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只要跟爆炸有关,他都能掌控”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以龙是郑哲敏的学生,如今也已年过古稀,他认为郑老高出别人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从工程实践中寻找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