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讨论、交流、辩论,相互质疑提问,互相寻求帮助,互相检查批改作业,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课堂合作:课堂上由发言人汇报小组预习成果,其他同学可补充发言。讨论、交流、辩论,相互质疑提问,互相寻求帮助,互相检查批改作业、试卷,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课后合作:对课堂尚未解决的问题课后可以再讨论、再交流,可以利用课间、自习课或回到家里进行网上交流、电话咨询,共同查漏补缺。
四、学生规则
1.职责轮换制:小组设立的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监督检查员四种职务定时轮换。职责轮换制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提高合作兴趣,用责任感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2.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3.小组交流程序:不仅要校对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用到了哪些方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等。
4.学生提问内容: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小组内有疑义,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蕴涵思想、方法的问题。
5.限制机会制:对特别强势的学生进行发言限制,如每节课发言不超过3次,力争这样的学生选择最能体现自己水平的问题发言,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同学。当有两个以上同学竞相发言时,学习好的同学要主动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
6.点评争辩制:同学之间可适时点评别人的发言,倡导就不同意见进行争论和辩论。
7.动态管理制: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原则上每月微调1次,可每学期大调一次。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通过以上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四是遵守
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五、教师规则
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应进行认真观察和积极引导,为每个学习小组及成员进行有效学习提供帮助指导。
1.开始阶段教师要认真仔细的指导学生预习,每节课前都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及预习提纲,以后逐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