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2)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明确: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

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

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情感:向往、迷恋、眷恋

三、具体研习

1、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郁达夫先生既然这么喜欢故都的秋,那么他选取了哪

些画面来写故都的秋?( 学生阅读圈点,教师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关键句。 )

明确:从3--11自然段。主要是5幅画面,第3段庭院静观(破屋秋色),第4段槐树落蕊(街

头落蕊),第5段秋蝉残鸣,第6—10段闲话秋凉,第11段清秋佳果。

2、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

明确:清、静、悲凉。

2、作者在对这些景具体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故都秋“清、静、悲凉” 的特点的呢?(下面

先请同学来诵读课文3——11段落,其他同学要眼耳手脑并用,一是圈出文中体现秋天色彩的词

语,二是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我们将从“秋色”和“秋声”两个角度来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

【秋色】

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枯黄)

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板书】

①那么这些色彩有什么特点?(红、橙、黄等颜色称为暖色系,绿、青、蓝等颜色称为冷色

系)

明确:冷色。

②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市之境在,作者为何避而

不写?

明确:主要的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由于作者当时心情不好,因此不喜暖色,不好热闹。

(让我们来看看郁达夫在写作这篇散文的时候的什么样的一种精神状态,插入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

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

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

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

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作者在

写这些描写色彩的词不仅体现了是故都秋“清”的特点,也是作者情感色彩的外显。

③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

明确:“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便会用了

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说 ”。

【秋声】

鸽声 帚声 蝉声衰弱 风雨声人声 静 【板书】

四、小结

本文情与景的密切关系: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板书】

五、布置作业:

思考:这节课我们主要赏析了3-11段,感受了作者笔下故都秋的

清、静、悲凉。文章的第2、12、13、14段这些文字看似多余,它们有没有作用,如果有,有何

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赏析意象,学习对比、前后呼应的写法,分析第12段。

【教学过程】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