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课程报告,学习总结
图2普氏理论围岩压力
B+2×H×tan(45° 2)b= (m)
b
h= ( )
q=h×γ (kN/m),γ为围岩重度kN/m3 e1=q×tan2(45° 2) (kN/m)
e2=(q+γ×H)×tan2(45° 2) (kN/m)
1.3. 围岩分类法
上世纪70年代后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采用普氏系数(f)值的确定比较困难,通过国内外400多个塌方的工程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按围岩稳定状态讲围岩分成六类,以罗马数字标书,即Ⅰ类围岩、Ⅱ类围岩、Ⅲ类围岩、Ⅳ类围岩、Ⅴ类围岩、Ⅵ类围岩。Ⅰ类围岩稳定性最差,Ⅵ类围岩最好。提出了如下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
q=0.45×26 × 式中:q—垂直压力(MPa),S—围岩类别, —围岩重度(kN/m3), —洞室宽度影响系数, =1+i(B 5),其中B为洞室宽度(m),i:当B<5时,i=0.2; B>5时,i=0.1。
1.4. 围岩分级法
围岩分类法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采用以后,多位专家对围岩分类法的提法不赞同,分类是指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隧规”分类是指围岩稳定性而言,对于围岩稳定性无类可言,只能是围岩稳定性分级。国标采用的是围岩分级的提法,同时国标规定Ⅰ级围岩稳定性最好,Ⅵ围岩稳定性最差,与隧规相反。1998年制定隧道新规范时,采用了国标的提法和排序,围岩分级符号仍采用罗马数字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q=0.41×1.79 × × 式中:q—垂直压力(MPa),S—围岩类别, —围岩重度(kN/m3), —洞室宽度影响系数, =1+i(B 5),其中B为洞室宽度(m),i:当B<5时,i=0.2; B>5时,i=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