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班获得冠军,至于是哪个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只注重比赛成绩。从动员比赛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前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儿童能够区分文化中的规则和好坏,懂得是非的名称,但他是根据行为对身体上的或快感上的后果来解释好坏的(受罚、得奖和交换喜爱的东西)或是根据宣布这些规则和好坏的人们的权力来分别好坏的。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行为对自己身体上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从力量本身就是价值,而不是尊重为惩罚和权威所支持的那种基本的道德秩序。
阶段二: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可以满足个人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儿童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
(2)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按照个人的家庭、集团或国家所期望人们做的去行事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而不管它所产生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后果如何。在这个水平上有两个阶段:
阶段三: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被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其中许多是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定型了的形象或自然的行为。经常用意图去判断行为,第一次把他的用意是好的作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阶段四: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行为是服从权威、固定的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尽自己的义务、对权威表示尊重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本身就是正确的行为。
(3)后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儿童显然努力在摆脱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从而去确定有效的和可用的道德价值和原则。这个水平也有两个阶段: 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总的倾向带有点功利主义的色彩。正确的行为往往取决于一般的个利和己为整个社会批判考核而予以同意的标准。儿童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的意见和价值是相对的,从而相应地强调要求有一个取得一致意见的程序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