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

发布时间:2021-06-05   来源:未知    
字号:

第29卷第9期2012年9月统计研究

StatisticalResearchVol.29,No.9Sep.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

周晶

*

内容提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有关研究,利用2010年工业和服务业数据,对我国战略性2008-2010年,2010年增加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值达到25513.71亿元,占GDP比重为6.36%,比2008年提高0.54个百分点。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东部地区战略行业优势明显;中西部在发展规模和程度上均相当,其中西部略好于中部;东北规模最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较大,小,发展也相对滞后。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地区分布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565(2012)09-0024-07

DevelopmentandDistributionofStrategicEmergingIndustriesinChina

ZhouJing

Abstract:ConsultingthestatisticalstandardsofStrategicEmergingIndustries(SEI),thispaperstudiesthedevelopmentstatusandregionaldistributionofSEIinChinabasedonthedataofindustrialsectorandservicesectorin2010.Theresultsshowthat:SEIinChinadevelopedrapidlyfrom2008to2010,theaddedvalueofSEIhasreached2.551371trillionyuanwhichaccountedfor6.36%ofGDPandincreasedby0.54percentagethanthatin2008.Fromthepointofregionaldistribution,theEasternregionofChinaisthebestinbothscaleandlevelofdevelopment;CentralregionandWesternregionarealmostequal,andWestregionisalittlebetterthanCentralregion;theNortheastregionrankslast.

Keywords:StrategicEmergingIndustries;DevelopmentStatus;RegionalDistribution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面临着新一轮产业技术、人才、标准的竞及结构的调整。在围绕能源、

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以求在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中抢占先机,实现本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名列世界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和前茅,

谐的问题仍然突出,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低附加值生产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国家提出加快培育的转变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

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即重点加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建

[1]

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设,

(以下简称《纲要》)之中。《纲要》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提出,期间,要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将战支柱性产业。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

具体来说,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其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产业。2015年,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现阶段国内学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诠释和统计分类方面,囿于实际统计资料的限制,难以完整准确地在此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本文获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LX011)资助。感谢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卢婷在本文数据处理方面做出的贡献。

第29卷第9期周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

·25·

周晶、何锦义(2011)在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利用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我国2004年和标准下,

200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进行了测算,给出了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数据。由于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全国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不能体现出不同区域和省份的自身特点,因此了解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区发展状况和分对于各省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具布特点,

有实际指导和现实意义。本文参照周晶、何锦义(2011)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标准,采用2010年全国及31个省(区、市)的工业及服务业数据,对全国及各省(区、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布进行研究。

续表1

行业

代码

增加值(亿元)

占GDP比重(%)

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64.16077.48900.16130.39608.18125.96788.247627.70426.01361.78520.14911.35460.09680.184619.70352.80241.03040.61080.07860.01331.15120.04102.20341.39264.06050.41182.40660.93490.48510.01212.06887.41555.49220.92840.9948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软件业三、生物产业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四、高端装备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

航空、航天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渔业机械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地质勘查专用设备制造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机制造光纤、光缆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光学仪器制造海洋服务地质勘查业五、新能源产业水力发电核力发电其他能源发电

4412441344193520361236623669367536803692371037603910393241104120414176307800263227607530754040104020403040404050406060006200

16369.781910.7241.15101.052087.331522.602104.287068.371534.28455.4738.05345.6124.6947.115027.09714.99262.90155.8320.063.40293.7110.45562.16355.311035.98105.07614.02238.53123.773.08527.821891.961401.27236.88253.81

4.08020.47620.01030.02520.52030.37950.52451.76180.38240.11350.00950.08610.00620.01171.25300.17820.06550.03880.00500.00080.07320.00260.14010.08860.25820.02620.15300.05950.03090.00080.13160.47160.34930.05900.0633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统计标准①及数据来源

《纲要》依据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

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类。本文的数据来源为2010年全国及31个省(区、市)的工业及服务业数据。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如表1所示。

由表1,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25513.71亿元,占GDP比重为6.36%,相比2008年的5.82%,提高了0.5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为4.03%,相比2008年

表1

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占GDP②

比重(%)0.18420.00490.04840.07820.01280.00610.00330.0305

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2.89660.07690.76181.22930.20160.09530.05170.4802

战略性新兴产业

行业代码增加值(亿元)

一、节能环保产业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

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

2666369143004620469076608020

739.0419.62194.37313.6351.4224.3113.18122.51

①②

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的国民经济行业参照周晶、何《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0年国内生产总根据中的数据,

锦义(2011)提出的统计标准。值为401202亿元。

·26·

续表1

行业代码

增加值(亿元)

占GDP比重(%)0.25450.09520.04120.06980.04830.00230.00236.3593

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4.00221.49690.64861.09750.75920.03630.0363100

统计研究2012年9月

和0.07个百分点;得益于电机制造、铁路运输设备通用仪器仪表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行业的制造、

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达2.5个百分点。中的比重提升最为明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新材料产业信息化学品制造特种陶瓷制品制造稀有稀土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电车制造总计

37232665315233303340

1021.11381.91165.49280.02193.699.269.2625513.71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分布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分布

首先,我们计算全国四大区域①及各省(区、市)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以反映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的分布状况,具体结果见表2。由于各省(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绝对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省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此,只用增加值大小来衡量各省(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法反映该省战略性新兴产因此文中我们另外采用业相对全国的发展水平,

区位熵来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四大区域及各省(区、市)的发展程度。四大区域的区位熵结果见表3。如果某行业在某地区的区位熵大于1,即认大于1.5则具有为该行业在当地具有相对优势,

明显的相对优势。我们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发展程度较高(该行业的区位熵>=1.5)的省(区、市),归纳到表4。

2010年我国四由表2可知,从发展规模上看,中、大区域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东、西和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7243528亿元、3827亿元和1487亿元②,亿元、分别占14%、15%和6%。分省来看,全国比重为6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的省(市)有7个。其中,广东和江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遥遥领先,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102亿元和3798亿元;其次为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和四川,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处于1000~1500亿元之间。7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62%,除了四川属于西部地区之外,其余6省(市)均属东部地区。

提高了0.7个百分点;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产相比2008年降低了0.16业占GDP比重为2.33%,个百分点。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构成来看,分行业高度集中的现象仍然明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仍是支柱产业,其2010年增加值合计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84%,与2008年基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规模最本持平。其中,

为突出,其增加值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70%,虽然相比2008年下降了5.55个百分点,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规模较大的行业也还是集中在与“电”有关的制造业领域:电子元件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通信电子器件制造、电机制造、金属加工机械设备制造、

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以及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其增加值合计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36%。

2008-2010年,由数据可看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高端装备制造业占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

比上升幅度最大,达0.2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25%;其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升幅为0.1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4.08%;新能源产业、新材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料产业、

0.25%、0.18%、0.11%占GDP比重分别为0.47%、

和0.0023%,相比2008年,升幅均不超过0.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结构相比2008年有所调整。由于市场、技术以及政策等原因,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发电、核力发电等行业发展相对缓慢,从而导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在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比重分别回落4.07

①本文四大区域界定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

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东北地区包括黑吉林和辽宁。龙江、

四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加总数与全国数据略有

出入,是因为全国数据不是由各省(区、市)直接加总得到。

第29卷第9期周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

·27·

(单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31.4663.461.303.780.000.760.000.000.003.780.000.003.7812.760.000.544.430.005.7341.300.3221.304.000.000.000.001.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65.4113.8014.975.825.852.392.421.201.403.341.301.174.9514.855.721.543.331.995.732.373.673.0319.961.300.221.154.540.831.220.072.120.880.420.310.73

表2

地区/省(区、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节能环

保产业62.3419.7911.176.702.962.852.730.470.784.471.330.892.4616.078.716.802.671.964.933.553.193.8218.843.370.121.602.770.330.430.020.790.500.080.080.41

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四大区域及各省(区、市)的分布情况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73.0510.5211.564.867.152.161.801.450.782.571.281.026.0115.085.251.373.801.325.021.712.602.0726.481.100.311.063.550.690.830.101.600.710.260.340.53

生物产业50.2219.4822.457.846.321.291.630.8211.264.572.081.205.859.884.831.652.021.3112.216.076.183.456.130.700.070.894.430.751.150.021.101.760.050.060.28

高端装备制造业61.6714.1614.839.345.194.254.611.010.716.171.331.834.2918.606.721.941.691.329.202.792.504.617.070.470.031.154.360.710.570.034.210.990.140.221.26

新能源产业28.1324.1442.834.900.230.221.590.444.021.921.701.290.134.086.250.394.630.821.061.6916.534.279.765.090.191.4914.682.856.870.080.902.392.630.221.62

新材料产业40.6037.6517.893.860.561.173.510.345.293.120.510.231.5814.415.470.592.4918.676.078.931.697.445.340.520.011.693.780.190.680.003.890.260.730.760.12

表3

地区/(省区、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节能环

保产业1.100.940.560.7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260.490.570.52

2010年四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位熵

生物产业0.981.021.250.94

高端装备制造业1.060.660.731.00

新能源产业0.491.122.110.52

新材料产业0.701.750.880.41

新能源汽车产业0.542.950.060.41

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

1.130.640.740.62

·28·

表4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相对优势的省(区、市)

行业

代码

该行业具有明显相对优势的

省(区、市)

(区位熵>=1.5)①安徽、广东、江苏

2666369143004620469076608020

广东、北京

40104020403040404050406060006200

广东、天津

四川、安徽、陕西、甘肃、辽宁广东、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江苏、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广东、天津北京、宁夏、青海、西藏北京、上海、广东

统计研究2012年9月

续表4

战略性新兴产业

行业

代码

该行业具有明显相对优势的

省(区、市)(区位熵>=1.5)湖北、云南、四川、贵州、青海、甘肃、广西青海、湖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甘肃、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内蒙古、甘肃、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宁夏江西、青海、湖南、内蒙古、宁夏、河南、陕西江西、江苏、重庆、浙江江西、山东、湖南

青海、江西、宁夏、内蒙古、陕

湖南、河南西、

湖南、内蒙古、江西、河南、四川河南、湖南河南、湖南广东、北京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节能环保产业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

剂材料制造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环境监测②环境治理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软件业三、生物产业

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四、高端装备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航天及其他专航空、

用设备制造渔业机械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地质勘查专用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机制造光纤、光缆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光学仪器制造海洋服务地质勘查业

五、新能源产业水力发电核力发电其他能源发电新材料产业六、

信息化学品制造特种陶瓷制品制造稀有稀土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七、电车制造总计

37232665315233303340441244134419

江西、北京、天津、贵州、湖北、

安徽、江苏江苏、浙江

安徽、广西、广东、天津北京、四川、浙江广东、湖北、青海、天津

由表3,从发展程度上看,只有东部地区区位熵大于1,说明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相对优其他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程度落后于全国平势,

均水平,其中,西部略好于中部和东北。参照表4,分广东和北京的区位熵大于1.5,具有明显的相省来看,

对优势;其他具有相对优势的省(市)为江苏、青海、上海、四川和天津。在这7省(市)中,除青海和四川属其余省(市)均属东部地区。于西部地区外,

总体来看,四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以及区位熵的排序一致。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发展规模大,而且发展程度远超其他区域;中部和西部大体相当,但西部在发展规模和程度上均好于中广东、江苏、部;东北排在四大区域之末。分省来看,

北京、上海和四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规模和程度方面均处全国前列,尤其是广东,其增加值和区位熵均排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山东和浙江的增加值均超过1000亿,但在省内的发展程度落后于全虽然其战略性新兴国平均水平;青海和天津则相反,

区位熵用来测度一个地区生产结构中某行业与全国水平

2632276075307540

内蒙古、北京、甘肃、湖北、上海

内蒙古、重庆、江西、江苏、浙江北京、甘肃、湖北、上海、山东

天津、江苏、陕西

3520361236623669367536803692371037603910393241104120414176307800

天津、河北、甘肃、北京、青海、西藏辽宁

天津、陕西、甘肃、四川、辽宁、黑龙江、山东山东、广东、湖北陕西、山西、贵州、北京、上海、四川山东、湖南、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江西陕西、北京、河北、湖南

湖南、吉林、陕西、山西、江苏、河北陕西、贵州、四川、北京、辽宁、江西、天津新疆、江苏、浙江、甘肃江苏、湖北、四川

江苏、浙江、北京、湖南、上海、重庆安徽、陕西、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广东、陕西、云南、江西

相比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常用来判别产业集聚存在的可能性。本文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某行业在某地区区位熵为该地区该行业增加值占该地区增加值的比重除以全国该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

由于环境监测行业增加值估算方法的原因,计算其在各省

(区、市)的区位熵意义不大,故此处不列出环境监测行业具有相对优势的省(区、市),相同情况的行业还有环境治理、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海洋服务。

产业增加值规模不算突出,但区位熵却大于1,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省内的发展程度领先全国。尤其是青海,由于其全省GDP较低,虽然2010年战略性但区位熵却达1.26,位新兴产业增加值只有100亿,

列全国第四,其主要优势行业是水力发电和稀有稀土金属冶炼,青海省这两个行业增加值虽然只有49.77亿元和7.27亿元,区位熵却高达10.55和7.71。

(二)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布特征1.节能环保产业。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为739.04亿元,东部和中部地区占比分别为62%和20%。从区位熵来看,该行业只在东部地区有比较优势;中部地区区位熵接近1,说明接近全国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不仅规模小,而且发展程度明广东、江苏是节能环保产显落后于全国。分省来看,

其增加值均超过100亿元,分别业发展的主导地区,

占全国的19%和16%。安徽区位熵最高为2.24,其优势行业主要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业,区位熵分别广东和江苏的节能环保产业也为3.9和1.9;其次,

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优势。广东的优势行业是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江苏的优势行业是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0年我国新一代其中73%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6369.78亿元,

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仅占11%和12%。东部是唯一具有相对优势的地区,其他区域的区位熵与东部相去甚远,只有0.5%左右。分省来看,广东、江苏和北京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增加值占全国比重接近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均集中在东部,其中广东和北京最为明显,区位熵均超过2。具体来看,广东最具优势的行业电子计算机制造和广播电视设备是通信设备制造、

制造;北京最具优势的行业是软件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其中软件业区位熵大于9。除此之外,江苏、上海和福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程度也高于全国。

3.生物产业。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增加值为455.47亿元,东部地区占比超过一半,中部和西部地区均为20%左右。四大区域生物产业的发展水西部的相对优势最强,区位熵为平差距并不明显,

1.25,中部具备微弱的相对优势,东部和东北稍微落后于全国。山东、内蒙古和江苏是生物产业发展大

省,增加值均超过50亿元,合计占全国的33%。生市)是内蒙古、北京、物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区、

甘肃、湖北和上海,其中内蒙古和北京的区位熵分别为4.35和2.02。内蒙古最具优势的行业是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区位熵高达45.98;北京最具优势的行业是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4.高端装备制造业。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造业增加值为5027.09亿元,

14%和15%。东部地区具有微小的行业占比62%、

优势,东北地区发展程度与全国持平,中部和西部与全国差距较大。江苏是该行业的发展大省,其增加值为932.23亿元,占全国比重19%;其次为山东,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广东、浙江和辽宁的增加值也超过300亿元。具备明显行业优势的省(市)是天江苏和陕西。天津的主要优势行业是石油钻采津、

专用设备制造和地质勘查业;江苏的主要优势行业光缆制造和通用仪器仪表制造;陕西的主要是光纤、

优势行业是地质勘查专用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及其航空航天器制造。他专用设备制造、

5.新能源产业。2010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为1891.96亿元,其中水力发电增加值占比74%。新能源产业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自然地域特征。该行业的主导区域为西部,占比43%,其次是分别占比28%和24%。西部地区具备东部和中部,

明显的比较优势,区位熵高达2.11,其次是中部,为1.12,东部和东北只有0.5左右。湖北和四川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大省,但基本上全是水利发电,其增加值合计占全国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其次,广东、云南和浙江的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也超过100亿元,广东主要是核力发电,云南主要是水力发电,浙江水力发电和核力发电的增加值相当。具有湖北、云南、四川、贵明显比较优势的省份是青海、

州、甘肃和广西,其中,青海区位熵高达7.82,其主要优势产业是水利发电,高达10.55。

6.新材料产业。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增加值为1021.11亿元,东、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41%、38%和18%。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区位熵高达1.75,其他区域则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江西和江苏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大省,其增加值均超过100亿元,合计占比33%。该行业在江西、青海、湖南、内蒙古、宁夏、河南和陕西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优势。尤其是江西,区位熵高达7.92,其主要优势行业是信息

化学品制造、特种陶瓷制品制造和稀有稀土金属冶13.95和7.14。区位熵分别高达8.86、炼,

7.新能源汽车产业。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国仅12个省(市)有该产业增加值为9.26亿元,

行业的产出。河南、湖南和江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大省,其增加值合计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的75%。该产业在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相区位熵高达2.95,其他区域明显落后于全对优势,

国水平。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区位熵分别高达7.17和5.32,东部地区江苏和福建具备一定的行业优势。西部地区只有四川有新能源汽车产业,但其增加值只有0.12亿元。

弱、发展空间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前能源供应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这些产业成日趋紧张、

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其蕴含和集结的技术也是各国竞相研究和追逐的热点。这五大产业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比只有16%,蕴藏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应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扶持力度,促使其成为我国经在技术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济新的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2.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具备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来看,有些省份依靠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已经形成了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优势。例如,湖南的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业,陕西的航空、航天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广东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电子计算机制造行业,

北京的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软件业等。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自身优势的地应该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争取形成区,

国内甚至国际上的产业集聚优势。对于战略性新兴起点低的地区,国家应在政策上予产业发展规模小、以适当引导和支持。

3.在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等各方面继续加大完善企业创新鼓励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力度,

制,完善知识产权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和拓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2009.11.3.

[3]周晶,何锦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研究[J].统计研究,

2011(10):3-8.

[4]宋河发,万劲波,任中保.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征、产业

2010(9):7-14.选择与发展政策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

[5]王昌林,姜江.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N].中国经济导报,2010-6-29(B02).

[6]王飞航,汪静.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研究[J].

2011(11):119-120.商业时代,

[7]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

2010(17):66-70.与对策,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框架下,对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25513.71亿元,占GDP比重6.36%,相比2008年提高0.54个百分点,相比2004年提高1.51个百分点。依照这种发展速度,在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我国预期可以实现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下,

《纲要》中提出的2015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的目标。

2.虽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某些产业高度集中,产业之间发展不均衡的情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产业,其增加值合计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为84%,基本与2008年持平。

3.从地区分布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15%和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只占14%、重为65%,

6%。从发展程度看,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相对优势,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其中,西部略好于中部和东北。分省来看,不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水平,广东、江苏和北京均排在全国前三位,尤其是广东,位列第一。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虽然远高于北京,但是发展水平落后于北京。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重点培育和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基础薄

作者简介

1982年生,周晶,女,山东人,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统计理论与方法。

(责任编辑:平凡)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