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 新闻人物
我最欣赏的新闻人物
第一组:约瑟夫·普利策
第二组: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
美国著名的政论家、专栏作家,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22岁在哈佛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并留在哈佛攻读研究生。毕业后,他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先后在多家报纸公职,热衷于政治新闻的报道并亲身参与活动,曾做过12位美国总统的顾问。他的专栏评论被不止250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国外报纸刊用,同时它还分别为50多家杂志撰稿。他获得了1958度普利策新闻奖。23岁时撰写《政治序论》,西奥多·罗斯福对此书推崇备至,与李普曼往来交换意见。
1964年9月,林登·约翰逊总统在李普曼75岁生日前授予其总统自由勋章。授勋书上写道:“他以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洞察力,对这个国家和世界的事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开阔了人们的思想境界。”
1974年85岁生日时,纽约市授予他最高荣誉青铜奖。
第三组:沃尔特·克朗凯特 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1916年11月4日-2009年7月17日),在密苏里出生,在得克萨斯长大,在合众通讯社(即后来的合众国际社)接受了职业记者训练。到CBS从业之前,他先在一些小报社和广播电台谋职。但合众社是他的精神家园,并且在他以后的生涯中留下了巨大影响。在合众社,他学会了准确报道、精练写作,并且快速发稿。
根据1972年的一个民意调查,称克朗凯特是“全美最受信任的人”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在许多问卷调查中,他都超过了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和所有的其他记者。这一荣誉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风云变幻的时代来临。在那些愤怒和分歧的岁月里,美国人坚信,沃尔特·克朗凯特绝不会欺骗他们。
他也保持着干练的报道风格:虔诚,直接,不花哨。历史学家大卫·霍伯斯坦认为,“一切顺理成章。恰当的人选,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媒体。”那时,电视还不为人知,但正在成长。它需要吸引力,一种语调,一个声音。克朗凯特三者兼具。
第四组:埃德加·斯诺
第五组:邵飘萍 邵飘萍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为振青,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14岁考中秀才,19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1918年接连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