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节能经济2010年第6期(总第332期
)
在此基础上按以下步骤进行量化和评价:
)整理27个三级指标值的原始数据xij,将其按式(1
(1)转化成标准指标值xij*;
xij*=xijij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关要求和标准,确定该评价绿色建筑的等级,并对从主成份分析得到的相关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改善和保障控制,以达到保持现阶段等级或者进
(1)
一步达到绿色指标的要求。
(i=1,…,…,)2,n;j=1,2,m
式中ij和σij2分别是xij的平均值和方差。
(2)求各标准化指标xij*的两两相关系数,并得到相关系数矩阵R=(rij)其中m×m,
rij=1
n
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参考国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及对BREEAM,LEED,以建筑资源消耗程度、建筑环境GBTOOL等的综合分析,
适宜程度、系统的持久性为评价对象,从绿色建筑本身属性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基于时期和时点两个视角,建立了绿色建筑的动态评价模型系统,该系统包含的指标体系分成3层,包括3个子目标指标、8个评价指标和27个数据指标。
(2)在分析了国外大量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国《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
相关要求后,针对已有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因素重构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以期为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绿色建筑提供方法支持。蒉[参考文献]
[1]GeorgeOfori,CliveBriffett.ImpactofISO14000on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Singapore
[J].
Construct
ManagementandEconomies,2000(18):935-947.[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S].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t=1
Σxx
titj
(i,…,)j=1,2,m(2)
(3)求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λ(…,),并将其2,pii=1,由大到小排列,按照预定的累计贡献率Σλi/m(通常累计
i=1p
贡献率达到85%以上为宜),确定主成分个数p(p≤m),求出对应的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和特征向量。
(4)由此提取的主成分重新整合指标体系,并根据确定的区间和水平值分别计算各指标与其水平值的接近程度:
)Φ(-minΦk,kTi
Φk,i=
maxΦk,-minΦik,i
(3)
Φk,i为第T个样本中第K个指标与maxΦk,i的接近程(i=度,而与minΦk,i代表第i个区间i的接近程度为1-Φk,i,))为第T个样本中第K个指标的具体数值,,2Φk(T1,
))所在区间的上界,所在区maxΦk,minΦk,i为Φ(kTi为Φ(kT间的下界。
(5)根据各水平值及其与各指标接近程度值确定聚集状态性态矩阵。
(6)将聚集状态性态矩阵中的数据输入GENREC重构分析软件的文件中,运行软件,根据软件输出结果分别求出绿色建筑整合后各指标在3种水平中的重要程度的()和值f。2,3ii=1,
(7)计算评价水平值在最终评价中的呈现度p(ii=。1,2,3)
pi=fi-minΦiii
3
3
[3]段胜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法-GBTool的中国框架[D].
重庆:重庆大学,2007.
[4]秦佑国,林波荣,朱颖心.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J].
建筑学报,2007(3).
[5]王丽洁,马士宾,杨艳红.绿色建筑评估及其实现[J].建筑
(i=1,)2,3
(4)
科学,2009(6).
)计算绿色建筑的最终评价值w。(8
w=Σpiei
i=1
[6]KevinLynch.Imageofthecity[M].TheMITPress,1960.
(5)
[7]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8]夏立明,王亦虹.基于因素重构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2).
(编辑谭丰华)
i=1
p
i
(i=1,)2,3
式中pi(i=1,2,3)评价水平值在最终评价中的呈现(度;分别为低水平的下界值,中水平的中值即e2,3)ii=1,(中水平下界+中水平上界)高水平上界值。/2,
根据最终评价值w,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和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