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指南及注意事项
运用“线差比较法”填报志愿
运用“线差比较法”填报志愿
芮执俭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技术性工作。我省实行大平行模式填报志愿及投档录取模式后,推荐使用“线差比较法”测算或选报志愿院校。
一、“线差比较法”的概念
(一)什么是“线差比较法”。“分数线差”包括“考生线差”和“院校线差”,是指考生高考分数或院校录取分数超出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分值。所谓“线差比较法”,指的是将“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分值大小相比较而作出的考生选报院校能否投档或录取的预计。
(二)“院校线差”包括哪些内容。“院校线差”包括院校“最高线差”“最低线差”和“平均线差”。“最高线差”指院校录取最高分与批次控制分数线差值;“最低线差”指院校录取最低分与批次控制分数线差值;“平均线差”指院校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控制分数线差值。“平均线差”越高,说明院校层次越高;相反,“平均线差”出现负数,说明不仅是缺额院校,而且是线下征集志愿院校。
(三)“平均线差”在“线差比较法”中的作用。用“线差比较法”测算或选报志愿过程中,“平均线差”是主要参数,因为它既是衡量一志愿满额院校投档或录取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院校层次的重要标志。经过近几年笔者用“线差比较法”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实践证明,尽管各批次的录取控制线和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经常有较大浮动,但院校“平均线差”变化却较小,会在某个中轴线的上下小范围浮动。一般当“考生线差”≥“平均线差”时,一志愿满额院校的录取概率是非常高的。
(四)“相关因素”对“平均线差”的影响。“相关因素”是指考生在使用“线差比较法”选择或填报志愿时,针对“平均线差”年度变化较大的院校需要考虑的若干要素。主要包括:院校批次、学校层次、办学地域、院校录取人数与往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历年一志愿满额或缺额情况、“大小年”现象、院校历年录取分数线走势、“最高与最低线差”在大平行模式下的收窄幅度及其对“平均线差”的影响、省内或省外院校、“热门学校或专业”效应、考生对所报专业的要求等等。考生应在综合分析上述若干要素对“平均线差”影响大小的基础上,作出是否需要适当增加“平均线差”的安全系数,以及增加多大比例安全系数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