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的
7、磁粉人员要求
磁粉检测人员应取得磁粉检测Ⅰ资格证书。凡签发检测报告者,应取得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
8、生产前的准备
8.1检查设备、工量具完好状况、如磁强仪、磁悬液浓度沉淀管、黑光灯、对比试片等。
8.2黑光灯在使用前应预热大于5分钟;检测人员进入暗室至少3分钟才能检查工件。
8.3操作前必须对设备的相关部分进行润滑。
8.4配置并检测磁悬液
8.4.1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8.4.2荧光磁粉浓度:配置浓度0.5-3.0g/L,沉淀浓度(含固体),0.1-0.5mL/100mL
8.4.3用磁悬液浓度沉淀管对配置好的磁悬液浓度进行测定,测定前应充分的搅拌,循环系统至少喷淋1分钟左右在开始使用,每班检测一次。
8.4.4磁悬液污染状况每周检测一次。
测定方法是:将磁悬液搅拌均匀,循环系统至少喷淋1分钟的来回循环,取100mL注入沉淀管中,静置60分钟检查沉淀管中的沉淀物。当上层(污染物)体积超过下层(磁粉)体积的30%时,或在黑光灯下检查荧光磁悬液的载体(水)发出明显荧光时,即可判定磁悬液受污染,应重新配制。
8.4.5磁悬液被施加在工件表面上,液膜应该是均匀连续的,否则应重新配制。
8.5根据生产计划核对来料;批号、钢级、规格、尺寸。
9、选择磁化电流。
9.1磁化方式:复合磁化
9.2周向磁化电流一般计算公式;
连续法:I=8D~15D 式中I:为磁化电流A D:为试件直径mm
9.3纵向磁化时按下式计算安匝数,NI=45000÷(L/D)
式中:NI:磁轭线圈安匝数 ,AT L:试件长度mm D:试件直径mm
注:以上磁化电流计算公式为推荐公式,如遇试件有特殊要求的,I与D之间关系可由高灵敏度试片试验确定。
9.4校准探伤设备灵敏度
9.4.1将试片刻有槽的一面朝向工件,用胶带紧密的贴上,保证试片与被检工件接触良好,胶带贴于试片两边缘,不能覆盖试片背面的刻槽部位。
9.4.对工件进行磁化,并在试片上浇以磁悬液,磁化电流由低到高逐步提高,以清楚显示磁痕为界。
10、探伤步骤
10.1检验频次
根据计划要求,应逐支进行管端磁粉探伤。
10.2生产工艺简述:
新编的
10.3生产前的各项检查工作准备就绪(感应器最好启动前擦下),并确认无误后,打开进气阀,接通“电源”开关,此时电源指示灯、紫外灯亮。
10.4调整设备夹紧装置同心度,使管头与管子内壁夹紧良好。
10.5将试片贴在被检工件距管端400mm范围外表面,并远离电源接触点,将设备旋转钮调到“自动”状态,电极进入,内外电极夹紧,喷洒磁悬液,开始磁化(周、纵向磁化),观察试片显示,以此判断磁化电流是否合适,磁悬液浓度是否合符合要求。观察结果显示试片全圆十字清晰,此时磁化电流值即为最佳值。
10.6当试片显示磁化电流值、磁悬液浓度合适,管体内外表面全部被磁悬液浸湿后,即可进入正常探伤操作,探伤时做好探伤记录(产品规格、炉批号、产品标准、探伤标准、探伤参数、来料支数、合格支数、缺陷支数、效验记录。)
10.7磁化后的管端在高强度紫外线光源下,观察其内外表面,不应有肉眼可见的发纹、裂纹、和气孔存在,内表面应用手持高强度紫外光源照射观察。
10.8剩磁测量,对电磁检测的管子一定要测量剩磁,在每次样管校验之后,开始检测第一根钢管,测量两端,大约90°测4个点,记录最大值剩磁应小于30GS。
11、灵敏度校验
11.1每种规格探伤开始和结束,应采用对比试样进行探伤灵敏度的校验。
11.2连续操作中人员更换时,应采用对比试样进行探伤灵敏度的校验。
11.3在探伤过程中,连续工作4小时,应采用对比试样进行探伤灵敏度的校验。
11.4在设备参数有变化时,应采用对比试样进行探伤灵敏度的校验。
11.5对设备的灵敏度有怀疑时,应采用对比试样进行探伤灵敏度的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