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临床医学2011年6月第31卷第6期ClinicalMedicine,June2011,Vol.31,No.6
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功能临床研究
陈瑞阳
(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长垣453400)
【摘要】目的应用踝臂指数和动脉僵硬度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功能变化。方法348例受检者入
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122例,高血压病组118例,冠心病组108例。所有受检者应用动脉僵硬度和踝臂指数(ABI)对动脉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
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冠心病组为(11.7±2.5)m/s,与正常组(10.2±1.6)m/s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冠心病组为(1601±267)cm/s,高血压病组为(1607±311)cm/s,与正常组(1360±209)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I冠心病组为1.09±0.14,与高血压组(1.15±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键词】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僵硬度;踝臂指数
动脉僵硬度能够方便、快捷、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
期变化,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弹性功能明显降低。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
为危害人群健康的首要疾病。随着我们对血管病变的深入认识,动脉的功能及结构改变才是导致临床心血
[1-2]
。许多研究证实,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动脉功能和结构损害是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在
内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的早期血管改变,尤其是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及结构在疾病早期已发生改[2-4]
。近年应用动脉僵硬度对正常人、变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但针对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功能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我们的研究旨在用动脉僵硬度和踝臂指数(ABI)来评价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管功能的改变,为临床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导临床治疗。11.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解放军305医院住院的患者和门诊体检的健康者共348例,年龄33~85岁,平均(56±10)岁。其中正常组为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并且肝、肾功能均正常的健康者;高血压病组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排除糖尿病及冠心病,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或新确诊为高血压病但未服药患者;冠心病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血管病变,且病变血管≥50%狭窄(见表1)。1.2研究方法:1.2.1
动脉僵硬度:测定应用动脉硬化检查设备
(COLINVP-1000)进行四肢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脉压差(PP)、平均动脉压(MAP)]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检测。受试者去枕仰卧体位,双手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将四肢血压袖带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放置心音采集装置,连接
心电采集装置,点击开始键,待心电及心音信号采集良
)时,好(仪器自动显示“OK”点击确定键。仪器自动开始四肢同时加压,进行测量,对每位受试者均设定采
集2次,取第2次数据为最后结果。1.2.2
应用CompliorSP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采集颈动脉-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数值,评价动脉僵硬程度。受试者去枕仰卧体位,双手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选择右侧颈总动脉和股动脉作为测量部位,沿动脉的体表走形位置探查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压力感受器置于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启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装置,待屏幕显示的波形稳定、实时测定的变异率<5%后,点击确定键采集数据,并测量这两点的体表距离输入计算机,然后获得C-FPWV数值。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成组t检验,组间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率的比较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2结果2.1
一般情况比较:三组间年龄、体质量、身高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组间具有可比性。高血压病组及冠心病组各项血压参数(SBP、DBP、PP和MAP)较正常人均显著增高。其中15例合并糖尿病,23例冠心病组8例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见表1。2.2
动脉僵硬度检测结果:冠心病组C-FPWV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及高血压病组BaPWV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