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以前版本,自己再次归纳整理
(2)反对体罚儿童,应在形成行为时加强训练
(3)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身体技能习惯、发音习惯等
9、斯金纳行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派)
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最基本的)。
2、强调强化(包括外部内部的)来控制儿童行为:育婴箱的作用、行为矫正。
3、强化控制理论利用于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10、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
核心: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一)观察学习:指人通过观看他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学习。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
(二)观察学习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作用过程
二、相互作用理论:行为、认知因素(最重要)、环境
三、自我调节理论
(一)直接强化:观察者的行为直接受到外部因素的干预。
(二)替代强化:观察者本身没有受到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这种强化也会影响观察者行为的倾向。
(三)自我强化(最重要):自我强化是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
11、维果茨基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智力发展内化学说的最早提出者) “最近发展区”思想: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他人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示个体发展的潜力。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的问题,让儿童在最佳年龄里学习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1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同化、顺应、平衡、适应)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
1.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该物体是存在的。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2.形成了因果联系。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皮亚杰以不同形式的运算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志。运算指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即在头脑中进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运转的思维活动。或者说运算是指内部化了的观念上的操作。 皮亚杰把前运算阶段又划分为两个亚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
此阶段思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早期的信号功能(1)表象符号——延迟模仿(2)语言符号
2.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