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B 2、A 3、D 4、C 5、B 6、D 7、A 8、B 9、C 10、C 11 、C 12 、A 13、C 14、A 15、C 16、B 17 、A 18 、C 19、 D 20、A 21 、B 22、A 23 、C 24 、D 25、D
二、非选择题 26、(1)农本思想;农业是国家税收 的来源。(2)生产工具的改革(唐代曲 辕犁 );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江堰-战国 秦国李冰 );生产经验的积累。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③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男耕 女织”、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27.(1)地方士绅的阻挠 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 导实业。(2)一战期间列 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荣氏企业 抓住机遇,善用 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3)诚实经营,诚实守信。
28(1)服装、建筑、饮食、交 通、婚礼、习俗(2)特点:中西 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了传统, 又吸取了西方优点。 外来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影响。 (3)积极影响:丰富人们的物质 生活,改变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 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进 步和近代化进程。
29(1)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 义工业化,,逐步确立计划经济体制。1985年, 实行改革开放;1995年:深化改革,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表一:时间 事件 1953-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农业合作化 表二:1958年 人民公社化 表三:1978年改革开放 农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3)变化: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产 品丰富;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梳理: 1.春秋战国:A、铁农具提高了生产 效率 B、牛力耕田开始出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 式日益完善。 2、唐朝: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3.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有三国时的筒车和唐宋时 的翻车。 4.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 汉的漕渠白渠,并治理黄河。 5.春秋时期开始,“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成 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课本第5页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③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经营方式的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4)作用:积极A、无天灾苛政干扰,农民可勉强自 足;B、生活比较
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消极: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 大再生产。近代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 素。B、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有 哪些土地经营方式(课本第8页)(一)、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盛行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二)、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 形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 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2、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 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3、地主土地所有制(1)途径:土地兼并 (2)历程:北魏----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按性别、 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 卖。目的: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利益。 宋朝――不抑兼并;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 普遍
三、手工业商业知识点: 1 冶铁炼钢技术:南北朝时发明世界领先的灌钢法 2 冶铁燃料:(1)汉代用煤冶铁,北宋普遍流行(2) 南宋末用焦碳炼铁,明朝流行 3 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 ;唐代缂丝技 术 4 棉纺技术:元代: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时期:江苏松江-棉纺织业中心 5 陶瓷:宋代,景德镇--“瓷都”; 元代--青花和釉里 红;明代--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粉彩和珐琅彩。 6 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等。特 征:自由雇佣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7、官私手工业消长:官营到明代前期为止,占据古代 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
7、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出现长安、 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唐 代:整齐划一坊市制。 8、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打破市坊界限,现出街市,农村中出现草 市;打破时间限制,出现晓市、夜市 9、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①商业市镇兴 起②白银普遍流通③棉花、茶叶等农产品 大量进入市场。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 雄厚,形成徽商、晋商等。
四、古代经济政策(课本27-28页) 1、重农抑商 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政策;明清时期---依然坚持抑商政策 并实行闭关。 2、明清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严重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五、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本46页)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
资本主义 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单选题第9题.
六、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企业 1、背景:内忧外患;清朝统治危机。 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师夷长技以自 强” 3、内容:自强(1)军用企业(2)求富:民用企 业。 其他内容:派遣留学生;创办海军。 4、评价: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促进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近代人才;一定程度 上抵制西方经济势力入侵;对早期近代化起到推 动作用。 5、失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 破产。只学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七、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阶段 时间 原因 1、外商企业丰厚利润 的刺激 3、洋务派的诱导 表现 广东 继昌 隆 轻工 业发 展快 (棉 纺织 业尤 迅速) 影响
产生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
中国的经济、 阶级结构发 生了变化 民族资产阶 级作为新的 政治力量开 始登上历史 舞台
初步发展
1、列强资本输出 进一步破坏自然经 甲午战 争以后 济 (19世 2、清政府放宽对 纪末20 民间设厂的限制 世纪初) 3、收回利权运动
短暂 春天
民国 初期 (一 战期 间) (19 12- 1919)
原因: 1、民国的建立提 高了资产阶级地位 2、“实业救国” 的影响 3、群众性的反帝 爱国运动 4、一战期间列强 放松了经济侵略
表现: 影响; 轻工 业发 无产阶级 展较 队伍的壮 快; 大,为新 涌现 民主主义 出一 革命的开 批著 始奠定了 名的 阶级基础。 实业 家
国民 统治 较 前十 快 年 发 曲 展 (192 7- 折 1936) 发 展
1.全国的基本统 一 2.国民政府推出 有利于发展经济的 政策和措施
沉 重 打 击
1.沦陷区:适地 抗战 适产主义2.国统 爆发 区:国民政府实施 战时体制;官僚资 后
官僚资 本的膨 胀;民 族资本
认识 1.帝 国主义、 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 压迫和束 缚,是阻 碍近代民 族工业发 展的主要 因素。 2.要实现近 代化,必 须实现民 族独立
一 、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实践: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1949-1956)。课本82 页 ⑴、1949---1952年,经济调整,经济形势好转 ⑵、1953-1957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化三 改”,即实现工业化,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 有制。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课本84 页 ⑴初期有益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正确决策: ①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②
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生产力之间 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⑵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失误:a 1958年“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 铁为中心)b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①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②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左倾 错误 ③危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 环境;195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⑶纠“左”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19 62年形势好转 。 (4)、经验教训:①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 展的原则;②从国情出发,农、轻、重平衡发展。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本86-87页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概念:②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 ③作用: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①1984年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②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结果:增强企业活力,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 国有资产增加;有利于国民对经济发展。 3、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 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十五大: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概述我国开放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特点。 课本92页
1、格局:经济特区(深、珠、汕、厦、 海)――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闽南、长江、珠江三角 洲)及浦东开发区(1992年) 2、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 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 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