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长型种群:其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和极少的老年个体,种
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稳定型种群:每一龄级的个体死亡数接近于进入该龄级的新个体数,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3)衰退型种群: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趋于
衰退甚至消失。
性比( sex ratio )是指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雄性对雌性的
比率。
性比是种群结构的一个要素,它反映了种群产生后代的潜力。
(三)种群的出生率( natality)和死亡率(mortality)
1.出生率 :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最大出生力(潜在出生力):不受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种群处于理想状态时产生新个体
的最大能力。反映了该生物的特性。
实际出生力(生态出生力):种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能力。反映了环
境对该种群的影响。
2.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种群死亡的个体数。
最低死亡率:种群处于理想状态时的死亡率。
实际死亡率:种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又称生态死亡率,不仅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而且受种群大小和年龄组成的影响。
(四)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
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它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
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也称生物潜能( biotic potential )或生殖潜能
( reproductive potential )。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观测到的种群实际增长率之差可以看作环境阻力的度量( Odum ,
1971 )。
环境阻力:就是防碍种群内禀增长率实现的环境限制因素的总和。
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或最
大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五)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
由于自然环境(栖境)的多样性,以及种内种间个体之间的竞争,每一个种群都呈现特
定的分布形式。种群的分布有三种基本类型:
(1)随机的(random);
(2)均匀的(uniform);
(3)成丛的(clumped)(或聚集的)
二.种群的动态
(一)生命表(life table)和生命曲线(survivorship curve)
生命表 又称寿命表或死亡率表,它可用来综合评定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寿命,预
测某一年龄组的个体能活多少年,还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例情况。只要掌握了种群
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 (nx) 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d x)后,就可编制生命表。
依据取得 nx 和 dx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为 动态生命表 和 静态生命表 。
动态生命表的 nx和 dx是通过追踪观测同一时期出生的种群随着时间变化得到的,适用于寿
命较短的物种。
计算生命期望要求出每年龄期的平均存活数目求出所有 Lx值列入表中,然后由表底向
上逐渐累计 Lx值,得到 Tx值,最后用 Tx值除以 nx,就得到平均期望寿命(ex),即
x
Tx= ΣLi , ex=Tx/nx
i=∞
依据生命表可以绘制存活曲线(图 2.3)。存活曲线是反映种群在每个年龄级生存的数
目。存活曲线以时间间隔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存活个体数或存活率为纵坐标在平面内绘制而
成。通常纵坐标是取存活数目的对数,这样使图形更加直观些。存活曲线通常分为三种基本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