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高炉布料操作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高炉布料操作(提纲)

刘云彩

1, 高炉布料的作用

1.1,布料能改变高炉产量水平、改善顺行,降低燃料消耗:

布料能改变产量水平,能提高高炉接受风量的能力;改善顺行,大幅降低燃料消耗:

炉内料柱的空隙度大约在0.35—0.45之间。上升的煤气对炉料的阻力约占料柱有效重量的40—50%。煤气分布是不均匀的,对下降炉料的阻力差别很大。利用不同的煤气分布,减少对炉料的阻力,从而保持高炉稳定、顺行。有了顺行,就有可能提高冶炼强度,增加产量。

1.2,通过布料能延长功率寿命

边缘气流过分发展,必然加剧炉墻侵蚀。通过布料控制边缘气流,保护炉墻。

1..3,通过布料,预防、处理一些类型的高炉冶炼进程发生的事故

这些类型包括:

高炉憋风、难行; 渣皮脱落;

边缘过轻,危害很大。边缘过轻,首先表现在炉顶温度过高。影响炉顶温度的因素较多,边缘发展,是其中之一。炉顶温度每降低100,大约可降低焦比3-5公斤,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A, 气带走的热量; B, 冷却水及炉体散热; C, 煤气利用率下降。

正常冶炼水平,炉顶温度与渣量关系密切。

边缘过重,同样会带来灾难。1982年首钢2高炉,连续发生风口压入路内事故,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炉腹渣皮结到一定厚度,自行脱落,由于边缘煤气量不足,不能很好的熔化,大块渣皮沿炉缸壁下滑,

将深入炉内的风口压入炉内。

类似的现象,在宝钢和日本也出现过。日本把这一现象叫“曲损”。 炉墙结厚;

减少一些铁中的有害元素。

装料制度也有局限性:

严重的炉缸堆积,解决不了; 严重的炉墙结厚,效果很小。

布料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的装料方法,改变煤气流分布,并影响软融带的形状。改变炉料位置及矿、焦在炉喉径向的比例,是控制煤气流分布的有效手段。

双钟装料设备,炉料分布受到限制,调节煤气流的作用比较有限。

无钟的出现,克服了大钟的缺陷。第一座无钟高炉,于1972年在蒂森公司汉博恩厂投产。这是卢森堡阿贝尔公司的重大发明,它以全新的原理、紧凑的结构,克服了大钟布料器的缺点,使高炉布料,完成一次革命。很快,在世界范围推广。它通过改变旋转溜槽角度,可把炉料布到炉喉内任何位置。

2, 布料操作

2.1,煤气流的作用

煤气分布对高炉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煤气在高炉内的分布,分四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作用如表3:

表3,布料的作用(高炉布料规律,135页表40)

2.2,软融带的形状,对高炉行程有重要影响,煤气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软融带的形状(图1)。

图1,软融带形状及煤气分布 [2]

2.3,批重的作用:

批重大小,对煤气分布影响极大。大批重普遍加重边缘及中心;小批重发展边缘及中心。各炉在一定

的条件下,均有一个临界范围。当批重大于临界范围,随批重增加而加重中心;当批重小于临界范围,随批重增加而加重边缘或作用不明显[1]。

依此原理,当炉料较好时,应当用大批重;外部条件变坏时,应缩小批重。

大批重,能控制气流稳定分布。因此,随冶炼强度的提高,应扩大批重。当炉况难行时,应缩小批重,

以还取风量,保持顺行。 2.4,料线多作用:

料线越深,炉料越靠近炉墙。利用不同料线深度,可有效的调整炉料分布。

3, 大钟操作;

高炉最早出现于中国,已有2700年的历史[2][3]。高炉装料方法多种多样,均未流传下来。1850年,

当巴利式大钟布料器在英国出现,尽管它不能旋转并有许多缺点,还是流传了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终于在1907年出现了“马基式”布料器,并迅速在世界范围普及。为什么大钟布料器得到发展,能够在炼铁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解决了高炉长期以来,一直困饶的煤气流合理发布问题。

通过大钟布料器落入炉内的炉料,形成边缘高中心低的反锥体料面。当炉喉直径大于3.5米时,边缘

和中心的料面差,已经超过1米,这就使中心的料柱透气性明显提高。从图2[4]看到,高炉每米工作高度的压力差大约0.04-0.07kpa,推动了煤气流向高炉中心流动。这一作用,也为高炉扩大,奠定了基础。

大钟式布料所形成的料面,是以后各种布料器,共同遵循的准则,无钟布料也不例外。

图2,不同容积高炉的阻力系数(图中数据是高炉容积)

3.1,扩大矿石批重:

大批重,有利于煤气流稳定,能改善煤气利用,降低燃料比;但高炉压差可能提高,所以,扩大批重是有条件的:

A, 冶炼强度提高; B, 高炉炉况允许。

表4 首钢2炉1982年9月数据(1327 m3)

各时期的原料条件如下表,折合焦比、燃料比也按下列条件计算(表5)。

3.2,同装与分装:

由于界面效应,分装的矿、焦混合与变形,较同装小,因此料柱透气性更好。高炉一般采用分装。表6是首钢3号炉(1036 m3)的实践结果。

表6

燃料比 kg 510 511 490

482 420 400

时间

1-20/1 1-9/2 18-25/2

395 393 374

焦比 kg

校正焦比 kg

校正燃料比

kg 542

545 516

3.3,综合装料[5]:

为改善煤气利用,加重边缘,发展中心,在1982年实验综合装料制度,获得良好结果。矿石3车,

分两次开大钟。第一次按料线1.75米加料,接着不等料线第二次开大钟,加入后续料,1号炉实践结果如下(表7):

3.4,大小料批混装[6]:

为克服大钟装料的局限性,首钢曾在进入末期的3号炉用大小批重混装的方法,修补炉墙并稳定高炉

气流,受到很好的效果,操作结果见表8。具体方法是:

mA +nB A = KKJJ↓ KK=20吨

B =KJ↓KJ↓ K=10吨

使用混装后,实际焦比下降20公斤,折算后降低17公斤。一月份炉身下部炉墙厚度460mm,到3月

7日墙厚580mm。

大批重稳定气流,小批重加重边缘,两者结合,既改善顺行,也保护了炉墙。

3.5,抽矿或抽焦:

炉况不稳定,炉料又不好,不具备使用大批重的条件,可用抽矿或抽焦的方法,稳定气流。具体

做法石:

mKKJJ + KKKK 或 mKKJJ + JJJJ

3.6,双装:

出于同样理由,也可用双装。但双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流分布,其“双”的部分,对气流的影

响,和配“双”的相反。如下式所表示的,前一批示正装,和它相配的是倒装。每隔m批,有一批双装,在料柱中有一个大批重:JJJJ。

mKKJJ + JJKK

3.7,半倒装:

20世纪60年代,钢铁生产相当困难。原料很差,数量短缺。高炉或经常封炉,或维持生产。高炉难行、结瘤是经常的。半倒装由此流行。当时首钢(石钢)流行一句顺口溜:“小批半倒,灵丹妙药”。

“小批”,保证高炉煤气两条通路,半倒是把焦碳装到高炉边缘及中心。这是发展两头的装料制度,煤气利用率很差,燃料比高。可以当“药‘用,处理炉墙不干净,或因原料质量太差,保持高炉顺行。

是“药”,不能当“饭”,不能经常使用。经常使用,燃料消耗太高。

4, 无钟与大钟布料的区别

4.1,大钟布料是一次性的,大钟打开后,炉料在很短时间落到炉内,图3是大钟布料的炉料分布[7]。无钟布料是连续的,布一批料须较长时间(图4)[8],大约布8—12圈。图5是无钟布料示意图[9]。由于料流较慢,无钟的粒度偏析严重(图6)[2]。

图3,大钟布料的炉料分布(高炉布料规律,277页表56)

图4

高炉布料操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