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参考答案 2011.10
1.C(A项jiāo /jiào,yâ / yàn,nàn;B项tā/tà,bó,fā / fà;C项shì/sì,zhǎng / cháng,juã/jiáo; D项cēn / shēn,mǐ, sh i/sâ)
2.A(A.拭目以待: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B.闪烁其词:形容说法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与“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 C.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与语境不符。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不可形容时间短暂。)
3. 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 思念的圆月 沉郁顿挫 渲染烘托(其它合理的亦可,每空1分)
4. (1)国企业绩确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标准;(2)国企业绩评价标准出台。
5.A(B.废:违背;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
6.D(“②重废父命”和“③王孙苦疾”,两项与王孙“吾欲裸葬”无关。)
7.B(B项正确意思应该是父命难违,又不忍心给父亲裸葬。)
8.(1)况且人的死,是生命结束时的转化,像物体的回归自然一样。
(2)死者的尸体孤独地停在那里,怎么会有知觉?
(3)如今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不得“归”,设置障碍不得“至”,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
9.(1)(3分)因为地僻官闲,诗人就借读书来打发时光。所读的是杜甫的诗,老子的《道德经》。这反映出诗人既忧国忧民、难以摆脱仕途坎坷的悲凉,又希望从道家思想中寻求精神解脱的矛盾心理。
(2)(4分)诗人欲排遣闲愁,至庭院赏花,映入眼帘的却只是百花凋零的情景;登楼赏月也只是孑然一身,孤酒一杯。诗人通过这两个场景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没有直接言“愁”,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写的景物之中透露着深深的愁思。
(3)(3分)实际上透露的是一种孤独、落寞的情绪。诗歌中有的地方是直接表现,有的地方是间接表现——“何计到黄昏”、“此心牢落”是直接表现;“昼掩门”、读杜甫诗、老子书、“酒一樽”是间接表现。
10.(1)河畔青芜堤上柳 (2)小楼吹彻玉笙寒 (3)元是今朝斗草赢 (4)萦损柔肠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6)受任于败军之际 (7)黄发垂髫 (8)赢得生前身后名
【参考译文】
杨王孙是武帝时期的人。学习黄(帝)、老(子) 无为而治 的理论主张。家中产业上千,生活上供养自己非常丰厚,保养身体无所不至。等到生病临终时,先给儿子留下遗言,说: 我想死后裸身入葬,来返回我的本质,一定不要改变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个布袋盛我的身体,葬到离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贴近土地。 他的儿子想默不依从,但父命难违;想按照父亲的意思办,又不忍心,就去见杨王孙的友人祁侯。
祁侯给杨王孙写了封信说: 获悉王孙被疾病折磨,我因急着要跟从皇帝到雍地祭祀,不能前去看望你。希望你能振作精神,不要过多地忧虑,好好看病吃药,坚持爱惜自己的生命。我听说王孙提前立言要裸体入葬。假如死人没有知觉也就罢了,如果有知觉,像你说的那样陈尸地下,裸体去见先人,我认为你不应该那么做。况且《孝经》上说:‘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这也是圣人留下来的规矩,何必要拘泥于这种做法呢!希望王孙仔细考虑。
杨王孙回信说: 我听说古代的圣王,由于人之常情不忍心看着他们的亲人死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礼仪制度,现在却超过了那些礼仪制度的规定,所以我准备裸体埋葬,想要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