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具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能力;
5.具备设计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社会工作岗位的需要与要求,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艺术修养的,掌握工业设计史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够在今后的课程中融会贯通,最终将专业理论课程融入到专业设计中,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和基石。
本课程通过单元教学进行。培养学生在原有的理论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最终,促进专业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的转变。
根据本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岗位群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以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立足基于设计创作过程的实际安排和设计作品为载体,规划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以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等途径,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工业设计的创作过程中牢固掌握必须的工业设计史基础知识、基本创作能力及初级的艺术鉴赏力,具备从事工业设计基础行业相应的知识、素质与水平。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课时分配
(二)理论单元
五、课程实施与建议
(一)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独立完成评价作品的培养,采用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潜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分析作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专业实践实训课程,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把对工业设计历史的分析和理解,作为基础教学的切入点,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讨论学习相结合,转变为注重对今后设计思维的开拓创新。从而,在总体上去感悟、理解和认识从传统到现代工业设计产品的形式特征和设计规律。拓宽产品造型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加强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并贯彻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进程中。把教学内容分单元进行,分单元讨论学习,强化工业艺术实践感受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注重新学科、新技术的发展,注重新信息的涉入,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思想的核心。要求学生对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形成一组在内容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的能动性。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确定课题的内涵和学术高点,实现现代教学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对人才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
课堂讨论:正反多方面论证。
板书教学:重点难点着重写明。
(二)考核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应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生总结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反馈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以鼓励、肯定、表扬为主。
1.成绩评定方式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良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选用坚持依据该课程标准,优选高职高专教材。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推荐教材《工业设计史》,何人可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四)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专业教室:投影仪、黑板、教师用机、专业书桌。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注重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网络视频教材、教学录相、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教学参考图书资料。教学资源建设要丰富、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来源正确可靠,要有实际利用和借鉴价值。
参考资源如下:
《工业设计史》,黄虹、麦静虹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E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