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全的大学近代史资料,我考试的时候上面都有答案。
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4)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教训(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 (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5)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道路
12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推翻了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黄埔军校的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5,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6、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四)新文化运动 p96-3、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 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6、前期内容: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7、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或作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8、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三、1、五四运动爆发原因:1919年,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主体:6月前,学生,6月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4、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
5、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意义: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2 五四运动的主要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集会示威游行,收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上海六七万工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