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成人高考语文卷
正因为一部艺术杰作产生之后,往往存在着这种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矛盾,所以我国古代颇为重视高明的艺术欣赏,把它说成是知心、赏音、解味。刘勰的《文心雕龙》专设一章论述文学的鉴赏和批评,题为“知音”,一开头就感叹不已:“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中外艺术家皆期·望知音的出现。法国雕塑家罗丹把艺术比作竖琴,通过琴弦的拨动引起世人的共鸣。我国人民更是把艺术创造者和艺术欣赏者这种声气相求、心心相印的关系,想象化和理想化为传颂千古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代的晋国上大夫伯牙学琴三年不成,跋涉千里,到东海蓬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呜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自此琴艺大进。但是,艺术家的创造主要不是为了和自然交流心绪,而是要和人交流心绪,他们需要他人理解,需要他人分享愉快,需要他人与他们同哭同笑,同爱同憎,同思同慕。因此,当伯牙遇到种子期的时候,他用琴弦表达对高山的思念,子期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他用琴.弦表达对流水的、赞美,子期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他把这种知心之言,当成自己艺术创造的极好的报偿和满足,遂与子期结为异姓兄弟,到子期逝世之时,便碎瑶琴于他的祭案之上,流露出一种“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的难以慰藉的伤痛,难以平息的怅惘。音而有知.是艺术家的幸福:音而能知,是欣赏者的幸福。这种幸福的创造、再造和转让,构成了艺术世界的心的交流。
11.第一段中划线的文字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强调的是艺术品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沟通作用。其中“可以沟通江、湖、海”是就方面说的;“可以沟通古、今、来”是就方面说的。(每空两字,用文中现成的词语作答)(6分)
12.文中所引鲁迅的那段话,涉及对《红楼梦》命意的不同见解,在鲁迅和本文的作者看来,这些见解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
13.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分别引用了罗丹对艺术的看法和“高山流水”的故事,意在证明。(用文中的一句现成的话作答)(3分)
14.文中“他们需要他人理解,需要他人分享愉快,需要他人与他们同哭同笑,同爱同憎,同思同慕”这句话中“他们”与“他人”分别指代的是谁?“他们”与“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4分)
15.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说道:“能够在艺术天地中,深切地领略那些伟大的心灵的人们,是幸福的。”在第三段的结尾处又说道:“音而有知,是艺术家的幸福;音而能知,是欣赏者的幸福。”这两种说法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这种“幸福”感是由什么造成的? (6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古者谏①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诲之众,得失利病,萃②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于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者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
天禧③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④。庆历⑤中,钱君⑥。始书其名于版。光⑦恐久而漫灭,嘉祜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
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注]①谏:进谏。②萃:集中。③天禧:宋真宗的年号。④责其职事:责成他们掌管进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