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北京地区消减PM_2_5_等颗粒物污染的绿地设计技术(5)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未知    
字号:

74

园林生态

5 小结

1)绿地对PM 2.5污染的消减作用受污染天气条件制约而产生不同的结果。由分析可以看出,在轻度污染天气条件下,绿地均对PM 2.5污染的消减起到积极作用,中、重度污染天气条件下,PM 2.5的分布出现十分复杂的情况,说明此时出现了人们尚不了解的异常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2)分析发现,道路绿带中“(乔+灌+草)—乔”配置结构有利于遮荫,对PM 2.5污染的消减效果明显优于为追求美观的“乔—灌—草”的渐次配置类型,说明在应对PM 2.5方面乔木的作用很重要。传统意义上追求美观的“乔—灌—草”,只是表面上的乔灌草,前层缺乏复层混交,不利于植物对PM 2.5污染消减作用的有效发挥。道路绿带前层增加乔木的复层混交,应是增加群落对PM 2.5污染消减能力的重要技术措施。

3)分析发现,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结构层次总体为1~2层的乔林或“乔+草”结构、群落骨干树种突出,且乔木规格较大(一般胸径20cm以上),建成多年,且健康稳定的绿地配置模式对PM 2.5的消减作用明显。

4)一定的宽度或面积规模是绿地消减PM 2.5功能发挥

图8 中、重度污染条件下3种绿地不同宽度消减PM 2.5效果对比图9 中、重度污染条件下绿地宽度对群落消减PM 2.5影响图10 公园规模与绿地PM 2.5消减能力关系分析

表1 不同宽度道路绿带年均消减PM 2.5效果(单位:μg/m 3)

的基本保障;根据研究,林带宽度超过30m之后,PM 2.5的消减效率有较大下降,建议应对PM 2.5污染的道路绿带配置宽度应不低于30m。公园绿地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以系统化网络化的布局加强绿地间的有机衔接,以保障绿地应对PM 2.5污染的规模效应,消减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效益有效发挥的整块绿地规模宜大于50hm 2,并应与城市主导风向的绿廊有良好的衔接。

本文在以应对PM 2.5污染为主导,兼顾其他绿地功能的视角下,对城市绿地消减PM 2.5

污染的设计和营建技术展开了一定探索,但如何利用城市绿地系统将城市融入区域自然山水,增加城市的绿色容量,绿地与道路、河流有机结合,构建绿地系统中通畅的导风系统等引导城市区域环境气候良性发展的规划布局技术来降低区域PM 2.5污染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10

/

/

9

8

北京地区消减PM_2_5_等颗粒物污染的绿地设计技术(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