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定义: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所致的心瓣膜或心内膜的炎症和伴随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二.分类:
1.根据病程分类: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中毒症状明显;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感染
迁延多见;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中毒症状轻;病程数周至数月;感染迁延少见;病原体以草绿
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
2.还可以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三.症状:发热,心脏杂音,动脉栓塞(可发生于脑、心脏、肺、脾、肾、肠细膜和四肢),周围体
征(少见,表现为淤点、指甲下条纹状出血等),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脾大和贫血)
四.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细菌性动脉瘤;
迁移性脓肿(多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可出脑栓塞,脑细菌性动脉瘤,脑出血,脑脓肿,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 大多数有肾损害(肾动脉栓塞,肾梗死,肾小球肾炎).
五.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尿液(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血液。
2.免疫学检查
3.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4.X线检查
5.心电图
6.超声心动图
六.治疗
1、抗微生物治疗:为重要治疗措施。用药原则:
(1)早期应用,在连续送3-5次血培养后即可开始治疗。
(2)充分用药,选用杀菌性抗微生物药物,大剂量和长疗程,旨在完全消灭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
菌。
(3)静脉用药为主,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
(4)病原微生物不明时,急性者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
谱抗生素,亚急性者选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的抗生素。
(5)已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时,应根据治病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抗微生物药物。
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
2、外科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适应症:
(1)严重瓣膜反流致心力衰竭。
(2)真菌性心内膜炎。
(3)虽充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血培养持续阳性或反复复发。
(4)虽充分抗微生物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大动脉栓塞,超声检查证实的赘生物≧10mm。
(5)主动脉瓣受累致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或瓣环脓肿需手术引流。
七.预后
未治疗的急性患者几乎均在4周内死亡,亚急性者的自然史一般≧6个月。预后不良因素中以心力衰竭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