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水的哲学之领悟(2)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未知    
字号:

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把水明确的提到哲学的高度进行全面而深刻地论述,因此老子的哲学又可称之为水的哲学。

老子的“上善若水”说最为有名。老子《道德经?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认为: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他停留在人们不喜欢的地方,所以近乎于道。安居于应处的地位,心如深渊而包容纳物,以友善之心与人交往,说话语出必言而有信,立身处世总持平正衡,担当做事一定尽其所能,行动时更能择待良机。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归咎,不会招致怨恨。)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很多语言来阐述水的“善”、“柔”、“不争”、“处下”等“几于道”的道理,丰富了他的水哲学:

《道德经·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认为: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能成为百谷王。)

《道德经?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老子认为: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世上没有什么能够取代这种能力,也就没有比它力量更大的东西。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弱能胜强,柔可克刚的道理,却无法付诸实施。所以圣人说:“能承受全国的侮辱,才配做社稷之主。能承受全国的灾祸,才配做天下之王。”这就是正言恰是反言(合于真理的话,表面上与说出来的正相反)的道理。)

《道德经?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认为: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就会变得僵硬;草木活着的时候也很柔软脆弱,而死后也会变得枯槁坚硬;所以坚强者都是属于死亡的类型,而柔弱者却是属于生存的类型。因此兵力太强会招致失败,树木太强硬会被砍折。凡是坚强的往往处于劣势,而往往柔弱的却能处于优势。)

《道德经?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认为:(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因为(水)不见其形,所以可以穿透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因此我才知道无为的益处。这种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人懂得,也很少人能做到。)

水的哲学之领悟(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