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诊断方法之七:价值链分析法 主要内容:一.传统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二.价值链分析法介绍 三.成本驱动因素分析 四.成本竞争优势的获取 五.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广东A企业多年来一直把成本管理放在战略地位进行 管理,制定 “成本领先”的目标。但是在成本控制 过程中,过分的依赖会计制度,在成本会计系统将 成本按项目划分为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 而且企业领导者们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及其产生 的原因经常存在着广泛的意见分歧,结果一直以来 利润的提高非常慢。最后他们发现,自己企业其实 最大的失误在于缺乏进行成本分析的系统工具。
成本控制过程 中的普遍误区
?
价值链分析法
二.价值链的概念
1985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思想。 波特将价值链描述成一个企业用来“进行设计、 生产、营销、交货及维护其产品的各种活动的 集合”。设计 生产 销售 交货 维护
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活动”的集合体。
企业可以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地开 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成本竞争优势。
企业的组织结构、 控制系统以及文 化等活动
企业员工的的 招聘、雇用、 培训、提拔和 退休等
改进企业产品 和工序的一系 列技术活动
采购企业所 需投入品的 职能
支持基本活动和 其它辅助活动, 由企业职员来完 成
辅 助 活 动
企 业 基 础 结 构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技 术 开 发
采 购
利 润
由投入到产出的 转化,是产品或 服务在实质上的 创造,并把它传 给买主和一些售 后服务
基 本 活 动
内 部 后 勤 (原材 料供 应))
生 产 经 营
外 部 后 勤 (成品 储运)
市 场 销 售
售 后 服 务
利 润
接收、储存、 散发、输入物 资到生产中
投入到最 终产品的 转化
收集、贮存、 促进和引导 和散发成品 购买者购买 给买主 产品的活动
为保持或提 高产品价值 有关的活动
价值链的三层含义
企业各项活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 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有形无形的价值,降低 任何一项活动的成本都可以提高企业信誉,给企 业带来利润; 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还包括企业外部 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关系,与顾客之间联系。
价值链分析内容: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旨在找出企业在内部价值链各个环 节上的不增值的作业和成本与价值不适配的作业予以消除 和改进,从而降低成本。企业通过了解竞争对手在生产价值链的每一环节上成本情 况,明确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 明确企
业在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前向和后向 整合,以达到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企业横向价值链分析
企业纵向价值链分析
三.成本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的成本状况源于其价值活动的成本 行为。成本行为取决于影响成本的结构 性因素——成本驱动因素。 1.规模经济: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制于规 模经济单 y 位 成 本
x 规模
2.学习:价值活动由于学习提高其效率从而可 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本下降。 3.生产能力利用模式:当一项价值活动与大量 固定成本相联系时,总成本就会受到生产能力 利用率的影响。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变动成本v
固定成本:F
产量Q经验曲线
累积产量
单件产品平均成本:C=F/Q+V Q增大,则C减小
4.联系: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到其它活动实施情况 的影响。(链内和链外) 5相互关系:企业和兄弟业务单元共享价值活动或进 入有着共享机会的新的经营领域,常常可以显著地 降低其相对成本。 6.整合:价值活动的纵向整合程度可以以若干种方式 降低成本。 7.时机选择: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反映了对时机的选 择 8.地理位置:各种活动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买方和供 应商之间的地理位置,通常对诸如工资成本,后勤 效率和货源供应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 9.机构因素:包括政府法规,免税期及其它财政刺激 手段、工会化、关税和征税以及本土化规定在内的 因素。
四. 成本竞争优势的获得
企业获得成本竞争优势有两种主要方法: 重构价值链 控制成本驱动因素领 先领 先 领 先
领 先
领 先
领 先
成功的成本领先者,通 常从价值链中的多种来 源获取成本竞争优势, 才能持久保持成本优势。 故要求对企业的每项价 值活动及其驱动因素逐 一审查,以寻找降低成 本的机会,且始终如一 地寻找它们。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1—新集一矿
新集一矿是国投新集公司组织开发建设的第一对矿井。 该矿坚持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的创新,将原设计的“双 高一炮”改为放顶煤综采,破常规、走新路、跨越了普 采,高档普采,普通综采三个阶段,直接上综采放顶煤, 成为“两淮”矿区“第一个吃螃蟹者”。这一跨越非同 小可,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采用“两高一炮”需要采 煤队4-6个,800-1200人,与之配套应有15-20个掘 进队,加上辅助生产单位,生产生活后勤服务部门。全 矿年产90万吨煤,至少需要5000-7000人。而新集一矿 95年年产煤251.18万吨仅有职工791人。其人数只有华 东地区同类型矿井人数的1/5-1/9,原煤工效达12.03 吨/工,居全
国井工开采全员效率首位,每人生产成本 的工资费为9.86元/吨,仅为同期同类型矿井的30%。同 时由于采用综放技术,材料成本也大大降低,达到 16.38元/吨,仅为其它同类型矿井材料成本的1/2-1/3, 吨煤电耗控制在12kwH左右,为同类矿井的40%。吨煤生 产成本只是“两淮”矿区的55%。
新集一矿原设计为年产90万吨,鉴于矿井可采储量大, 投产后即按300万吨/年能力扩建,通过合理集中生产, 减少了工作面个数,大幅度提高了单产,降低了单位产 量的固定成本,从而降低了吨煤成本。 (规模经济因素) 新集一矿确立了“科教兴矿,教育先行”的方针,大力 发展继续教育。采取了岗前培训,脱产与业余、内外培 训结合及组织岗位练兵,培训各类人才,大力发展具有 成本意识的企业文化—成本文化-其核心是“勤奋节俭、 多奉献”。提高了全员的成本管理素质,这就为成本管 理提供了基础和前提。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扩大了新集 一矿的管理幅度,减少了管理层次(新集一矿是矿—— 队——班组,其它同类型矿是矿——区——队——班组) 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新集一矿除注重保留骨干 员工外,还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人才,凡引进的科技人才 经考核合格后,上浮一级工资,安排一名子女就业,优 先分配住房一套。 (学习因素)
新集一矿通过直销、联销或让利销售等多种合作 方式,建立华东地区的销售网点,扩大市场营销 网络;通过销售部门与物资供应部门的联系与配合, 对矿区常年消耗的物资,与厂家建立了长期以物 易物的经济关系,如“煤钢互保”等,实现了营 销方式的灵活多样;通过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一线 煤炭销售队伍,变坐堂为客为主动上门服务,密 切同广大用户的友好关系,不但稳定了老用户, 而且争夺了新市场,当年在全煤炭市场严重供过 于求,全国库存煤达2亿多吨,很多煤矿停产半停 产的情况下,实现了销带产,产促销的良性循环 局面,避免了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带来的成本升高。(控制联系和生产能力利用率)
新集一矿不象其它煤矿那样,直接销售原煤,而是 建造现代化的选煤厂,对原煤进行纵向整合的洗选 加工,平均每人洗1吨原煤,可增加经济效益23.6 元。同时从德国引进设备,兴建煤歼石电厂,用歼 石发电,使煤炭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取得良好的经 济和环境效益。(控制整合因素 ) 按铁路局规定,货物延卸一小时罚款3元,新集一 矿通过协调路矿关系,95年避免延卸罚款28.03万 元。新集一矿属地方矿,原没有火工品的使用权, 按规定应向地方上缴11.4%的管理费,通过与淮南 市公
安局多方协调关系,取得火工品使用权,95年 节约成本费用21.6万元。 (控制相互关系、机构因素 )
新集一矿将原卸货地点张集站,延伸到矿区专用 线。在张集站卸货费用为15.5元/吨,到矿区专用 线卸车费用为1.42元/吨,每吨货物节约卸车费 14.08元,95年节约卸车,运输的成本费用36.8万 (控制地理位置因素 ) 元。 新建一矿建于全国经济处于压缩调整的89年,投 资成本低,投产于经济高速增长,煤炭市场销路 正旺的1993年,并且此时也正是安徽省由煤炭输 出省变为煤炭输入省之际。92年小平南巡,矿领 导意识到一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国民经济大 发展时期即将来临。这对新集矿建用材极为不利, 于是果断派人大量购置矿建用材,仅钢材设备就 节约成本费用2000多万元。 (把握时机因素 )
(二)案例2—邯钢经验 邯钢在企业内部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 这一机制的基本模式是“市场-倒推-否决-全员” 市场:企业主动走向市场,内部实行模拟市场机制。内部核算 的价格(原材料、辅料、能源、管理费用)一律改为市场价格。 倒推:将过去从前向后逐道工序核算成本的做法,改为“倒推” 的做法。即从产品在市场上被承认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一个 工序的剖析其潜在的效益,从后向前核定,直到原材料的采购。 否决:完不成成本控制指标,否决晋升机会。 全员:降低成本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每一个员工都要分担成本 控制指标,实行全员控制。 效果:推行这一机制5年后,企业出现了成本逐年下降,经济 效益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请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邯钢经验。
分析:供 应 商
c4
研发
Fc3
Gc5 c2 c1 c7
P
消 费 者 c6
采购
A
B
C
D
E
内部 后勤
生产 经营
市场 销售
外部 后勤
售后 服务
c8
c9
H
基础 结构
I
人力
利润 P c9 i 1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