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这里所谈的教师主要是指“两课”教师,辅导员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这三支教师队伍是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现实中都存在不利的因素。
从“两课”教师来看,一些教师 “爱岗敬业”的态度差;自身理论素养不够,讲课技巧不高,教师仍然拘束于教材的理论之中,照本宣科;教学手段单一,现在的“两课”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单调的使用黑板这一教学手段,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是单向的灌输状况,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或不能运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在“两课”教学中,知识老化严重,讲课内容时新性不够,如老师讲课运用的事例没有现代的气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理论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学生对老师的教学信息不仅一个接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择取的过程,“所谓的择取是信息接受者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依据主观的或客观的的评价标准,对进入认知领域的各种教育信息进行价值判断,从而确立对其取舍的态度过程。”[1]老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异,现在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所接触到的事物和老师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老师运用的事例总是无法进入学生的认知领域,学生自然也会对老师的教学做出排斥的选择。
从辅导员教师来看。“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但在现实中,关于辅导员这一角色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辅导员是一种人人都能担任的角色。因此在这一观念支配下,我们可以在现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看到一些错位的现象。其成员基本都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但是,他们自己的经验欠缺,工作方法单一,不容易把握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度。而实际上,辅导员教师是和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对学生具体情况最了解的老师,也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的老师。但由于经验、能力专业等的必然限制,也往往会错失教育的最佳机会。
从专业课教师来看。在专业课教师的心目中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自己唯一的责任便是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其他内容则可有可无。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教师便把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教学生“做事”,不教学生“做人”。虽然在很多高校也推行了导师制度,但导师也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教学内容原因
这里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两课”教学内容和人文课程教学内容。